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8歲學霸女孩說,看書就是可以挑挑選選、半途而廢、三心二意!

18歲學霸女孩說,看書就是可以挑挑選選、半途而廢、三心二意!

在申請美國本科的時候,我自顧自地把reading寫在了commonapp的課外活動一欄中,而在活動簡介中則列舉了我2017年最喜歡的幾本書和作家。閱讀並沒有給我帶來過任何榮譽或獎項,體現不了我的什麼能力,更無法突出我的leadership,但我幾乎毫不猶豫地把它放到了我簡歷中幾個最顯眼的位置之一。

上文,是今年被名校范德堡大學錄取的美高女孩Shirley對「閱讀」的一段告白。

Shirley Zhou

畢業於TOP50美高The Williston Northampton School,剛被USNEWS排名#14的范德堡大學錄取。

現在家長都知道閱讀的重要,但隨之而來的困惑也不少:孩子不愛讀書,著急;看書半途而廢、看過就忘,著急;讀玄幻文學、瑪麗蘇的小言,又著急。

是不是我們把「閱讀」放到了太重要的位置,反而失去了本心?今天的文章,Shirley將回顧自己的讀書路,回答上面幾點家長的困惑,也帶我們一起找回閱讀的初心。

GIF

讀書的初心,就是快樂和享受

把閱讀寫進申請活動里,原因簡單而強烈,因為我真實地享受著十多年來閱讀帶給我的快樂,更是越來越清晰地感受到書籍對我性格和思想的塑造意義。

前段時間,我的知乎首頁忽然出現了這麼幾個問題:「讀書是否能提升一個人的氣場?」,「讀了很多書,但是都忘掉了,讀書的意義在哪裡?」,「你還相信讀書能改變氣質嗎?」

這些頁面都有著上百萬的瀏覽量和數以千計的關注量,足以可見是大家普遍關注的話題。我讀著這些問題下面的答案,看著各位答主講訴自己如何從閱讀中受益,恨不得立刻放下手機去翻開書本了。

然而,我心中至關重要的一點卻鮮少有人提及,那就是閱讀的樂趣。

六歲那年,我為什麼會一遍遍翻看繪本版的《三國演義》,崇拜關羽崇拜到去臨摹他書里的樣子?八歲的時候,我為什麼會捧著一本本《冒險小虎隊》愛不釋手,在上下小學的路上哪怕讀得暈車都不願停下?十歲的時候,我為什麼會縮在沙發里一口氣讀完曹文軒的《青銅葵花》,然後哭著給外婆講書里的情節?

▲《三國演義》、《冒險小虎隊》、《青銅葵花》書籍封面

小小孩童的我,當時並不會認為「讀書有用」,也不懂得靠閱讀去「開闊眼界、提升氣質」,只是因為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收穫了我在其他任何事情中都無法得到的體驗。

書中英雄的故事讓我激動,壯闊的歷史讓我憧憬,驚心的情節讓我緊張,涌動的感情讓我震顫。翻開一本新書時的期待讓我喜悅,翻過每一頁書時進入的新世界緊緊地抓著我,吸引我讀下去。

為什麼讀書?因為快樂,因為享受。這是原動力,是初心。

長久以來,我們抱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認知去讀書,試圖去書中尋找所謂的「黃金」和「美人」。而當找不到的時候,「讀書無用論」就會被搬上檯面。作為一個小書迷,我總覺得不管是「讀書有用論」還是「讀書無用論」都有一絲過於功利的意味。這樣的動機和認知也許能鞭策人,卻也可能成為阻斷我們真正發現閱讀之樂的障礙。

不管是逼迫著自己去閱讀的現代人,還是憂心忡忡不知道該怎樣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父母,也許都可以試著去轉換一下自己的立場與出發點。

不以「有用」和「提升」為目的,而以「探索」和「享受」為著手點。只有基於快樂的閱讀才是真正能夠融入我們生活,真正潤物細無聲的閱讀。

GIF

如何快樂的讀?必須保持它的『任性』

我們總說要從學習中發現樂趣,從工作中發現樂趣,從枯燥和重複中發現樂趣。人人都覺得有道理,但不是人人都知道該怎麼做。

我說我們要快樂地閱讀,聽來也頗顯空泛。於是我想著,我得儘力給大家說些更具體的做法。

最重要的自然是書籍的選擇。書籍就像衣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口味,有些喜歡大眾的,有些喜歡小眾的,有些喜歡復古的,有些喜歡前衛的,這是天大的好事。

