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斯克給自己挖的坑,睡工廠、強制加班也填不完

馬斯克給自己挖的坑,睡工廠、強制加班也填不完

6月以來,特斯拉CEO馬斯克睡在工廠,強制員工6*12小時加班,甚至在帳篷里搭生產線,勉強讓Model 3通過了周考。然而在不擇手段組織生產之後,馬斯克此前做出的在華建廠、新產品及自動駕駛等各種承諾看起來卻仍舊無法兌現。

文/潘梓春 億歐專欄作者

特斯拉Model 3終於在6月最後一周通過了「周考」。

在喜提「每周5000台產能小目標」之後,公司CEO馬斯克趁熱打鐵地表示,Model 3產量下月有望達到每周6000台。打臉的是,包括高盛在內的多家華爾街投行對於這一里程碑式的產能計劃並不買賬。公開數據顯示,特斯拉股價在本周一跳空5%開盤後,最終以下跌2.3%報收。

分析師也是有理有據,單從數字層面看,特斯拉的表現就已經讓華爾街傷透了心:據悉,該公司第二季度電動汽車交付量共計4.074萬台,遠低於華爾街此前預估的5.1萬輛。

更重要的是,Model 3這款焦點產品的凈預定量已由2017年的45.5萬輛降至42萬輛,基本呈現遞減的趨勢。

換句話說,即便Model 3如今已經達成「出廠」成就,但該產品在苦苦爬坡的一年內根本沒有獲得新增訂單,反而還將大概率保持瘋狂燒錢的狀態。

顯而易見,睡在工廠、強制員工6*12小時加班、在帳篷里搭生產線的馬斯克,現階段並沒有從根本上長期解決Model 3的盈利能力。

更何況,在特斯拉措辭中一味強調「出廠」概念的當下,人們卻更加關注公司能否順利實現下半年盈利的承諾,相對淡化了個別產品的量產能力。

畢竟這位矽谷鋼鐵俠一邊忙著重新定義「汽車生產方式」,一邊不忘給市場洗腦:反覆強調特斯拉能夠在今年下半年實現盈利,並將現金流轉正。

可如果再度復盤馬斯克以往看起來盲目樂觀的諸多承諾,不知道上述這種聲東擊西的打法,是不是反倒顯得有些「慌不擇路」了。

GIF

為了省錢建廠

特斯拉可能會失去整個中國市場

先說離特斯拉最近的「中國夢」。

自2015年,馬斯克首次透露其在華建廠的意向至今,這家獨角獸企業獨自建廠這事兒「意外地」順風順水。先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大力加持下,與上海市政府達成協議,短短一年後的5月10日,特斯拉又在上海註冊成立了獨資公司。

先期中國不斷出台的相關政策,讓特斯拉中國超級工廠貌似「穩得不行」,這座計劃2020年投產的工廠將同時兼顧電池及汽車製造。自從4月17日國家發改委對外公布放開汽車外資股比限制之後,緊接著5月22日財政部公告顯示,自2018年7月1日起,中國汽車進口關稅稅率將由25%下調至15%。

至於特斯拉始終堅持獨自建廠,並將目標時間硬生生拖到2020年的原因,億歐汽車認為馬斯克只是不想因此和本土合資方共同分享利潤及技術。同時,特斯拉一旦實現獨自建廠,該公司就將擁有此工廠的完整控股權,從而使其節省至少20%的生產及運輸成本。

戲劇化的是,在美國6月15日對華拋出500億美元徵稅清單之後,國家決定對美國商品加征25%的報復性關稅,其中便包括純電動汽車。

據報道,有特斯拉意向車主曾對某記者表示:「如果7月6日真的執行40%稅率,Model S和Model X將分別漲價12萬元-20萬元。對我來說,購買價值肯定大打折扣。」

簡單來說,中美貿易戰可能直接導致特斯拉失去來自中國市場近20%的總銷售佔比。而現階段,中美兩國正因關稅戰打得水深火熱,我國允許貿易對手獨自建廠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特斯拉的「中國夢」,恐怕一不小心就成了國際環境下的「犧牲品」。

現實往往更加諷刺。就本土市場而言,2018年-2020年恰好是特斯拉的「中國門徒」們集中交付首款量產產品的關鍵節點。別說在中國建廠,剛從「產能地獄」中勉強脫身的特斯拉一旦錯過這一期限,其下一代車型Model Y能否順利擠進國內賽道都還是未知數。

GIF

強行刷波存在感

特斯拉對Model Y沒有那麼認真

談及全電動緊湊型SUV Model Y,馬斯克一如既往地將步子邁得很大。

在特斯拉2018年度股東大會上,官方宣布這款新車將於2019年3月亮相,2020年初正式投產。雖然曝光的設計草圖並不算多,但作為特斯拉目前人氣最高的產品,Model Y卻是馬斯克想要全力打造的爆款車型。

因此,包括各國媒體在內的眾多網友相當積極地對Model Y的各種細節展開了「雲繪圖」,甚至堅信該產品不會再度遭遇產能瓶頸的難題。據目前信息來看,Model Y將不會再在「滿負荷運轉」的加州佛里蒙特工廠投入生產,並將採用全自動化的生產線。

再加上在今年一季度財報會議中,特斯拉官方對於Gigafactory 2或將在中國選址的承諾,讓不少人相信Model Y將因此成為首款在國內投產的車型。可正如前文所說,就當下國際形態來看,特斯拉在上海獨自建廠一事差不多已經涼了。為確保上市時間,Model Y難不成又要和Model 3擠進同一條生產線?

