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歌禮「不是葯神」,但它馬上帶著一款新葯IPO了!

歌禮「不是葯神」,但它馬上帶著一款新葯IPO了!

5年多的研發投入,歌禮生物只差上市前的「臨門一腳」。

投資界7月6日消息,香港信報援引知情人士報道稱,歌禮(Ascletis Pharma)香港首次公開募股(IPO)申請已經獲批,將在近日進行香港上市聆訊。

從5月7日在港交所主板遞交IPO申請後,歌禮生物核心產品線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其最被關注的第一個丙肝新葯獲批、投產、並完成銷售。這對於馬上要赴港上市的歌禮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

歌禮創始人吳勁梓曾不止一次公開講述他回國創業的理想和抱負,即將最好的研發技術和一流的創新藥物帶給我國患者。研發這麼多年,歌禮的確在丙肝藥物市場開創了一片新天地,不僅在技術上與老牌丙肝葯企吉利德、艾伯維等抗衡;而且還讓諾華、強生成為自己的「鐵粉」。

如今,吳勁梓的願景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歌禮「速度」:研發後僅33個月拿到批文,19天完成全國第一單銷售

在未來一批等待上市的葯企當中,歌禮位列第一梯隊。

歌禮生物科技最初由吳勁梓博士於2013年4月創辦,2014年2月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母公司Ascletis Pharma Inc.,後者為此次提交IPO申請的公司。

歌禮生物專註於抗病毒藥物尤其是丙肝藥物的開發。2017年,中國抗病毒藥物的市場收入為人民幣262億元,抗病毒藥物市場主要包括抗乙肝、抗丙肝、抗艾滋病藥物市場,按銷售額合計佔2017年抗病毒藥物市場約80%。抗病毒藥物整體市場持續增長,2013——2017年複合增長率為10.9%。

丙型肝炎是一種由HCV引起的廣泛傳染性肝臟疾病,HCV並無疫苗,是中國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包括肝硬化及肝癌)之一。歌禮招股書提到,未來十年,預期創新丙型肝炎藥物將在中國日益普及,2028年將達到470億元人民幣,佔中國整體抗病毒藥物市場約40%的份額。

而歌禮在未來龐大的丙型肝炎市場中,造詣頗深。其在研產品管線涵蓋抗病毒、癌症和脂肪肝三類適應症,抗病毒領域則細分為三大方向,針對HCV(丙肝病毒)有三大產品,分別來自國際知名葯企Roche、Presidio、Medivir在大中華地區的獨家授權,針對HIV(艾滋病毒)有1隻產品,來自強生旗下Jassen在中國內地及澳門的獨家授權,最後一隻產品則是針對HBV(乙肝病毒),該產品為歌禮生物自主研發;在癌症領域,歌禮生物助攻奧尼蘭姆在大中華地區的獨家授權,研究方向是肝癌;最後的脂肪肝領域,歌禮生物同樣是自主研發模式。

歌禮的研發模式已經被業界所熟知,基本路徑十分清晰:從跨國葯企或海外新銳生物技術公司在研產品線中,篩選適合中國市場和中國患者的處於不同臨床試驗階段的產品,獲得中國市場或者更大市場的權益,再通過臨床研究,自身團隊對產品的理解,最終完成該產品在中國上市。

獲批意味著,該葯成為中國首個本土原研口服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I類新葯,在臨床試驗中治癒率高達97%以上,並體現了高有效性和安全性。

即使在這樣研發效率下,歌禮在丙肝領域進行產品布局的戰略也受到了挑戰。2017年共有三款丙肝新葯上市,分別是百時美施貴寶的百立澤和速維普、吉利德的索華迪、艾伯維的維建樂和易奇瑞。2018年5月,又有默沙東的擇必達、吉利德的丙通沙相繼獲批。