我一直認為,文字並沒有高低貴賤,種類更不分誰優誰劣。在不同的年齡和階段我們會喜歡讀不同的書,在不同的心境下我們也會想讀不同的文字。散文不一定比小說更精緻,讀世界名著也不比讀現代文學高端。

我喜歡推理故事,從柯南道爾到阿加莎再到東野圭吾,都是我非常享受的飛機讀物。推理小說吸引我的是什麼?是精妙的情節,意料之外的轉折,驚心動魄的描寫,令人詫異的結尾。雖然許多推理故事中也包含著社會性,包含著情感和慾望,但對我而言,這些所謂的更「深刻」的東西並不是吸引我的主要因素。我愛的就是腦洞大開和酣暢漓淋的閱讀體驗。

我也曾經非常喜歡網路上盛傳的言情小說,包括現在人人詬病的瑪麗蘇文。那個階段的我讀著霸道總裁和傻白甜的橋段開心得不能自已,也讀著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哭得淚流滿面。只要讀著享受,又有何不可?想讀的時候就去讀,覺得無趣了便不讀

我想說明的是,閱讀是一件多樣性的,階段性的事,同時也應該保有它「任性」的私人選擇和體驗。

GIF

看書就是可以挑挑選選、半途而廢、三心二意

這份「任性」不僅僅體現在書籍選擇上,也體現在閱讀方式和對書籍的感受上。

曾經有朋友問過我,我感覺你特別喜歡看書,是不是每本書都能讀完啊。我當下便感到汗顏,因為我半途而廢的書實在是太多了。之前的英語課,我在選讀書單上挑了本《Everything is illuminated》,看簡介十分有趣,可翻開看了幾頁以後卻喪失了興趣,就此將其束之高閣。

而另外一些書我卻能看許多遍,其中之一就是《了不起的蓋茨比》。第一次讀這本小說是在初三,當時英語還不怎麼樣,看得是中英雙語版,對照著一句句讀。然後我就讀到了一句對我意義重大的描寫,帶著私心摘錄於此。

For a moment the last sunshine fell with romantic affection upon her glowing face; her voice compelled me forward breathlessly as I listened – then the glow faded, each light deserting her with lingering regret, like children leaving a pleasant street at dusk.」(有一會兒工夫,夕陽的餘輝溫情脈脈地照在她那紅艷發光的臉上,她的聲音使我身不由主地湊上前去屏息傾聽——然後光彩逐漸消逝,每一道光都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她,就像孩子們在黃昏時刻離汗一條愉快的街道那樣。)

那是我第一次覺得,英文也可以這麼美,餘音繞梁地美。後來我又讀了許多遍《了不起的蓋茨比》,我為那一紙頹唐而沉醉,我為蓋茨比的人格魅力和悲劇性折服。也許在有些人看來,重複看一本書是浪費時間,但在我這裡,我不想阻止自己閱讀的慾望。

▲《Everything is illuminated》和《了不起的蓋茨比》書籍封面

同樣的,有些書我一目十行地看,有些我一字一句地讀,有些我一個下午就看完,有些我拖拖拉拉快半年。閱讀是機動性的,並非交作業式的定時定點,也不是「買了一定要看,看了一定要看完,看完一定要喜歡/有所得」的強迫性思維。

對書的喜惡評價我同樣推崇「自我主義」。我希望我們在閱讀過程中,能在保持開放和謙遜的前提下忠於自我的內心感受。比如說,前幾年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鋪》大熱,好評如潮。我也去看了,可我始終覺得這本書不夠驚艷,不夠對我的胃口。再比如說,保羅·卡拉尼什的《當呼吸化為空氣》,有不少人反映敘述冗長,但我太喜歡了。閱讀過程中,總會有驚喜,也總會有失望。閱讀,便是去擁抱這些感受。

開始閱讀,其實就和開始看電影一樣簡單。我們可以把自己當成擁有話語權的觀眾,我們可以挑挑選選,可以半途而廢,也可以三心二意。有誰不喜歡看電影呢?同理,按照這樣的心態,有誰不喜歡看書呢?

