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索尼大小三元歷史回顧

索尼大小三元歷史回顧

公眾號回復「評測」可獲得蘭拓近期評測文章匯總

索尼同佳能一樣,也經歷過卡口推陳出新的過程。不過佳能換卡口是在遙遠的1987年,舊的FD卡口到今天可以說沒有存在感了。而索尼新的E卡口推出則是在2010年。因此相比於佳能和尼康,索尼E卡口微單大小三元鏡頭的歷史就要短很多了。不過即使把老的單反、單電A卡口算進來,索尼的「三元」歷史依舊不太久。

眾所周知,索尼的A卡口並非親生,而是與美能達合作的產物。但美能達也沒有做過真正意義的完整大三元鏡頭,只有70-200/2.8 G SSM算是根正苗紅的大三元。2006年索尼收購了美能達,並在2年後發布了16-35/2.8 ZA SSM和24-70/2.8 ZA SSM,至此索尼A卡口大三元組建完成,並且全部配備了SSM超聲波馬達。

Δ A卡口初代大三元

不過在相機領域似乎也是「盛極而衰」。就在A卡口完成大三元布局後不久,基於E卡口的索尼A7發布了……不過E卡口的索尼微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原生大三元鏡頭,因此索尼還得靠A卡口的單反和大三元撐場子。2013和2015年索尼也對A卡口大三元進行了更新,發布了70-200/2.8 G SSM II、24-70/2.8 ZA SSM II和16-35/2.8 ZA SSM II。這是A卡口最巔峰時刻,也是最後的「幸福時光」。

Δ A卡口第二代,也是最後一代大三元

再借ET老師的文章來說一下索尼的ZA鏡頭。

ZA系列鏡頭是索尼與蔡司合作開發,由索尼生產、蔡司檢驗、索尼負責銷售和售後的產品。它的產品和包裝上有索尼、蔡司雙商標。早期ZA鏡頭上的蔡司使用「Carl Zeiss」字樣,現在已簡化為「Zeiss」,像FE 55/1.8 ZA這樣的產品就存在兩種版本。ZA鏡頭前端的序列號與鏡身貼紙上的序列號是不一樣的。你可以理解為「蔡司序列號」和「索尼序列號」,產品註冊和保修都以後者為準。

2006年6月,索尼發布A100數碼單反,正式進軍可換鏡頭相機市場。為了增強競爭力,索尼聯合蔡司推出了ZA系列鏡頭(首發產品有85/1.4 ZA和135/1.8 ZA)。而從2016年7月FE 50/1.4 ZA發布至今,索尼就再沒有推出過ZA鏡頭了。聯想到索尼蔡司都各自推出基於E卡口的自動對焦全畫幅系列鏡頭,ET猜想ZA鏡頭或成為絕唱。

Δ FE50/1.4 ZA,可能是最後一款ZA鏡頭

2016年,也就是A卡口大三元更新完成一年後,FE 24-70/2.8 GM、FE 70-200/2.8 GM OSS發布,又一年後FE 16-35/2.8 GM發布,至此索尼微單也擁有了大三元鏡頭。雖然同佳能一樣,索尼的E卡口大三元也是只有70-200配備OSS防抖,但在E卡口大三元之前發布的索尼第二代微單相機已經配備機身五軸防抖,因此對鏡頭防抖的依賴不是很大。隨著微單的不斷成熟,A卡口完成了歷史使命,逐漸退出舞台。

Δ 索尼微單初代大三元

索尼E卡口大三元都隸屬於其自有的高端「G大師鏡頭」系列,定位類似於佳能的L紅圈和尼康的金圈鏡頭,簡稱「GM」。不同於佳能尼康的「畫圈」,GM的標識是刻在鏡身上的橙底白字大G標,這種形式與適馬ART的大A標比較相似。索尼的GM大三元也確實達到了不遜色於佳能尼康競品的素質,但其不穩定的品控一直被用戶所詬病,主要表現為16-35和24-70的長焦端解析度個體差異明顯。

索尼沒有A卡口的小三元鏡頭,不知道會不會是索尼不想在即將入土的A卡口上浪費精力。2013年首款全畫幅微單相機A7問世,隨之而來的還有FE 24-70/4 ZA OSS和FE 70-200/4 G OSS,一年後FE 16-35/4 ZA OSS發布,索尼E卡口小三元完成組建。2017年FE 24-105/4G OSS發布,到這時小三元中佳能有的索尼也都有了,而且同佳能一樣,索尼小三元也是全系配備防抖,我猜可能是為了照顧使用沒有機身防抖的索尼初代微單用戶,畢竟除FE 24-105以外其他的小三元鏡頭都發布在索尼二代微單前。與佳能小三元帶紅圈不同,索尼的小三元不屬於GM,可能與ZA的歷史原因和索尼對GM的定位都有關係。FE 24-105/4 G OSS的發布也是令人眼前一亮,可以說是重新定義了旅遊變焦鏡頭,無論是從畫質上還是價格上。

Δ 索尼小三元的4款鏡頭

還有一款今年的新品值得說一說,就是騰龍28-75/2.8Di III RXD。雖然這是副廠產品,但由於這款鏡頭是索尼E卡口獨佔,不像其他副廠大三元那樣有多種卡口,因此這裡就把它拿進索尼篇里了。其實28-75/2.8這個規格並不算陌生,在2008和2009年騰龍和索尼就曾經分別發過基於單反的SPAF 28-75/2.8 XR Di LD Asp [IF] Macro和基於A卡口的28-75/2.8 SAM,如今騰龍和索尼合作的產物又是這個規格不知是有意還是巧合。由於FE 28-75/2.8兼具了大三元的光圈和小三元的價格,在保持體積小重量輕的同時又有比小三元24-70更好的畫質,因此上市以來一直供不應求,可以說是田忌賽馬式的勝利。

Δ 騰龍和索尼的三款28-75

在索尼GM大三元和小三元已經比較優異和成熟的今天,可能在未來副廠的E卡口大三元更值得期待。由於單反和無反法蘭距的差異較大,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的索尼微單鏡頭要麼是E卡口獨佔,其他品牌用戶無法享受,要麼是單反版本接屁股,微單的體積優勢蕩然無存。隨著佳能和尼康的全幅無反上市,擁有三品牌卡口的副廠原生無反鏡頭或許會在未來成為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相機獵人 的精彩文章:

TAG:相機獵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