除非馬斯克心大到完全忘記此前的產能危機有多「疼」,不然按照特斯拉慣常的「跳票」作風,Model Y的亮相只是為了刷一波存在感,提前拉攏部分預訂資金以緩解現金流壓力。至於產品實際生產問題,恐怕暫時並不在公司考慮範圍之內。

(外媒繪製的Model Y假想圖)

GIF

號稱實現完全自動駕駛

Autopilot卻成消費者最不滿意的「坑」

在公開承諾Model Y的上市時間時,馬斯克「狀似無意」地開了個小玩笑:「這款車可能沒有方向盤。」毫無疑問,這位CEO對自家自動駕駛技術信心十足。

這份自信並不稀奇,他早在3月舉行的SXSW 2018(西南偏南藝術節)中便對外宣稱,未來18個月內,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將全面應用於所有駕駛場景中。據悉,所有配備了Autopilot 2.0及2.5系統的車輛將在8月份的OTA v9.0系統升級後擁有完全自動駕駛能力。

事實上,2018年以來,特斯拉車隊正持續開展新版Autopilot 2.0的測試工作。彼時,該系統正力圖實現對車身四周車道及車輛的精確檢測,並將其渲染至儀錶盤上。同時,基於全新深度神經網路的視覺處理工具Tesla Vision,Autopilot在自動轉向(Autosteer)和車道檢測功能上均有重大改進。

要知道,一旦車隊測試順利完成,全新版本的Autopilot系統便能第一時間推送到全球用戶手中。然而,「The Verge」報道稱,特斯拉用戶好像對此已經失去了興趣,他們紛紛表示:「馬斯克的豪言壯語並沒有『卵用』,Autopilot 2.0的升級進入了擠牙膏狀態。」

以國內明星車主,和家創始人李想為代表,他在微博中直言:「過度承諾的AutoPilot 2.0會是特斯拉解決了Model 3量產後的下一個坑。」

目前擁有三台特斯拉產品,並已預訂Model 3的李想對AutoPilot 2.0的評價並不算高,畢竟他購買特斯拉的初衷便是想要體驗一把全自動駕駛。然而令李想失望的是,即便到了2年之後的2018年7月,AutoPilot 2.0也只勉強做到了其1.0版本承諾的L2級別輔助駕駛,選裝價格卻貴了4倍。「至於Elon說的Level 5,就別想了。」

援引@李想 微博稱:至少Model X的電子轉向機構根本就沒有安全冗餘,完全達不到Level 4或者以上級別自動駕駛的標準。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這套感測器也完全做不到全天候,GPU晶元 Drive PX2的處理能力NVIDIA都不承認能做到Level 4了,更不要說全自動駕駛了。

除了用戶體驗之外,特斯拉在技術現實面前更是笑不出來。僅僅5月份,特斯拉就發生了四起自動駕駛事故,甚至極有可能因此導致公司三個月內股票連續下跌了15.9%。即便這家矽谷獨角獸一直有意拒絕業界將「Autopilot」稱為自動駕駛系統,而是強調其作為駕駛輔助的功能,也不能完全的甩鍋。

並且針對特斯拉一直將鍋甩給司機的行為,《消費者報告》旗下倡導組織「消費者聯盟汽車與產品政策分析部」主任弗里德曼(David Friedman)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次事故證明了特斯拉的系統不能可靠地駕馭常見的道路情況,並且無法充分確保駕駛員在最需要的時候進行手動駕駛。」

被NTSB公開點名的特斯拉是否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仍不得而知,馬斯克卻毫不吝嗇地在推特上向網友承諾了一堆新鮮功能。這種看似「討好」消費者的行為,卻始終無法保證車輛真正完成交付時,對客戶滿意度的評估。

殘酷的是,為了讓如今這1.1166萬輛Model 3成功上路,馬斯克幾乎不擇手段地組織生產,甚至從其它部門抽調工人,導致Model S生產線的產能減少了大約800輛。為完成這一項交付目標尚且如此,特斯拉又將如何履行更大範圍的承諾?希望能夠在公司今年二季度財報中看到答案。

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持;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和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歐網 的精彩文章:

拼多多提交IPO招股書;網易起訴中消協
快商通肖龍源:10億檢索,聲紋識別率達80%

TAG:億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