GIF

閱讀對我的塑造,就是一段段的『無心插柳柳成蔭』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一直「任性」讀書的我是幸運的,在回頭檢視的時候我,我發現書籍對我的塑造意義是極大的。

1

閱讀令我沉靜

我很欣賞一個觀點,不是沉靜的人看書,而是看書令人靜下來。

首先,一個人閱讀的時候,他不得不靜,不得不專註。我可以一邊看綜藝,一邊玩手機遊戲,也可以一邊逛街,一邊回微信。但是看書的時候,我做不到。打開一本書的瞬間,我的全身心就放到了書裡面。我不想再看微信,也不希望碰到認識的人來寒暄,我深知只有不受干擾、全神貫注才是一種完整的閱讀體驗,才能幫助讀者真正沉浸到書的世界裡,去汲取書的內容。

再者,閱讀就像夜晚的夢鄉,是屬於個人的。平日里,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單位,在購物中心還是電影院,我們往往是身處人群中的一份子,耳朵里充斥著他人的聲音和觀點,而閱讀則提供了一條幽靜的通向內心的道路。但同時,閱讀又不是孤獨的。一個人塞著耳機聽音樂的時候,常常能被憂傷的歌曲勾起低落的情緒,那是因為大多數的音樂里沒有「他人」的存在,而只是一種情緒的載體。閱讀不一樣,一個人打開書的時候,書中的人物和作家的話語就活了過來,成為了讀者的同路人。

書籍的存在,往往不在於勾起什麼,而在於注入什麼。

長此以往,閱讀的習慣讓我心裡多了一份恬靜。我一方面學會了專註,另一方面學會了在喧囂嘈雜之間保有一份篤定。有些時候我也喜歡看綜藝,看多了卻有種身陷聲色犬馬、酒池肉林的感覺,而這種時候,沉默的書籍總能讓我的眼睛和心都回歸滿足。

GIF

2

閱讀令我好奇

經常有人問我,「十四歲的時候選擇出國,怕不怕」。仔細想想,我確實是沒有怕過的。這份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或許就是閱讀的饋贈。

書籍讓我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生於江南的我看了十幾年的小橋流水人家,也想去看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景象,也想聽聽異域的風情。我憧憬鮮衣怒馬少年郎,憧憬自由,憧憬如海燕一般飛越大海。這一切讓我勇敢,讓我本能地排斥著被井框住的天空。

探索欲,就是書籍注入我心裡的東西之一。

時至今日,我依然時不時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一扇隱蔽的大門被轟然打開的震撼。2018年至今,有幾本書令我印象深刻:

一本是山田宗樹的科幻小說《百年法》。作家在書中構建了一個全民接受了長生不老手術的日本社會,而故事本身則圍繞著政府頒布的一百年安樂死的法律政策展開。我從中讀到政治和權謀,也讀到人性和大義。

一本是以色列作家的《未來簡史》,書中大膽假想了人類未來的三大議題——永生,幸福,以及智人向智神的進化。我從中讀到了格局,讀到了思想的碰撞和質疑,讀到了未來。

一本是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本書我已經提得太多。從中,我讀到了華麗帷幕下的疼痛,讀到了殘忍和麻木。

還有一本是余光中的情詩集《相思樹下》,從中,我又一次體驗到人類對於偉大愛情最美的描繪和想像。

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我對於事物的認知被不斷得充實,挑戰,甚至顛覆。於是我如饑似渴地讀下去,我想去了解,了解這宏大的世界,了解古今中外迷人的靈魂,了解自然和宇宙。

同時,正因為閱讀展現給我的世界之大,它又令我謙卑。

▲《百年法》、《未來簡史》、《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相思樹下》書籍封面

3

閱讀令我敏感

與幸福相對的不是痛苦,而是麻木。與溫柔相對的不是驕橫,而是源於無知的殘忍。

現代生活節奏很快,人身在其中就容易心浮氣躁,缺了一份對生活的感知力。書有時候就像一把放大鏡,幫助我們去看到那些往往被忽略了的細節:

看到雨,想起卞之琳的《雨同我》:「想在天井裡盛一隻玻璃杯,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幾寸。」

看到陽光,想起海子的《夏天的太陽》:「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走到上海,有張愛玲,有王安憶。

