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烈女多:也許因「棍棒之下出烈女」

明朝烈女多:也許因「棍棒之下出烈女」

原標題:明朝烈女多:也許因「棍棒之下出烈女」



明朝烈女多:也許因「棍棒之下出烈女」

烈女在我國古代很多,她們在史書里有專門的傳記,足可以看出是很重視弘揚烈女的事迹的。從西漢開始就有劉向《列女傳》,劉向把有史以來比較節烈的女子統統搜羅出來,寫了這本烈女傳記。從劉向開始,歷朝歷代的正史里都有專欄給烈女旌功表德。比如,《唐書》記載唐朝有54位烈女,當然肯定還有更多,只不過這54位比較典型,大家腦補一下就可以,不用我多言,但是有的觀眾希望挑刺,所以我還是聲明一下:肯定不止54個。


《宋史》里記載宋朝有55個烈女,而到了明朝,在《明實錄》和地方史志里就有10000多個烈女,這是為什麼?表面看是明朝提倡女子做烈女,鼓勵做烈女,把烈女的事迹大加宣傳的結果。其實看看烈女的概念就會發現有其它原因。



烈女:1.舊指剛正有節操的女子。2.舊指拚死保全貞節的女子。看這兩個定義,它們在強調一個字:性。所以是不是烈女,就看能不能清心寡欲,甚至是泯滅生理了。我們看看烈女的祖師爺西漢時期劉向寫列女傳的初衷:漢成帝之皇后趙飛燕失寵後,招來一批壯碩美男,此處省略幾個字。光祿大夫劉向看到趙皇后如此這般,實在忍無可忍,但又不便明白指出,只好費了許多功夫,引經據典,搜羅昔時賢后貞婦,興國保家之事,寫成了一本《列女傳》。從這裡顯然可以看出劉向的重點,就是前面說的那個字。劉向沒有錯,鞭撻趙飛燕更沒有錯,但後人把劉向的意思弄的走向極端了,錯在後人。

如果從現象上總結,烈女大致分三種:第一,由於一些原因導致女子終生未嫁,但也不能有出格行為,這樣就是貞烈女,當然古代這樣的女子比較少。第二,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就算丈夫是不行的,也不能有出格行為,這樣算烈女。第三,丈夫英年早逝,那對不起,守寡到老,而且不能有出格行為,也算烈女,而且是典型的烈女,好多能上正史列女傳的都出於這一條。



這第三條,就是為什麼明朝怎麼一下子冒出來那麼多烈女的原因,不過以現在觀點看,沒有幾個女人贊同第三條的,這簡直是沒人性的規定啊,沒有幾個願意當第三條規定的烈女的。然而很不幸,古代醫療條件差,生活差,丈夫英年早逝挺常見,在明朝,丈夫早逝後女方又不能改嫁,改嫁就會被主流鞭撻和非議,所以明朝烈女就多起來了。


那明朝女人傻么?不是傻,看看朱元璋和朱棣等明朝皇上的事就知道了。第一,頒發各種書籍和口號,進行勸導和束縛,除了把古聖先賢的書拿來做教材外,明朝還自編很多教材,比如《內訓》、《女訓》、《閨範》、《閨範圖說》、《女范捷錄》……。不勝枚舉,這些爛書,我沒有興趣讀,但我知道肯定無外乎兩條:剝奪女人婚姻自由,剝奪女人身體方面的要求。


明朝只有這些書來空洞的說教而已?不要高興太早,還有結結實實的在後面呢:《大明律》規定:第一,女子已經許人,又反悔了,打女子50棍;第二,雖沒有領婚書(結婚證),但曾接受男方聘禮的,如果反悔了也要打女的50棍;第三,若已經許人,再許他人而嫁,打這個女的70棍;第四,已成婚者,要離婚,打80棍。有人說打就打唄,疼一會,換來了自由,值得啊。哪裡有這麼便宜的事,明朝的棍子是要扒衣服用粗大的實心棍打的,50棍能把一個漢子打廢了。所以沒有幾個女子敢挑戰50棍的,80棍的更不敢挑戰。


對於婚內出牆,甚至謀殺親夫,怎麼辦?我告訴你兩個字:婦 刑。是一套專門對付女人的辦法,包括騎木驢遊街、坐木驢、夾手指、鐵裙、站磚等等,這些在明朝都是家常便飯。所以,有了這些原因,明朝的烈女這麼多,也不奇怪了,畢竟好死不如賴活著,何況要慘死呢。真是棍棒之下出烈女啊,一部烈女史,就是一部血淚史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觀瀾 的精彩文章:

戴笠身邊有個能人,若聽此人勸告,或許歷史要改寫
軍統女特務遠征緬甸,被日軍圍追,她們的做法讓日軍氣惱

TAG:文史觀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