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連一張廁紙都不放過!加拿大突然高調反美,緣由何在?

連一張廁紙都不放過!加拿大突然高調反美,緣由何在?

原標題:連一張廁紙都不放過!加拿大突然高調反美,緣由何在?


這加拿大人一說起1812年戰爭,馬上就想到火燒白宮,到底是咋回事呢?


加拿大剛上美帝,自加拿大獨立以來那真的是頭一遭。


在我們大家的印象里,加拿大一直是美國的附庸,一個出口木材,生產廁紙的國家,國防力量不過六萬人,不僅國家政策依賴美國,連國防安全都依賴美國。


萬萬沒想到,他竟然硬起來了!對美開徵報復性關稅,連廁紙都不放過!哪裡還有半點附庸的樣子,分明是桀驁小龍蝦呀!


嗯,加拿大並不是所有人印象中那個樣子,他真的是列強都不太會吃的小龍蝦!



加拿大維米嶺之戰紀念碑,當年加拿大人血拚德軍未落下風,小龍蝦赫赫威名不是吹的,「一張廁紙都不放過」這種話可不光是狠話呀!


要說上一次加拿大「一張廁紙都不放過」的反美行動,還要追溯到1812年!


熟悉歷史的朋友一定會想起點啥了。沒錯,一定有人說風子說錯了!


美加第一次交手發生在1775年,不過那個時候北美十三州還在鬧獨立,還沒有美利堅呢。但你要說1812年那事兒,這梁子就不能不提。可你要提這個梁子,就非說明白北美獨立戰爭不可。


這要說明白……題目就得改了。好吧,簡要說明。


作為龍蝦兵的附庸,魁北克是法國人的後裔,英軍殖民加拿大以後併入。


法國人我們知道,第一比較保守,第二比較自大。法蘭西帝國嘛!雖然魁北克法裔併入了加拿大,但這幫人說法語說到現在,就是不改,愛咋咋地,加拿大政府也不敢強來。

魁北克人信仰天主教,十三州殖民地信仰新教,互相總有點看不順眼。顯然,英國人把這裡當做牽制北美獨立運動的據點是很合適的。美國要拔掉英國前進基地,魁北克人不讓,1775年加拿大戰役的梁子就這麼結下了。



▲敢欺負我鏟屎官,找死!


額,好吧,其實是大陸軍紀律渙散,隨意搶掠,惹怒了魁北克人。


丹尼爾.布爾斯廷的《美國人·開拓歷程》對於美軍軍紀是如此說的:

「他們看起來很象暴徒頭目,而且確實是一群暴徒的頭目。」「我們的民兵毫無紀律可言……」

相反,英國士兵的軍紀要好得多,至少他們不會隨意離開營地去搶劫。於是……



美軍主將蒙哥馬利戰死,大陸軍退出加拿大,美加的梁子就這麼結下了。


直到美國獨立,加拿大也不消停,不停地給印第安人提供反美的工具——褐貝斯步槍,那簡直就是反美後勤基地啊!

1812年,當英國人焦頭爛額,法國皇帝拿破崙征戰四方的時候,美國人不出意外地開始打加拿大的主意。


所以說,美帝在對外侵略的道路上從來沒有停止,所謂的買下路易斯安那也是「先上車後補票」。即便拿破崙不賣,經過美法准戰爭的美國人也必然會用另一種方式拿下路易斯安那地區。當英法戰爭爆發之後,美國人就像「喝醉酒的流氓盯上鄰家姑娘」一樣,發兵進攻加拿大。


美國必須控制整個美洲大陸,此乃「昭昭天命」是也!


對不起,這是美國政府的臆想,民兵們用自己的行動表明,他們只在乎自己的「小確幸」,對什麼國家利益沒有任何興趣。——還記得前文所說的美軍軍紀嗎?近代化軍隊的戰力核心來自於嚴格的紀律,誰能扛得住排隊槍斃的恐懼,誰就能取得戰鬥勝利。



顯然,這種面對面槍斃的恐懼不是美軍可以戰勝的,在獨立戰爭中,大陸軍敗多勝少,遠不是龍蝦軍團的對手。即便是面對加拿大這個「小龍蝦」,美國人也占不到便宜。


當美軍兵分三路向加拿大進攻的計劃實施之後,戰局急轉直下。


最先倒霉的是西線美軍。


戰鬥經過簡直無話可說,在五大湖區這種地形上,缺乏迂迴空間,基本上靠硬剛,原計劃推平多倫多的美軍被英加聯軍反推,先丟了西線幾個重要堡壘,然後一路轉進,把底特律也丟了。搞笑的是,進攻底特律的英軍只有700人,而守城美軍是2500人,一槍沒放直接撒丫子。


中路美軍也沒好到哪去。


他們剛剛在安大略(今羅切斯特附近)外面的一個名叫昆斯頓高地上建立陣地,當天晚上就被1000名英軍端著刺刀夜襲。3100名美軍作鳥獸散,領頭軍官不僅跑丟了槍,而且跑丟了鞋。


更讓人拍案叫絕的是,配合美軍作戰的民兵就在旁邊,他們就像魯迅筆下那些伸長了脖子看殺頭的「不明真相群眾」一樣,嗑著瓜子看英國人攆著「國軍」滿山跑。


東路的民兵弟兄們乾脆就拒絕離開家鄉,此時西路、中路都已經潰敗,民兵不肯幫忙,政府軍自然也沒有「排除萬難爭取勝利」的勇氣,正好當做借口不去了。


額……


這部滑稽劇的高潮發生在1814年8月19日,控制了制海權的英軍在切薩皮克灣登陸,約2500名英加聯軍(加拿大人佔50%)氣勢洶洶直撲華盛頓而來。


這一下算是捅了馬蜂窩,因為當地可有不少熱愛自由的美利堅人民!麥迪遜總統及政府成員緊急動員正規軍及民兵7000人迎戰。


——然而,大跌眼鏡的事情發生了!



英軍以300前鋒發起刺刀突擊,美軍大潰,麥迪遜逃亡弗吉尼亞,而白宮成了下面這幅模樣(自由誠可貴,生命價更高)。


下面是重修工程中的白宮,這幅畫揭穿了一條謠言,白宮並不是為了掩飾火燒痕迹才刷成白色,而是他原本就是白色的!如果要掩蓋火燒的痕迹最好的辦法應該是刷成黑色不是嗎?那就不是白宮了,是黑店……



看來英國人到別國領土上放火是慣犯,只不過有些國家是純粹的被害者,而有些國家純屬自作死,這一點還是要分清楚的。


這種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隨著二戰後美加關係的如膠似漆也沒什麼人提起,不料特朗普竟然還記得!拜託,當年火燒白宮你不是想找加拿大徵收精神損失稅吧?



於是有好事者做了下面這張圖,中文部分是中國好事網友友情贈送的。



這加拿大人一說起1812年戰爭,馬上就想到火燒白宮,還要傲嬌的加上一句「當年白宮不是我燒的」,頗有做好事不留名的意思。


意思嘛,估計也是提醒特朗普,加拿大人從來不怕美國的什麼威脅,你敢對我們徵收懲罰性關稅,我們照樣還能再給你「火燒白宮」。雖然單單加拿大不容易做到,但我們還是可以找來一個帶頭大哥的嘛!


特朗普,你怕不怕?

差一點我們就擦肩而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蔣校長 的精彩文章:

TAG:蔣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