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城保護不了北方?那為什麼中原歷朝歷代仍要修建?

長城保護不了北方?那為什麼中原歷朝歷代仍要修建?

長城保護不了北方?那為什麼中原歷朝歷代仍要修建?

在人類建築史上,長城是一個奇蹟,最讓整個中華民族感到驕傲和自豪。但是,修建長城在古代是吃力不討好的,勞民傷財,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長城對防禦北方騎兵的作用並不大。既然起的作用不大,又勞民傷財,為什麼歷朝皇帝仍會修建長城呢?

其實,在華夏的戰史中可以發現,秦朝修建的長城並沒有阻擋匈奴的蓬勃發展,而在突厥兵隊進攻的時候隋建的長城彷彿是一面土建的牆,並沒有起什麼作用。後來,在成吉思汗帶領的軍隊下,那時的長城更是被夷為了平地。即使到了大規模修整的明朝,長城也攔截不了韃靼和後金去京城的"探訪"。

由此可見,長城更像是古代的封建統治者獲取安全感,自我安慰的工程。到底是不是這樣呢?其實並不完全是。長城的建造是古代帝王軍事上防禦的一個思想結晶。拿楚長城來說,它便很好地把齊軍擋在外,畢竟,地勢十分險峻,城牆結實。即使戰車眾多,劍箭鋒利,也沖不過這一面面牆。

公元前201年,漢太祖率三十多萬的大軍對付匈奴的攻擊,結果未能擊退匈奴,還差點被生生地俘虜。從這一次失敗中,漢太祖充分了解到北方騎兵的厲害之處,於是通過和親來緩解緊張的關係。與此同時,也加大人力物力來修建長城,希望以此保護邊疆,兩方的緊張關係暫時得到緩解。但是,等長城修好,做好充足的準備後,即位的漢武帝立刻進行了反擊。這時候的長城,起著前進基地的作用,正因為這長城,漢朝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而到了明朝,長城的修建可以說進入了輝煌的階段。為了加強防禦功能,明朝整體來修整,連片建築,把各個邊防隘口都連起來,於是,長城變得十分長,其長度差不多達九千公里,可謂驚人啊。雖然,這修築,對明朝來說,造成了很大的負擔,但是起到的防禦作用可真是杠杠的。游牧民族想要攻破,幾乎是無計可施啊。

明朝如此大工程去修建長城,不僅在軍事上起到防禦作用,也保護了本國的封建經濟。可是,到了後期,明朝對南方採用類似長城防禦的"海禁"政策。到了清朝,更是閉關鎖國,使中國逐漸落後於其他國家。歷朝封建統治者修建長城來保護國家,但到了後期,沒想到的是,更強的敵人是從海上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俠暴走歷史 的精彩文章: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原型是這裡,清朝年間還是我國的地盤
呂布臨終前說出劉備一個秘密,曹操將信將疑,最終誤了大事!

TAG:大俠暴走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