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的風箏還在嗎

你的風箏還在嗎

我們會經常看到天空中飄蕩的風箏,自己也曾經是一個放風箏的人,對我們而言,放風箏只是一個遊戲,一個娛樂,一個喜好。而在阿富汗,放風箏卻是一個習俗,並且有著許多的規矩和寓意。

阿富汗是位於亞洲中南部的一個內陸國家,它歷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與毗鄰的大部分國家,在宗教上、語言上、地理上都有著相當程度的關聯。阿富汗曾是絲綢之路的中轉站,也是中亞裏海地區能源外運的重要通道,故而,它的歷史、地理、宗教、自然資源一直是各種爭端乃至戰爭的主要矛盾,在這片土地上,總是處於長期的動蕩戰亂的狀態。

由美籍阿富汗人作家卡勒德·胡賽尼所寫的小說《追風箏的人》,就是在這樣一個國度背景下發生的故事。這部小說的出版,受到全球的讀者的矚目,小說中的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使3200萬讀者為之動容。這不僅是一部政治史詩,也是一個關於童年選擇如何影響我們成年生活的極度貼近人性的故事。作者筆下的阿富汗本應溫馨閑適,卻因為不同種族之間的摩擦而顯現出凌亂而緊張,整體框架都充滿了令人回縈難忘的景象。故事娓娓道來敘述,輕描淡寫的筆觸,沒有虛矯贅文,沒有無病呻吟,只有精鍊的篇章,細膩勾勒出家庭與友誼的衝突,背叛與救贖反省。作者「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眾面孔的塵灰,將背後靈魂的悸動展示給世人。」那份對祖國的愛的沉沉,及對造成它今日滄桑的恨的心痛,讓人讀來久久不忘。

阿米爾是阿富汗的一個富家少爺,而哈桑作為阿米爾的玩伴,只是家中僕人的兒子,兩人情同手足。在阿富汗的風俗節日風箏節上,阿米爾靠純熟的技術和哈桑的鼓勵,贏得了比賽,哈桑在為他的朋友追風箏的時候,被夥伴欺辱。「我看著哈桑被強暴」,而「我」卻因膽小懦弱沒有挺身而出。此時的阿米爾除了愧疚只有悔恨。他恨自己的懦弱,他恨自己的自私,他甚至還恨哈桑對他無比真摯的信任、還有無私的奉獻。阿米爾甚至覺得自己無法再次應對哈桑。他懷著極大的不安與痛苦誣陷了哈桑,趕走了哈桑。其實,阿米爾明白了:「他明白我看到了小巷裡的一切,明白我站在那兒,袖手旁觀。他明知我背叛了他,然而還是再次救了我,也許是最後一次。那一刻我愛上了他,愛他勝過愛任何人,我只想告訴他們,我就是草叢裡面的毒蛇,湖底的水怪。」哈桑走後不久,由於蘇聯的入侵,阿米爾也隨父親逃往美國加利福尼亞,並於舊金山取妻定居。

就在阿米爾開始正常人的生活時候,就在哈桑漸漸淡出阿米爾的記憶中的時候,拉辛汗,這個昔日阿米爾最親近的人,發來電報,請求阿爾米回去,並告訴他了一個驚天的秘密:哈桑是阿米爾同父異母的弟弟。其實阿米爾早就有感應,他的父親對待哈桑遠遠超過了主僕之間的情分。拉辛汗要求阿米爾去救出苦難中的哈桑的遺子索拉博。

重回阿富汗,重回喀布爾,阿米爾沒有回家的喜悅,戰火紛飛的土地上,正上演著一幕幕慘劇。這裡成了隨便踏一腳就可能踩到地雷的土地,到處示威的俄軍坦克充斥著曾賜予他愛的地方。阿米爾最終從塔利班頭子阿塞夫,就是那個強暴哈桑的人手裡救回了索拉博。阿米爾戰勝了以前那個膽小的自己。

哈桑的兒子索拉博雖然被阿米爾帶回了美國,卻變得抑鬱,不再說話,在一次阿米爾為索拉博追風箏的時候,他看到索拉博的不易發覺的一絲微笑,「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哈桑為阿米爾說過的話,阿米爾聽見自己在為索拉博說。

「我會迎接它,張開雙臂。因為每逢春天到來,它總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許我剛剛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阿米爾的堅持讓每一個閱讀者看到了人性的完美。

誰也會犯錯,可貴的是有的人能夠反省,並從此多做好事。每一個人都不完美,但每個人在成年之後要學會應對自己的人生。看完這本書,心靈有種被洗滌過的虛空但卻深沉感覺。你可以放棄一次聚會,但不要錯過這本凡夫俗子在歷史狂濤里獨立奮鬥、非比尋常的書,因為它會帶給你人生的啟迪,帶給你崇尚美好的精神。在這本感人至深的小說裡面,風箏是象徵性的,它即可以是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

對阿米爾來說,風箏隱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要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成為他自我期許的阿米爾。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麼,都值得我們勇敢地追。讓這本《追風箏的人》警醒著我們——在你那裡,象徵親情、友情、愛情,正直、善良、誠實的風箏還在嗎!

(戳他↓,可預覽本書內容)

︱為你,千千萬萬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讀共享書 的精彩文章:

《明朝那些事兒》——人間再無魏忠賢
《明朝那些事兒》——內閣不相信眼淚

TAG:愛讀共享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