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爭哥哥:我不是葯神,我只想體面地活著

山爭哥哥:我不是葯神,我只想體面地活著

GIF

由新人導演文牧野執導,徐崢、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等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葯神》,光憑點映場就收穫了「炸裂口碑」,朋友圈刷屏,豆瓣9.0分高贊,貓眼評分更是直逼9.7,100%好評

製片方更是直接提前上映一天,也就是今天,《我不是葯神》正式上映了。這可能是中國商業電影,最霸氣的一次!

各種網路自媒體,一片盛讚,哪怕是在言論相對自由的微博平台上,大V們也是一邊倒的誇讚聲。所有人都在說,這部電影一定要去看!

看的是什麼?是笑點?淚點?生死?是尊嚴!一個人,生而為人的尊嚴;一個人,面對生命的尊嚴。

影片一開始便是程勇(你們的山爭哥哥飾)的前妻在律師面前對他說:「你在我眼裡就不是個男人。」

家暴,離異,失去兒子的監護權,病中的父親送養老院,中風病急而無法得到好的治療,交不起房租,連所賣的產品也被隔壁小旅館老闆稱為「你那個神油我用過,沒啥卵用」。

潦倒的男性用品店草根程勇的人生困境歸根結底,就是喪失尊嚴,即便如此,他還是因為兒子不想後爸給他買球鞋而沾沾自喜,在兒子面前,保留最後的一絲作為父親的尊嚴,是他最大的追求。

影片的整體內容其實就指向一個問題:如何換取尊嚴?

「我不當藥販子,怎麼養活兒子老子」

GIF

作為想儘早擺脫困境的神油店小老闆程勇,沒能靠賣印度神油養活自己和家人,卻發現了倒賣印度「仿製葯」格列寧的巨大利潤空間。哪怕面對的買家是一群白血病人,他也絲毫不手軟,遊走在法律和道德的邊緣——就是為了掙錢。

GIF

就這樣,靠「商機」和「冷血」,程勇很快用錢換回了基本的尊嚴。他能讓兒子留在自己身邊,能讓老父親得到及時良好的治療,甚至贏得了女人對他的好感和感激。

GIF

「我不幹了,可那些沒錢吃藥的病人怎麼辦」

你可以說程勇膽小,也可以說他不貪心,在賺到第一桶金、走出生存困境後,聽說倒賣「仿製葯」是犯法的他,毅然決然的「功成身退」,哪怕病友給他送了超多錦旗,但這些都沒有好好活著重要。

但是在團隊散夥飯上,程勇再次失去了尊嚴。黃毛、神父、舞女因為鄙視他而離場,連懦弱的呂受益也走了。因為,他們覺得程勇只想到了自己,完全不顧那些沒錢吃藥的白血病人的死活。

GIF

想起派蒂史密斯的傳記《只是孩子》里的一句書摘:在這一小段時空里,我們交付了彼此的孤獨,又用信任填補了它。

程勇身上有呂受益的懦弱,也有他的作為父親和丈夫的尊嚴;有神父的宅心仁厚但是無可奈何,也有他面對眾生的勇敢;有黃毛的衝動,也有他作為兒子的歉疚;有舞女的卑微,也有她面對孩子的擔當和堅強……

GIF

社會階層日益板結的當下,金錢C位越來越牢固的當下,還有什麼比曾經的「戰友」更珍貴?

呂受益的離世給了程勇巨大的打擊。在他的葬禮上,面對著前來弔唁的無數帶著口罩的白血病患者期盼、無助的眼神,讓他情緒崩潰,那逆流而上的主觀鏡頭,全是自責和感傷。

他看到了太多白血病患者為了活下去的艱難與無奈,所以後來程勇乾脆進價2000、售價500,從本省到全國的「倒貼式」售葯,拯救了更多因為窮而吃不起葯的人,這時候的程勇,成為了更廣義的「英雄」。

所以,黃毛為了保護他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眾多病友在審訊室卻沒有一個人「出賣」程勇。

一位老奶奶抓住了警察的手哀求:

「我生病吃藥這些年,房子被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誰家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