在療程、療效、產品差異化方面,歌禮並未搶佔「制高點」。不過好在丙肝新葯在中國市場上出現的時間不長,就目前來看,跨國葯企顯然仍未能迅速將中國龐大的丙肝市場瓜分。這對於歌禮而言,是個好時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歌禮的另一款泛基因型丙肝新葯拉維達韋的三期臨床試驗已完成,並進入優先審評通道,計劃於2018年第三季度提交上市申請。這是一款和利巴韋林聯用的全口服方案。此外,還有一款丙肝在研新葯ASC21即將進入臨床研究階段。

創始人夫婦強勢控股,VC/PE大咖卡位

伴隨歌禮新葯研發進程的,是懂得在適時、關鍵節點提供「補給」的資本。雖然創始人吳氏夫婦擁有61.61%的絕對控股權,但背後資方的作用不容小覷。

根據招股書,歌禮生物在中國的經營實體主要包括總部位於杭州的歌禮生物科技,歌禮生物科技下轄2家全資子公司歌禮葯業和歌禮生物製藥。歌禮生物科技的唯一股東是註冊於英屬處女群島的Power Tree公司,該公司系純正的境外公司,該公司另擁有一家全資子公司——歌禮製藥(中國)(香港公司)。Power Tree的唯一股東即在港交所上市的主體。Ascletis Pharma Inc.的股東主要包括創始人吳勁梓夫婦和其他機構投資者。

首輪融資後,歌禮從CFDA取得達諾瑞韋和拉維達韋作為國家I類新葯的IND申請批准。

一系列融資重組後,歌禮目前股權架構如下:

兩輪融資完成後,歌禮葯業不僅各產品線業務取得長足進展,並且,上述投資人背景也為歌禮生物在香港上市「加分」不少。

「15天完成盡調,20天通過投委會,21天簽訂最終法律協議,30天資金到賬。」此前,康橋資本合伙人傅唯接受投資界獨家採訪時表示,康橋資本支持的企業不需要為融資發愁。

他認為,生物技術可能是進入門檻最高的投資行業,專業屬性非常強,嫁接國際資本和生物技術企業,把技術包裝成可以讓資本理解的語言,是一門學問。打通這個通路是任何一個公司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很多生物技術公司倒閉,其真正原因不是技術被驗證失敗,而是沒有足夠的資金去驗證。

吳勁梓曾說,體現歌禮的文化和競爭力的三個關鍵詞是原研、速度、品質。這背後,與資本的投入關係莫大。

創新葯企扎堆上市,都在急什麼?

這些都在預示著,創新葯企的資本化浪潮即將到來。

最近大火的電影《我不是葯神》反映了創新葯研發應用的一個殘酷現實:一邊是高昂研髮帶來的天價葯,一邊是無力支付的普通患者,最終卻讓無視藥物專利的仿製藥廠成為最大的獲益者。

曾有投資人將「新葯從實驗室進入到臨床試驗階段」形象描述為新葯的「死亡之谷」,這似乎有些危言聳聽,但其中含義已經成為業內共識:一是新葯研發周期長,成果轉化過程風險大、成功率低;二是研發過程中所需資金量巨大,投資持續性往往成為新葯研發成與敗的關鍵。

政策的變化、競爭的激烈都在迫使國內葯企自我迭代轉型,同時資本市場對一家醫藥企業競爭力的評價指標也在發生變化。過去不管藥品本身如何,銷售為王,現在如果一味照抄沒有自主研發意識,這家企業一定走不長久。

新葯投資熱潮的到來有很多影響因素。國家對新葯研發扶持力度加大,審批加速;更多擁有多元研發背景的海歸回國開展新葯項目,水平接近國際標準。更關鍵的是,國內已有優質創新葯企業展現出成功的潛能。

選擇上市,並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對於絕大多數仍處於新葯研發階段的企業來說,上市是另一種方式的「輸血」,而資本能否做好「接棒」,將是考驗一家創新葯企能夠持續「造血」的重要因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投資界 的精彩文章:

章子怡入股、青山再次投資,「星洞」獲6000萬元Pre-A輪投資
9.5億港元入股歡喜傳媒,貓眼IPO征途再加一碼

TAG:投資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