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孔子為什麼沒有「三妻四妾」?

孔子為什麼沒有「三妻四妾」?

丌官氏與孔子是什麼時候離婚的?為什麼孔子不續娶?

(花榜第33話,文/花榜狀元)

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沒錯!孔子確實有兒子,可兒子孔鯉年剛半百就一命嗚呼了。既然儒家認為子嗣傳承這等重要,為何孔子不學習他的父親,晚年播種個「小孔子」出來?孔子的老婆是誰?他們的夫妻關係如何?

史料中對孔子的家庭關係秘而不宣,哪怕記載孔子生平最為詳細的《史記·孔子世家第十七》也沒有關於「聖人妻」的任何記載。

直到1500年後的宋真宗時期,一個叫「丌(qi)官氏」被追封為「鄆國夫人」。據說,這個女人就是孔子的正妻。孔子19歲那年,娶宋人丌官氏之女為妻。翌年,生獨子孔鯉。

相信許多人會奇怪:崇尚「多子多福」的古代,孔子與丌官氏都無身體缺陷,為什麼不繼續生育了?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二,為什麼就沒有弟子來頌揚頌揚「師母」的才德、言行?理由很簡單:孔子離婚了!

那時候也不叫離婚,叫「出妻」,也就是休妻。就這樣咱們這位聖人師愣是把人生三大悲劇「湊齊」了:早年喪父、中年喪(沒了)妻、晚年喪子

究竟夫妻間有什麼矛盾,非得離婚讓兒子每個完整的家?理由不得而知,但聖人肯定有不一樣的夫妻關係標準。

比如咱們熟知的孟子「出妻」,就是因為孟子覺得妻子「敗德」。究竟做了什麼傷風敗俗的事?因為妻子在房裡衣冠不整,不符合禮儀。說到底,孟子覺得自己的妻子價值觀缺失,跟自己的文化程度不匹配。想必孔子「出妻」也一樣,否則,真有女德缺失,歷代王朝絕不會讓她「配享孔廟」,供萬民祭祀。

既然「出妻」了,孔子為何不續娶呢?要知道,咱們古人將「獨陰不生,孤陽不長」。只有「陰陽和合」才能化身萬物,才符合天地之道。作為聖人的孔子為何不知道這個「天理」呢?

孔子有句格言,叫「三十而立」。不是說孔子到30歲才成為家庭的頂樑柱,開始養家糊口。而是說,自己三十歲時言行處事才符合禮,才能真正自立於世。此時,兒子孔鯉才10歲。

這是一個關鍵的時間節點。縱觀孔子生平,30歲前是沒什麼名氣的。在魯國也只從事些倉管、畜牧之類的小吏。如果這之前「出妻」,一來兒子太小,二來孔夫子可能忙於學習、升華,顧不上「續娶」,這時男兒志向,無可厚非。

而30歲時,孔子終於積累了一定的名氣。助他成名的,是齊景公與宰相晏嬰訪魯,召見了孔子。此後,魯國的孟孫氏尊孔子為師。如果孔子「出妻」的原因與孟子相同,那應該發生在這之後。

據史料記載,孔子三十歲之後,逐漸開始授徒講學。每個學生只需要貢獻十條臘肉作為學費即可,學生尊敬老師,也應敬重師母。可沒有學生記載師母言行,這就詭譎了。只證明孔子授業之前就已經「離婚了」。

為什麼不續娶呢?如果是「富貴棄糟糠,成名換老婆」,孔子起碼得完成「成功男人標配——三妻四妾」啊。事實上,孔子並沒有續弦。孔子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從《論語》中我們看到,孔子對「飲食」很講究,那麼對「男女之欲」呢?

不知道,連子貢都說:「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聞也。」當然,這裡的「性」指的是人的天性、本性,但也包括「飲食男女之欲」!

不續娶,除了跟孔子的「性與天道」有關,跟之後孔子四處奔波、周遊列國的經歷也有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孔子學說一直沒受到統治階層的注意,理想被壓抑的他或許漸漸的壓抑了慾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榜狀元 的精彩文章:

奇葩公主宣姜:先嫁公公,謀殺老公,改嫁繼子
武則天為什麼讓男寵馮小寶出家?跟辯機和尚有關?

TAG:花榜狀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