提起日本,有村上春樹和太宰治。

▲上:卞之琳、海子、張愛玲;下:王安憶、村上春樹、太宰治

世界好像披上了一層浪漫主義的濾鏡,平凡的日落與日出也擁有著瑰麗的色彩。

這,是書籍送給人們的關於美的體驗。

還有對於情感的感知力。看多了書,就知道這世界上不僅有酸甜苦辣四種味道,還有五味雜陳和千頭萬緒。這些讀懂的感情都在潛移默化中內化成了讀者自己的感情。於是一個空蕩蕩的人開始尋找和體悟,尋找牽掛和思念,體悟關切和憂慮,並在這尋找的過程中逐漸成為了一個可愛的人。

這,是書籍送給人們的關於愛的感知。

而剩下的,或許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對不同人生的了解和接納。西晉惠帝司馬衷在天下慌亂,百姓紛紛死於饑荒的時候,發問道:「何不食肉糜?」這份令人啼笑皆非的愚昧在我們生活中卻其實處處可見。健全的人向抑鬱症患者發問:「何不堅強?」驕傲的學生向高考失利者發問:「何不努力?」生活優渥者向房奴發問:「何不洒脫?」這些發問背後隱藏的是無知,也是冷漠,是一種基本的體恤之心的缺失。

而書籍,通過向讀者展示一副多姿多彩的清明上河圖,興許能成為治療這一種「不溫柔」的良藥。

GIF

4

閱讀令我思索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如果說我們是在思考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那麼閱讀就是幫助我們儲備思考所需知識的渠道。我覺得,知識的積累是一個從點到線,從線到面,逐漸系統化的過程。

我沒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和大多數人一樣,從前看過的書都已經忘得七七八八了。但事實上,這些我們以為的遺忘並不是真正的遺忘,而是書籍變成了零散的知識點,分布在我們記憶的各個角落。

如今的我,偶爾會忽然感受到點連成線的快樂。

比如說,這兩天的我在旁聽一個企業管理課,其中講到了以顧客為本的流程化。聽講師說著的時候,我腦海中忽然想起前幾天在飛機上看的東野圭吾的《假面飯店》。雖然那是一本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的推理小說,但其中女主角的舉動卻形象體現了「以顧客為本的流程化」。講師又說到企業變革,我腦子裡便蹦出了商鞅變法、貞觀之治,關於這些事件的印象還得追溯到小時候親戚送給我的那本翻得破爛的《上下五千年》。

▲《假面飯店》和《上下五千年》書籍封面

所以說,我們常疑惑看了書是不是真的記不住,其實只是多餘的擔心。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發生無數大大小小的事,有些事也許要到多年之後才明白它對自我的意義。我們從小到大認識許許多多形色各異的人,又有誰能說准多年後的我們不會和那年那時認識的某某結婚呢?書的意義也是大同小異的。

如今的我還只是處在金字塔接近底層的地方,仰望著塔頂那閃閃發光的具有著獨特思考的靈魂。我望著望著,就明白了道阻且長,而我們能做的只是抱著行則將至的信仰不斷攀登。

雖然面對著知識浩瀚的海洋,我深知從未有人登上塔尖。

GIF

心懷大海,回到一頁紙的小確幸

寫了那麼多的塑造,其實在日常的生活中,這些條條列列實在很少出現在我的意識中。而我一直喜歡的無非是一些觸手可及的小幸福。

比如說逛書店的時候,眼神在一排排羅列整齊的書脊上跳躍,每每遇見讀過的書名便泛一圈歡喜,那感覺就好像在街角的咖啡店忽然聽到自己喜歡的歌。

比如說拆封一本嶄新的書,撕開透明包裝的時候便聞到一股好聞的油墨味,翻開書頁,彷佛見證一朵柔軟的花在自己的手中綻放。

比如說在茫茫人海與書友相遇,那他鄉遇故知般的親切。比如被鼓舞,被打動,被震撼,被溫暖。

這些點點滴滴的小確幸讓我不斷地回到自己的初心,那份關於閱讀的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爸爸真棒 的精彩文章:

「食物鏈最底端」的亞裔男孩如何逆襲名校?
同學們都提分了,為什麼只有我還在「原地踏步」?芝大男神教你避免學習陷阱

TAG:爸爸真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