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G來了,華為有了新志向

5G來了,華為有了新志向

作者/張不器

「2018世界移動大會 ·上海」(簡稱「MWC上海」)於6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召開,大會的主題是「遇見美好未來」,而大會的熱點無疑是」5G「。作為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商和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作為5G標準的主要貢獻者和專利權人,華為公司不僅是熱點中的熱點,更是這次大會上萬眾注目的焦點。

華為以「邁向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為主題亮相大會。在主展區、創新城市展區以及華為上海研究所展廳,華為展示了自己在5G、人工智慧、大視頻、物聯網、全雲化網路等領域的商業實踐、解決方案及技術創新;在行業峰會、論壇和系列圓桌會議上,以徐直軍、丁耘、陳黎芳等為代表的共14位華為高管,與大家分享了華為公司的企業戰略和對行業趨勢的最新觀點。

筆者有幸參加了這次大會,置身其中,切身感受到一場新的技術浪潮正席捲而來。5G已來,未來已來,而華為公司已儼然成為這場新技術浪潮的引領者。

1/ 5G是什麼

5G就是第五代通信技術。如果說從1G到4G,移動通信的核心還是人與人之間的通信,那麼到了5G時代,隨著物聯網、工業自動化、無人駕駛等業務的被引入,通信已經從人與人之間的聯接,開始轉向人與物的聯接,直至物與物之間的聯接。

「相比4G,5G的速度更快、連接數更多、時延更低。」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26日的演講中,曾這樣介紹5G與4G的區別。

首先,5G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高速度。未來對於5G基站峰值速率的要求將不低於10Gbs,這個傳輸速度比4G快了數百倍。據說,以這樣的速度,用戶每秒鐘就可以下載一部高清電影。

第二是連接數更多。傳統通信中,終端是有限的;手機時代,終端數量有了巨大爆發,2018年中國移動終端用戶(以手機為主)已經達到14億。而通信業對5G的願景是每一平方公里,可以支撐100萬個移動終端。未來接入到網路中的終端,不僅是我們今天的手機,還會有更多千奇百怪的東西。可以說,我們生活中的每一件產品都有可能通過5G接入網路,從而成為智能產品,比如我們的眼鏡、衣服、腰帶、鞋子,家裡的門鎖、空調、冰箱、洗衣機,大街上的井蓋、電線杆、甚至還有垃圾桶。

第三是時延更低。人與人之間進行信息交流,140毫秒的時延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這個時延用於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就不行了。5G對於時延的要求是毫秒級的

無人駕駛汽車,需要中央控制中心和汽車進行互聯,車與車之間也應進行互聯。在高速度行駛中,100毫秒左右的時間,車就會衝出幾十米,這就需要在極小的時延中把信息送到車上。在工業自動化方面,一個機械臂的操作,如果要實現工作的高品質與精準性,也需要極小的時延。

總之,未來的智能世界要靠5G來支持;沒有5G的技術支持,就無法實現萬物互聯。5G是電、是水,是公路,是未能智能世界的基礎設施。就像華為公司運營商BG總裁丁耘在「中國聯通和華為5G戰略合作簽約發布會」上所講的,「未來將會是一個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新世界,5G將成為這個新世界的數字網路基石。」

如果說4G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那麼5G改變的將是人們的生產方式,甚至是整個社會形態。

2/ 5G來了

國際標準化組織3GPP已於2018年6月14日批准了5G NR獨立組網功能凍結,這標誌著5G的首個標準R15正式誕生。加之去年12月完成的非獨立組網NR標準,5G已經完成第一階段的全功能標準化工作

R15主要聚焦提升移動互聯網的體驗。到2019年年底,R16以及以後的版本將徹底解決海量連接、低時延等問題,承擔起各行各業數字化的歷史使命。

隨著R15的推出,5G在全球範圍內已進入規模部署階段。據徐直軍介紹,「為支持全球運營商建設5G網路,華為將於2018年9月30日推出基於非獨立組網的全套5G商用網路解決方案;2019年3月30日則會推出基於獨立組網的5G商用系統。華為也將於2019年推出支持5G的麒麟晶元,並於2019年6月推出支持5G的智能手機, 讓需要更快速度的消費者儘快享受5G網路提供的極致體驗。

另外,作為5G發展背後的主要推動者之一,華為在今年年初正式發布了基於3GPP全球統一標準的端到端全系列5G產品解決方案,並成立了無線應用場景實驗室,發布了5G十大應用場景白皮書,推動成立了 「5G汽車聯盟」、「5G切片聯盟」和「5G智能製造聯盟」等多個聯盟,積極進行5G應用的探索,加速了5G應用的研究與孵化。

5G的腳步正越來越近。

就在今年5月,浙江移動正式啟動了由華為為其提供技術和產品的杭州「5G之城」計劃,開通了5G系統站點,並打通了5G電話

在2018世界移動大會·上海期間,中國聯通與華為聯合發布了面向5G演進的室內數字化白皮書,並將聯手在北京打造5G全國樣板點。

2018年6月份工信部下發了《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並於27日將給予LTE-V2X的5.9GHz車聯網頻譜發放出來,標誌著車聯產業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華為支持LTE-V2X的海思Balong晶元於今年初發布,並在2018Q2 發布RSU(路邊單元),並在Q3發布T-box、MEC、V2X server等,為車聯產業通信領域提供E2E解決方案。