大家的目的都那麼簡單,只是為了盡量有尊嚴地活下去。

「我不想死,我想活,行嗎?」

除了程勇外,影片龐大的白血病群體自然是不可忽視的。

在昂貴的藥物面前,需要終生服藥的慢性粒白血病人們一年僅藥物費用就要幾十萬。

這個數字意味著,除了經受生理上的痛苦之外,他們還要經受家人的抱怨,甚至離開,經受家人不堪重負的自責,以及許多我們常人難以想像的心理重壓。

黃毛在得知自己得了白血病之後,擔心家人承受不起醫藥費,所以選擇離開,做了一個屠夫,他和程勇的相識,是因為他不想死,他想活著,所以「搶」了程勇的葯。

「我想活」,這是作為人,最樸素的呼喚,而廉價的仿製葯,和昂貴的來自健康群體的同理心,是他們逐漸放大的希望。

對於瀕死者來說,活,是一種自由的訴求,但是死,未嘗不是。

影片中的呂受益沒有葯以後進入急變期,清創和化療讓他備受折磨。面對高昂的費用和極度的痛苦,他的妻子不無偉大地說:我們治!

最後呂受益看了一眼曾經的精神支柱——妻兒,最終笑了一下,選擇了結束生命,他用死亡,來保留自己最後的尊嚴,所以他的笑是釋然的。

邁克爾·哈內克導演的電影《愛》,當優雅老人艾瑪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病痛的折磨一點點摧毀艾瑪的身心和丈夫喬治的希望。在確定毫無辦法之時,喬治決絕地抽出枕頭壓在了艾瑪臉上,沒有遲疑,沒有悔恨。然後他平靜地買來鮮花,一點點修剪,把花瓣灑落在妻子僵硬的身體周圍……

當「施愛」與「處死」相提並論時,我們是否該思考,我們所謂的「愛」,是否是一種對瀕死者的「施行」,以換取自己道德上的無瑕?

人是否有權利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在絕症和痛苦面前選擇有尊嚴地離去?儘管安樂死或者協助死亡充滿爭議,但至少我們應該認識到,生命是一種權力,不是一種義務,死是生的一部分,而非對立面。

有時生的尊嚴,需要用死亡填滿。

「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這種病沒法治,你也治不過來。」

這句話是《我不是葯神》中最經典的台詞,張長林用這句話,直戳大部分人的痛點。

影片中卻沒有看到導演刻意描繪這種「窮」,只是在不經意間用那些臉盆的特寫告訴你:貧窮,就像一層底色,塗抹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造成了影片中多數人的生命困境。

說的再多,都敵不過一次切切實實的貧窮重擊。正如《銀魂》里所說,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了。

可是人都是有尊嚴的,對於龐大的「窮病」患者來說,似乎沒有辦法在短期內擺脫困境,但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是,在困境中葆有「尊嚴」,用生命價值,來維護最後的尊嚴。

在接受採訪時,寧浩和王易冰對影片有這樣的一段言論——

在「生命尊嚴」的探討上,影片是成功的。事實上,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影片之所以口碑炸裂,「葯」你好看,最重要的一環,是它在故事之外,鋪開的關於「尊嚴」的探討。

這樣有邏輯力支撐的跌宕劇情,這樣層次豐富的意義指向,自然能夠俘獲票房和口碑這兩架鮮少並駕齊驅的馬車。從這個意義上講,《我不是葯神》的確如王易冰所說,影片「找回了尊嚴,做電影的尊嚴。

源於真實事件,很多人活命真的很難

《我不是葯神》的成功,除了對「尊嚴」的詮釋之外,還在於選擇了一個超一流的「事件」。

影片的原型,是2014年抗癌藥「代購俠」——陸勇。

對比之後會發現,電影將原型事件和原型人物做了適當的改變,使得矛盾更豐富,人物困境更複雜,從而延展了電影的意義半徑,增強了電影的戲劇性和情感張力。

電影從原型事件的法理與情理的矛盾,死亡和生存的抗爭,豐富到除了上述兩者之外,兼有人的個體尊嚴和社會大機器之間的抗爭。

電影中程勇本身沒有患白血病,而他一波三折堅持賣「假藥」的動機,就需要更強大的推動力去執行,同時也是電影更讓人「感動流淚」的崇高感的來源所在。所謂的「社會英雄主義」在程勇的身上更具感召力。

GIF

從電影創作角度講,相較於其他幾個「英雄」,程勇這個人物身上承載的意義分量更大。所以編劇和導演必然將他刻畫得更為豐富立體。程勇在影片中有一個成長的過程,每一次躍進都給予足夠的動機,人物豐富的情感層次,遞進式的成長過程,給演員提供了良好的發揮餘地。事實上,徐崢的表演,是電影極大的一個加分項。

