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七巧板與九連環,這些暗藏中國智慧的玩具都是怎麼來的?

七巧板與九連環,這些暗藏中國智慧的玩具都是怎麼來的?

七巧板與九連環,這些暗藏中國智慧的玩具都是怎麼來的?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風起長林

如今孩子們手中的玩物真是比我們小時候高級了太多。在80、90後兒時國內市場還幾乎鮮有的樂高系列已經成了如今積木市場的主力軍之一,海陸空各式的變形金剛更是不一而足。

此外如今的孩子人手一部ipad,王者農藥和LOL的戰場上更是少不了他們活躍的身影。回想起筆者十來歲的年紀,五毛一塊的塑料拼裝玩具不到兩寸高,拿在手裡也會視若珍寶;追溯到父輩,都是玩的滾鐵環、羊骨頭這樣勉強可以稱作玩具的簡陋物件。

如果再往前到了千百年前,工業時代還遠未到來的古中國,那時孩童手中都有何種玩物呢?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每當想像古代兒童玩耍的場景,似乎總是蝶舞花間、炊煙老牛、一群幼童嬉笑打鬧的場景,夕陽下,留下串串腳印,灑下一路歌聲,似乎大自然便是我們祖先兒時最好的玩具。

誠然,在純手工的時代,古代兒童們大多玩的都是自製的玩具,與工業製造相比顯得簡陋粗糙。但就在這些簡單的小玩具中,同樣蘊含著古老中國人民無窮的智慧。

以前食雜店裡有賣幾塊錢一袋兒,裡面幾十個一兩厘米的小人兒,有的端著機關槍,有的扛著火箭筒,可以擺成一隊來「排兵布陣」,八零九零後的讀者們應當不會陌生。

七巧板與九連環,這些暗藏中國智慧的玩具都是怎麼來的?

其實古人也有類似的玩具,只不過不是用塑料,而是陶塑做成。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了泥制或陶制的雕塑,造型有人物形、飛禽形、獸面形等等。多在背上或頭上留有一兩個孔可以吹響,注入水後又可以長時間發出吱吱聲,並不斷吐出水泡,頗為有趣。

在仰韶文化的兒童墓葬中,出土了陶狗、陶雞;到漢朝早期的青瓷中有了瓷質的動物玩具。宋朝最流行的陶塑玩具叫做「磨喝樂」。

這一詞源於古印度佛典,亦稱「摩睺羅」、「魔合羅」或「羅睺羅」,原意指佛教神名。「磨喝樂」最初隨著佛教東傳進入中國,唐代時作為偶像被崇拜,宋人開始將其改進成娛樂性極強的民俗玩具,威嚴端肅的佛像也變成了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的小兒模樣。

這種孩童形象不僅令人心生憐愛,也有「多子多孫」之意蘊含其中。

七巧板是我們學齡前就會接觸到的玩具,形態各異的七塊小板,稍加變換就能組合成各種豐富的形象。

簡單的七塊板,蘊含著奧妙的數學原理。七巧板最早起源於唐代,在國外也號稱「唐圖」,其發明最早是受到唐朝傢具「燕几」的啟發。「燕」者,「宴」也,所謂「燕几」乃是用於宴請賓客的案幾,可以根據賓客的數量進行任意的拆分組合。

北宋時,官任秘書郎的黃伯思對「燕几」加以改進,設計成了六件一套的長方形案幾。來賓客時根據需要加以拼合,平時又可以分開來陳設書籍和古玩,由於以六為度,也稱「骰子桌」。

黃伯思的好友對骰子桌讚賞不已,又在此基礎上增加一張小几,改名為「七星桌」,七巧板的雛形正是在這些桌几的分分合合中誕生的。

到了明清時期,又有人在其中引入三角形,使得七塊板子的組合方式大大增加。之後又經過不斷演化,終於形成了今天的七巧板。

七巧板與九連環,這些暗藏中國智慧的玩具都是怎麼來的?

至於七巧板何時傳到西方則不得而知,倒是荷蘭作家高羅佩寫作的《狄公案》中將七巧板化作了破案的關鍵線索。在《狄公案》之《鐵釘案》中,高手藍大魁擅長擺弄七巧板,並隨身攜帶。後來他被害於澡堂中,臨死前用七巧板擺出兇手輪廓,這才讓神探狄仁傑順藤摸瓜,沿著蛛絲馬跡找出了真兇。

記得初中的時候,班上的同學特別喜歡在街邊小攤上買來孔明鎖、九連環這樣的玩具,之後在大家面前拆解以顯示自己的聰明絕頂。

九連環的奧妙就產生於它環環相扣的結構之中。九連環的主體是九個環,這九個環一個套一個,並且同時穿在劍形環柄上,環柄兩端分別是柄把和柄釵,環就從柄釵這一端套上或取下。

玩慣了小汽車小人兒的我們,對於這種新出現的益智類玩具趨之若鶩,卻不知九連環等早在兩千年前便已被祖先發明出來。據《戰國策·齊策·齊閔王遇殺》記載,齊襄王去世後,他的兒子建被立為齊王。秦昭王曾經派使者給齊國送來一個玉連環,並傳話:聽說齊國人都特聰明,不知道能不能解得開這個連環呀?

新任齊王跟大臣們費了老鼻子勁也沒能解開。最終破解這道難題的正是大名鼎鼎的齊國王后,醜女鍾離無鹽。

此後九連環代代相傳,西漢時的卓文君便是一位喜歡拆解九連環的才女。她寫給夫君司馬相如的信中如是說道:一別之後,二地相懸,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君怨。

七巧板與九連環,這些暗藏中國智慧的玩具都是怎麼來的?

到了北宋年間,周邦彥也在詞中寫道:「怨懷無托,嗟情人斷絕,信音遼邈。縱妙手、能解連環」。諸多文人的筆墨點綴,為這充滿數理氣息的小機關增添了一絲文學的浪漫。實際上古代九連環的解法已有口訣「上倆下一個,再動後一個;上一個下倆,再動後一個」。

後來傳到歐洲,李約瑟博士指出九連環與現代數學重要分支的拓撲學存在著一定聯繫,甚至今天計算機科學中的格雷碼也和九連環有著不解之緣。

我國古代玩具千奇百怪,上面所述也不足其中之萬一。諸如利用空氣受熱流動做成的走馬燈;活靈活現,製作精妙的竹龍;經由戰國打擊樂演變而來的撥浪鼓;還有我們熟知的紙鳶、鞭炮、空竹等等。雖然聖賢書頻頻教導人們不要迷戀「奇技淫巧」,不能「玩物喪志」,但這些小小的器物的製作方式卻依然從千百年前傳至今日。

有幸於此,我們依然可以從中感受到九州海洋中一朵朵智慧的浪花,正是它們承載著古老的東方文明不斷前行。

參考資料

畢元玲《中國傳統玩具中的造物智慧研究》

朱海彬《中國古代陶瓷玩具述略》

玩子《七巧板的前世今生》

古人取字有哪些用意?為何漢朝這些開國功臣卻不配有字?

"朽木不可雕也"說的是誰?孔子也有熊學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