在物聯網方面,華為第一個推出了NB-IoT端到端解決方案,在完成了千萬級的Boudica120晶元發貨後,又推出了Boudica150。目前Boudica150也已開始批量發貨。當前NB-IoT已有45 張商用網路,預計18年底將達到100張商用網路,形成1.2億連接。

3/ 5G的現實意義

5G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未來的美好圖景,就像這次大會的主題,「遇見美好未來」。可是,5G的現實需求在哪裡呢?它的商用價值在哪裡呢?雖說是未來已來,但畢竟還沒來到,所謂的車聯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都還只是一個概念,最多也只是一個雛形,離大模商用應該還有不小的距離。

5G的到來既令人歡欣鼓舞 ,又讓人允滿了懷疑和困惑。

有人說,5G來了,我的4G手機是不是就要淘汰了?其實,據華為的有關專家介紹,在未來的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將是4G與5G並存的時代。據中國電信發布的《中國電信5G技術白皮書》稱:"在5G時代,同一運營商擁有多張不同制式網路的狀況將長期存在,多制式網路將至少包括4G、5G以及WLAN。"

事實上,既便是4G手機一片繁榮的今天,3G手機也還是存在的,在不少落後地區甚至依然還用著2G手機。

社會發展的不均衡,造成了市場需求的多樣性。在這次大會上,華為無線產品線副總裁曹明給大家講了一個「聯接未聯接」的故事。他說,不要說5G了,在有些地區和國家目前還存在著大量未被移動寬頻覆蓋的人群。「目前全球有8億人完全沒有聯接,還有15億人只能打電話。中國的覆蓋率雖然比全球平均值領先不少,但也沒有做到百分之百人口覆蓋。現在中國有3萬多個自然村沒有4G移動寬頻覆蓋。」

為了承擔起這個「聯接未聯接」的社會責任,華為專門研發了一個叫作RuralStar(鄉村之星)的解決方案。該方案可以大幅降低運營商的建設和運維成本。他們把傳統的塔改換成了一根桿,把發電的油機改換成太陽能……非洲人民說,「一根神奇的桿」為他們帶來了移動網路,讓村子馬上進入了現代社會。

「華為在面向5G新技術的同時,也要承擔起聯接未聯接的社會責任。」曹明說。

但這個事例並不能說明5G沒有市場。因為在有些方面,特別是在一些發達的地區,人們對5G的需求正變得越來越廹切

舉個簡單的例子。據徐直軍介紹,「移動通信的40年實際上主要形成了2個大的基本業務,移動話音和移動互聯網(特別是移動視頻)。移動話音歷經1G、2G、3G共約30年,才基本滿足了用戶想用就用且好用的需求。而移動互聯網特別是移動視頻,從3G開創到4G快速發展,目前還沒有達到移動話音的發展高度。」也就是說,現在的4G之下的移動視頻並不好用。徐直軍又說,「我們期待5G能夠使移動互聯網特別是移動視頻達到移動話音今天的發展高度,讓用戶想用就用,且好用。」

徐直軍坦言,用戶需要更快速度,而4G網路沒有完全匹配當前的消費需求。「因為我們發現用戶在消費了更多流量的同時,體驗速度正在變的更差。以某國內運營商為例,TOP30的經濟發達重點城市中,用戶平均感知速率從2017年年初的51Mbps下降了53%,降至20Mbps,說明網路能力的提升落後於用戶和業務的發展。在目前中國某一線城市的熱點區域忙時用戶的上行體驗速率僅為400Kbps,下行體驗速率也才4Mbps。該類區域的用戶體驗已經出現了瓶頸。發達地區熱點區域,用戶體驗不佳,這是一個普遍問題。」

「綜合來看,流量的快速增長,體驗的持續下降,頻譜資源的不足,使得5G的部署在這些地方成為必需。」

4/ 5G不是全部

5G雖然是這次大會的熱點和焦點,但它並不是大會的全部。就像5G本身一樣,作為最新一代的通信技術,它既開啟了一個新的技術時代,但也只是這個新時代的一部分。

當然,5G也不是華為的全部。事實上,「邁向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才是華為公司在這次大會上的展台主題。

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這是華為於去年年底剛剛確立的新的公司使命和願景。隨著通信技術的進步和ICT(信息與通信)技術的加速融合,與時俱進,現在的華為公司已由一家單純的通訊設備供應商,變成了一家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產品包括手機、筆記本、平板、穿戴設備……

華為也在戰略轉型。

2016年5月30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任正非曾說過這樣的話:「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的極限,面對大流量、低時延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華為已前進在迷航中。……華為正在本行業逐步攻入無人區,處在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的困境。」

在不久前的華為公司第十五屆全球分析師大會上,徐直軍也曾說過這樣的話,「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作為一家有追求、希望成為偉大企業的公司,我們立志為人類的發展做出貢獻。」

結合任正非和徐直軍的上述講話,再加上華為在「MWC上海」上的各種表現,我們有理由相信,現在的華為雖然還在無人區,但已不再迷茫……華為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目標,確定了自己的方向,並腳踏實地地走出了第一步。這既是走出技術困境的一步,也是華為從單純地追求商業成功走向立志為人類的發展做出貢獻」的偉大的一步。華為用了三十年從優秀走到了卓越,現在,她終於走向了偉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製造界網 的精彩文章:

TAG:製造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