就在你對中國電影失望的時候,她翻身了

今天,《我不是葯神》上映第一天,票房已經破2億元,之後無疑會蟬聯票房冠軍。文牧野以新人導演身份躋身豆瓣評分最高的國產片導演。

對照目前這個成績,無論導演還是主演,對《我不是葯神》都自信滿滿,自封「社會英雄題材電影」的名頭,也讓人不明覺厲。

《我不是葯神》如此敏感的電影能夠被搬上熒幕,是我們喜聞樂見的。我們終於不用羨慕鄰國印度,羨慕寶萊塢電影的「干政」能力。

因為現實生活中的陸勇,不僅沒有因為此案受到刑罰,反而改變了中國相關法律:價格昂貴的瑞士格列寧被19個省市列入了醫保中。

從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到文牧野的《我不是葯神》,我們終於有那麼一部電影所選的「社會英雄主義人物」可以影響社會政策的制定了

當然,不可避免的,面對貓眼9.7的超高評分和100%的微博大V好評,有了不少懷疑的聲音。

因為從電影本身的創作來看,本是喜劇電影,卻顯得「喜劇」不足。

除了徐崢前期的造型以外,最大的喜感來源,竟然是「神父」這個角色的慢條斯理和一本正經,與影片「犯罪」事件和動感剪輯之間所形成的反差。除此之外,影片一點也不「喜劇」,甚至特別「社會問題劇」。

這樣矛盾叢生的社會事件,絕對上好的電影題材,顯然《我不是葯神》在影片類型定位上有些不倫不類:做喜劇做得不夠果決,做社會問題劇又捨不得拋開既有的喜劇賣點。

笑中帶淚固然是更高級的喜劇,但是這種「淚」並不是行走在觀影過程當

中,而是發酵在觀影之後,細思之時。這一點,遠看卓別林,近看周星馳。

同樣表現草根小人物對抗社會大機器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卓別林的《摩登時代》和周星馳的《喜劇之王》,都是讓觀眾全情去笑,出了影院眼泛淚光的喜劇電影。憑藉深刻永恆的悲劇內核,徹底的喜劇形式,這種電影的生命力是持久的,無需印度神油。

GIF

作為「社會現實劇」,又顯得力道不足,卓別林的代表作之一《大都會》中有一句很有名的字幕:頭腦與雙手的調停者,當然是心智!(The mediator between head and hands must be the heart!)

哪怕是《大都會》這樣的神片,依然有聲音出來理性反思:工人與資本家被喻為手與腦,也就為最後的握手言和鋪墊了合理化的基礎,然而這個「各打五十大板」的粗暴結局在今天看來,依然是相當犬儒和逃避的。

GIF

反觀《我不是葯神》的結尾,英雄與體制各讓一步:程勇終於同意兒子去國外與前妻生活,自己去自首坐牢;國家將格列衛等抗癌藥納入醫保。這固然是既保留鞭笞力度,又逃過審片制度的絕好方案,但不得不承認,這樣的結尾雖然政治正確,但實在有點濫觴。

有媒體恭維《我不是葯神》是中國版的《素媛》和《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我並不認為這種基因求同式的說法是對《我不是葯神》的誇讚。電影之所以是電影,在於導演創造視聽語言和講故事的責任。我們更期待藝術格局更大且心智更成熟的影片。

面對《我不是葯神》這樣一部國產電影,我們不能被熱情和激動沖昏頭腦,更要小心「捧殺」。

比盲目跟風送錦旗更重要的是,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面對困境、法理、人情,願我們一邊脆弱,一邊理性,一邊溫情,哪怕貧窮至極,也要為自己的「尊嚴」儲蓄,成為自己的「英雄」——畢竟,你對抗的是最強大的生活啊。

作者:六月與影子,一棵初心旗下籤約作者。影視娛樂愛好者,嚴肅娛樂支持者,執迷不悟的自由主義者,寫文字,發牢騷,談人生,求知己。相信人生是一場不緊不慢的告白。文章來源:沉默的大娛樂家(ID:silentdayu)做有態度的娛樂,為有獨立觀點的你。

同樣是一部改變國家命運的故事

同樣的裝著血與淚

要不要讀一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天書香 的精彩文章:

TAG:九天書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