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經濟湧入香港上市,2018年全球IPO香港有望奪冠

新經濟湧入香港上市,2018年全球IPO香港有望奪冠

自從今年上半年,香港市場宣布IPO制度改革以來,錢元(化名)已經連續幾個禮拜沒有好好休息,甚至趕在了6月30日的周六,才把手頭最後幾個IPO項目的材料遞交到香港交易所(下稱「港交所」),而今年港交所也網開一面地選擇了在周六接受一部分材料。

普華永道統計顯示,2018年上半年,香港共有108家新股上市活動,比去年同期增長50%,募集資金總額達到504億港元,比去年同期輕微下降8%,而在主板同期新上市的公司共有58間,集資金額達到470億港元,比去年同期,主板新上市公司增加了57%,但集資金額則減少10%,新上市的公司主要來自工業和零售、消費品和服務業。

2018年上半年,不論是香港市場還是內地A股市場,都經歷了多方面重大改革,而由於A股上市的時間預期難以確定,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赴港上市,而且,在香港市場面臨巨大改革的情況下,很多新經濟公司也開始蜂擁至香港市場,讓香港極有可能奪取2018年全球IPO募資資冠軍寶座。

內地企業涌至香港上市

一名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今年上半年香港和A股兩地IPO制度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很多內地企業選擇赴港上市,其中很多大灣區企業都開始選擇赴港上市。

普華永道企業客戶主管合伙人黃煒邦對第一財經稱,目前中國證監會也處於改革階段,審批企業的重點「重質不重量」,但時間表也會讓企業更難掌握,而赴港上市的時間表則相對會更容易掌握,但是如果在港股上市,很可能要犧牲定價和估值,因為目前從估值的角度來說,還是A股高於港股市場。

德勤數據顯示,來自內地的新股佔香港新股市場的新股集資額84%,約為421億港元,比去年同期的85%比重輕微下降,而去年上半年內地集資額也達到468億港元。

今年上半年,新股數量以香港企業為主導,接近60%的新股數量比例來自香港公司,但是80%的融資額比重仍是來自內地企業。德勤稱,來自香港及澳門公司的新股數量比例微微增加4個百分點,來自海外公司的新股數量比重上調7個百分點,令來自內地企業的新股數量比重也同樣下調3個百分點至30%。

另一邊廂,A股IPO市場自從2018年開始,已經一直維持緩慢的勢頭,在2018年6月30日,只有63支新股上市,集資金額達到931億元,但在2017年前6個月,共有246支新股,集資也達到1255億元,新股發行數量和集資金額分別下跌74%和26%。

有望奪得全球IPO冠軍寶座

普華永道香港資本市場合伙人黃金錢稱,2018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場同比大幅增長,儘管利率的上升、地緣政治和和經濟局勢的變化可能會影響市場情緒,但他預計,IPO集資的強勁需求將持續,隨著2018年4月香港IPO市場新規的實施,市場的反應令人鼓舞。

黃金錢稱,目前,香港IPO市場一直保持活躍,新上市數量比去年同期增加50%,香港IPO活動走勢相當強勁,香港交易所目前正在處理約200個IPO的申請,包括主板和創業板,下半年,將有幾個大規模的IPO集資超過100億港元,這將有助於鞏固香港在全球領先的IPO市場地位。

黃煒邦稱,2018年下半年香港IPO市場前景被看好,預計2018年將有220家企業在香港上市,包括數家重磅IPO,加上預計GEM市場首次上市企業有90家,全年集資總額將達到2000億至2500億港元,這不僅會刷新香港新股上市數量的新紀錄,而且有望使香港重奪全球IPO市場第一位。

而且,儘管市況一般,但實際上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股價首日表現也都不錯,今年上半年,所有主板新股的平均首日回報率為32%,去年則為16%,整體來說,截至今年6月15日,香港新股的首日回報率大約為23%。

不過,隨著港股不斷下挫,對於香港很多IPO都非常不利,2018年年初,恒生指數大約在33000點的水平,但是到上半年已經跌到了28000點,累計下跌了15%,所以很多新股即便能夠守住當天招股價,都難逃最後跌破發行價的命運。

黃金錢稱,如果這種市場氣氛持續,勢必會影響香港IPO的情況,儘管目前很多企業在定價的時候,除了會考量自身的價格,也會考量市場氛圍,不排除會把定價保守一些,但至於香港市場是否會繼續波動,都取決於外來因素。

以新經濟引領香港IPO

根據德勤的報告,2018年上半年前5大新股融資共計316億港元,整體比去年同期的379億港元減少17%,新經濟新股成為今年迄今香港最大型的新股,平安好醫生以88億港元的集資額,成為了今年香港上半年IPO的巨頭,而在2017年上半年,香港前5大IPO中都找不到新經濟的身影。

德勤最新分析顯示,2018年下半年,香港將有最少5支每支集資最少100億港元的新股,以新經濟模式運作並與金融服務、科技和消費行業相關的企業登場,另會迎來大約10間獨角獸上市,其他亮點包括以上市新規申請上市的中國及國際生物科技公司、教育機構和金融服務公司。

市場人士稱,隨著小米、美團都紛紛赴港上市,拉開了香港新經濟IPO的帷幕,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曾在公開場合稱,會有雙位數的新型公司將在新上市制度生效後申請上市,其中生物科技公司的數量會比較多,而同股不同權公司的規模則會比較大。有市場消息稱,螞蟻金服、小米、陸金所、點融網等都緊隨其後,準備在香港上市。

不過,風光上市背後,卻是香港市場對於新經濟公司的相對冷淡,在從去年開始上市的新經濟公司中,大部分都已跌破發行價,市場人士稱,在香港市場,有85%以上的投資者都是成熟的機構投資者,機構投資者的投資邏輯認為,這些新經濟公司一上市被給予了高估值,對他們有高期望也是應該的,但如果這些公司沒有給出一個很好的業績,那麼市場就會給予相應的價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金融新牌照來了!多渠道籌資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助「債轉股」加速落地
外媒:馬來西亞逮捕前總理納吉布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