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全民族抗戰爆發81周年 紀念的應是七七抗戰

全民族抗戰爆發81周年 紀念的應是七七抗戰

原標題:全民族抗戰爆發81周年 紀念的應是七七抗戰


1937年7月7日,侵略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無理的要求。日軍隨即開槍開炮猛轟宛平城,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在師長馮治安命令下,團長吉星文指揮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和英勇的戰鬥。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七七抗戰」。又經常被稱為 「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


把「七七」稱為「事變」,儘管媒體稱呼了幾十年,國人也已默然如故。然而,對於「七七事變」之稱,本人以為極不妥當,不符合史實。在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1周年之際,本著對歷史負責的信念,提出並望中國史學界改正此說法。

一、「事變」之稱源自日本國


1937年7月7日,日軍攻打北平宛平城,開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日本就把「七七」稱「支那事變」。就如同1931年9月18日,日軍侵略東北發動侵華戰爭,日本稱「九一八事變」,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日本稱「上海事變」、「凇滬抗戰」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在凇滬抗戰所包含的南京保衛戰以及南京大屠殺等等統稱為「南京事變」等等。日本把侵略行為稱為「事變」是有其擴張侵略的陰謀目的,本質是違反戰爭法規的戰爭罪行,也是一以貫之的賊喊捉賊、嫁禍於人手段。對此《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以下簡稱判決書)上有明確的宣判。


首先,其稱「事變」是否認侵略罪責。「從『918事變』的爆發到戰爭結束為止,日本歷代內閣都不承認在中國的敵對行為是戰爭。他們堅持地稱它為『事變』。以此為借口,日軍當局主張戰爭法規不能適用於這一敵對行為的實行。」(見《判決書》第479頁)


其次,其稱「事變」是蔑視戰爭法規。「日本政府和陸海軍,雖然組成了完全的戰時態勢,但依舊把中日戰爭作為『事變』來處理,並藉此而蔑視了戰爭法規。」(見《判決書》第483頁)

第三,其稱「事變」是不撤兵的借口。「國際聯盟在1931年12月10日的決議中決定設立李頓委員會並命令作事實上的停戰。日內瓦的日本代表當接受這個決議時,曾聲明說,他是在下列了解下接受這個決議的,就是說這個決議不得妨礙日軍在滿洲對『土匪』所採取的必要行動。日本軍部根據對決議的這項保留就繼續對中國軍隊採取敵對行為。日本軍部主張說:日本和中國之間沒有存在著戰爭的狀態;紛爭只是『事變』,所以不能適用戰爭法規;抵抗日軍的中國軍隊不是合法的戰鬥員,僅僅是『土匪』。為了消滅在滿洲的『土匪』,所以開始了無情的作戰。」(見《判決書》第482頁)


第四,其稱「事變」是虐待戰俘的根據。「日本政府不承認這次『事變』為戰爭,並主張對於這種戰爭不能適用戰爭法規,而被俘獲的中國人也不能享有俘虜的身份及權利的資格。」(見《判決書》第605頁)


第五,其稱「事變」是日本擴張侵略的一貫手法。「國際聯盟和九國公約簽字國的布魯塞爾會議,都未能阻止日本對中國所實行的所謂『膺懲』戰爭,即自1937年在蘆溝橋所爆發的敵對行為。日本將中日戰爭作為『事變』處理的這一方針,一直沒有改變過。」 (見《判決書》第483頁) 顯而易見,「事變」一詞道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強盜邏輯,充滿著對中國人民抗戰歲月的侮辱,是對歷史的歪曲。


二、七七是抗戰的依據


1937年7月7日,針對日軍在盧溝橋發動的突然進攻,國民革命軍第29軍司令立即命令前線官兵:「確保盧溝橋和宛平城」,馮治安師長當即指示:「為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寸土都不許退,可採取武力自衛及斷然處置。國家存亡在此一舉,設若衝突,盧溝橋即是你們的墳墓!」8日凌晨4時50分,正當中日雙方代表在宛平城裡談判時,日軍突然炮轟宛平城,守衛盧溝橋和宛平城的國民革命軍第37師第219團第3營在團長吉星文和營長金振中的指揮下奮起抗戰。當天擊退日軍三次進攻,用鮮血和生命保衛北平。

日軍挑起「七七」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1937年7月8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就通電全國,呼籲:「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並且提出了「不讓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中國寸土!」 「為保衛國土流最後一滴血!」的響亮口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蔣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擴大」和「不求戰,必抗戰」的方針。並致電宋哲元、秦德純(第29軍副軍長兼北平市市長)等人"宛平城應固守勿退」,「盧溝橋、長辛店萬不可失守」。 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指出「如果戰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8月22日,國民政府公布了改編紅軍的命令。9月22日,國民政府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次日,蔣介石發表了對中共宣言的談話,實際上承認了中共的合法地位。至此,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標誌的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了。 所以,不論從當時戰事的進展和性質,都可以認定「七七」是抗戰。


陳毅在《新四軍在華中》(1943年7月5日)一文開篇道:「七七抗戰爆發,我黨即在東南各大城市進行抗戰動員及組織工作」。可見七七抗戰之觀點在抗戰時期就有共識。


三、正視歷史以民族利益為中心


「七七事變」一詞,因歷史原因沿襲多年,充斥報刊傳媒。但這決不是默認錯誤,迴避歷史真相、甘受屈辱、誤導下一代的理由。


2018年,在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1周年之際,我們再也不能以訛傳訛,讓誤讀的歷史觀延續下去,否則,就是對歷史的不尊重,就是對抗戰殉國將士的不尊重。

試問:在七七抗戰中以身殉國的佟麟閣將軍、趙登禹將軍和無數犧牲的中國將士,在天之靈倘若知道後人將這一抗戰史實稱為「事變」,他們如何瞑目?堅持尊重歷史、實事求是、正確地認識歷史,是每一個國人實現「銘記歷史,以史為鑒,維護和平,開創未來」的出發點和責任。


2015年7月,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李蓉在《偉大的七七抗戰》一文中高度評價:偉大的七七抗戰,極大地振奮了全中國人民抗戰的決心和信心,振奮和鼓舞中華民族為獨立解放而英勇奮鬥,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抗戰的興起。


作為二戰反法西斯國家,我們要以民族利益為中心,以我為主,要有自己的史學觀。


歷史告訴我們:七七抗戰拉開了中華民族全國抗戰的大幕。盧溝橋的槍聲引燃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抗日聖火,將中國推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和因此重新煥發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是中國人民堅持全民族抗戰、最終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根本力量。

全民族抗戰爆發81周年之際,我們紀念的應是七七抗戰,非七七事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角樓看九州 的精彩文章:

TAG:角樓看九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