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藍寶石色帶的成因

關於藍寶石色帶的成因

GIF

從種種記載看來,在那個尚解釋不清楚自然現象的時代,人們依賴信仰來抵禦對未知的恐懼。而信仰是需要世間事物來支撐的,藍寶石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古波斯人解釋不了為什麼天空是湛藍色的,為什麼一眼望不到邊的大海也是藍色的,當拾起土壤中的藍色寶石碎片時,他們聯想到,也許大地就是一塊巨大的藍寶石(我猜測他們想像中如下圖),是藍寶石的光芒照亮的天空。他們就在這塊藍寶石上繁衍生息,於是對藍寶石充滿了敬意,也把藍寶石當做大地之母身體的一部分。

就是這種文化慣性影響了我們的思想,讓藍寶石成為了當今藍色系寶石中最重要的一個品類。

GIF

如果

你決定要買一顆藍寶石,

你想買一顆什麼樣的呢?

我覺得,無論是送自己,還是送給愛人,珠寶是每一個人從兒時就「種草」的美好願望。而對於實現願望這件事,都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才能引爆一個滿足的瞬間,所以大家都希望,能儘可能的完美一些。

然而十全十美是上天的尺度,而要達到十全十美的這種願望,則是我們人類的尺度。

如果我們狹義的把「完美無瑕」作為優質寶石的定義,那每種寶石都有自己的小遺憾。

紅寶石顏色雖然鮮紅,但是內部卻容易有雜裂;祖母綠顏色明度高並且柔和,可晶體大多有棉裂;而對於藍寶石來說,就是絕大部分的藍寶石都會有色帶了。

我覺得之所以不接受色帶,是因為不了解色帶究竟是什麼.

GIF

——

色帶是什麼——

藍寶石色帶是指寶石內部可見的120度夾角 ,由顏色深淺變化的藍色組成的然紋路

理解色帶的成因之前,我們必須要了解,藍寶石是怎麼形成的。

有沒有聽過一個詞叫做「結晶」?

結晶是藍寶石,紅寶石,祖母綠,帕拉伊巴這些單晶體寶石的生長方式,原理就像冰糖結晶一樣,從小小的一粒逐漸長大

如果冰糖在結晶的過程中,我們在糖水中加入顏色,那結晶出的糖塊也會有顏色。寶石也是這個道理,只不過,讓寶石有顏色的物質不是顏料,而是不同的致色元素。(以藍寶石為例就是鈦離子,鐵離子,釩離子等。)

那我們來設想下,怎麼做出一顆,從內到外有7層顏色的彩虹冰糖。

我想方法就是冰糖結晶的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就改變一次糖水的顏色。

GIF

明白了嘛,藍寶石所謂的色帶,就是這個原理。它的一個晶體,往往不是一次長成,而是長長停停、停停長長。在不同生長階段,介質環境可能會出現某些顯著差異,特別是鐵、鈦、釩離子等致色元素的含量變化,致使同一晶體不同階段形成的各部份之間的顏色差異,並在晶體中留下每一階段生長的痕迹,這就是色帶

我個人覺得,只要色帶不影響美觀,那就不要太過在意。

克什米爾,重30.23ct,無燒,枕形切割,右側有天然色帶

成交價:619.8萬美元 | Sotheby『s,日內瓦,2015年5月

對處在自然環境中的藍寶石而言,環境穩定不是常態,從它開始生長到被開採出礦,大多會伴隨地質演變,不停的適應環境,這也就是絕大部分藍寶石會有色帶的原因。

所以色帶是藍寶石的年輪,

也是它成功適應自然的勳章。

Alexandre Reza 錫蘭藍寶石胸針,

中間橢圓形藍寶石重134克拉,檯面可見天然色帶

對於人來說,順遂也不是常態,而且長期處在風平浪靜的環境也不見得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真正的強大都需要經過錘鍊的,不是么?

如果我自己選一顆藍寶石來買,可能跟完美的相比,我更傾向於買一顆有點色帶的,作為一種鞭策,也是對自己的一種祝福。

近期,實驗室收到一顆藍寶石樣品,鏡下觀察可見顏色聚集在稜線處,呈蜘蛛網狀分布,化學元素測試結果顯示樣品表面鐵鈦含量異常偏高。通過一系列觀察與測試結果證實,該樣品為經過擴散處理的藍寶石。

剛玉的擴散處理是指在高溫下通過不同致色劑的擴散,在無色或淺色剛玉表層或貫穿整個寶石產生不同的顏色,可分為表面擴散和體擴散。

圖1 顏色濃集於刻面棱,呈蜘蛛網狀分布

該樣品呈深藍色,玻璃光澤,透明,內部潔凈,無熒光,無二色性。折射率測試1.760-1.770,紅外光譜測試顯示剛玉特徵指紋峰。證明該樣品為藍寶石。在進行鏡下觀察時,可見顏色聚集在稜線處,疑似經過擴散處理,需要進一步通過化學元素測試進行確認

圖2紅色箭頭指示的稜線有明顯的顏色聚集,藍色箭頭處則無(散射光,50X)

如圖2所示,紅色箭頭指示的稜線有明顯的顏色聚集,而藍色箭頭指示的稜線無顏色。

Tips:擴散處理可分為表面擴散體擴散

表面擴散:在高溫條件下加入致色化合物,以改善寶石顏色。但致色元素(Fe和Ti)無法深度擴散進入寶石致色,僅局限於表面,過度拋光可去除表面顏色。

體擴散:在高溫條件下將輕元素(Be)由外部擴散至剛玉中,以改善寶石顏色。由於輕元素原子半徑小,導致更深的顏色滲透,有時可穿透整顆寶石。

圖3紅色區域的顏色明顯濃於藍色區域(散射光,50X)

如圖3所示,紅色區域的顏色明顯濃於藍色區域,揭示出其顏色浮於表層,導致拋光後顏色分布不均勻。鏡下觀察樣品內部特徵,由於鑲嵌限制,在可觀察的範圍內,均未觀察到色帶及天然包裹體。天然藍寶石常具有角狀色帶(如圖4),這兩者形成鮮明對比。

圖4 天然藍寶石的角狀色帶

EDXRF化學分析中未檢出鈷元素,排除了樣品為鈷擴散處理的可能。我們選取了該樣品檯面上的2個點進行元素含量測試,測試結果顯示鐵、鈦元素的含量偏高,遠超過實驗室資料庫中天然藍寶石的水平,說明樣品經過鐵鈦擴散處理。

結 語

在鏡下觀察到顏色聚集在稜線處,且無二色性和色帶,由此懷疑該樣品的顏色成因。最終通過儀器測試分析該樣品的致色成因,證實了此為鐵鈦擴散藍寶石的推論。

該樣品外觀與未處理的藍寶石非常相似,由於顏色較深、且已經鑲嵌,增大了觀察難度。實驗室陸續收到了一些經過擴散處理的藍寶石,該樣品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希望消費者在購買時提高警惕,應儘可能選擇具有權威實驗室證書的商品,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海七寶 的精彩文章:

祖母綠鑒別寶典 收藏者必讀!

TAG:山海七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