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語言發育遲緩是孩子聰明的表現?看看專業的解答!

語言發育遲緩是孩子聰明的表現?看看專業的解答!

優喜貝嘉

關注優喜貝嘉更多乾貨送給您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每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就會具備一些新的能力。而且每一個過程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在特定的年齡段就有特定的發育特徵。比如:在寶寶半歲時會長出乳牙;7個月時會學習爬行;8個月時會學習獨坐;10個月時會試著站立遊走;1歲左右時就開始牙牙學語了等等!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電子產品的興起,以及家長照看孩子方式方法不正確等原因,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是越來越多。對於孩子語言發遲緩,是不是很多家長還認為「孩子說話晚,是聰明的表現呢?」今天張主任就站在專業的角度上,給讀者們分析一下語言發育遲緩與智力的關係!

寶寶由於個體的差異,在語言能力方面也有開口早晚和表達清晰不清晰的區別。造成這種區別的原因有很多因素,其中,智力低下也是引起寶寶語言功能發育遲緩較常見的因素。

智力與語言有極密切的關係,語言較其他方面更能反映小兒的智力水平。智力低下的兒童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去聽別人對他說了些什麼,隨之模仿別人語言的能力也變差,從而不能準確理解和表達。

據網路調查數據顯示:

在2歲到3歲半之間,「語遲兒童」的比例大約是13.5-20.5%;

在4歲到7歲之間,被診斷為 「語言障礙「的兒童的比例是7.4%-9.4%;

在4歲到5歲之間,被診斷為「語言障礙」的兒童,語言問題一般會持續,到了學齡以後還會延伸到和學習相關的閱讀、書寫方面的障礙。

而像 「愛因斯坦」、「王陽明」等名人,因為說話遲緩反而聰明過人的故事,是純屬個例,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也不具有參考價值,不能印證「說話越晚越聰明」這一說法。愛因斯坦也曾說過:「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語言。」

有研究表明,寶寶說話早,肯定是好的,說話早代表寶寶語言功能發育的比較早,也比較突出,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可能口齒更加清晰、表達更為伶俐。

影響寶寶說話早晚的因素有哪些?

01 父母教育的方式和態度

有的家長整天不停地批評寶寶說話的方式或語調、模仿譏笑孩子不正確的發音,或很少與寶寶說話,這都會影響寶寶說話的積極性,不利於語言發育。而且現在家長都過早的給孩子使用電子產品。過早的給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不僅影響孩子的視力情況,更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過程!

02 家庭的遺傳因素

家族基因與寶寶說話早晚也有一定的關係。有些孩子智力發育正常,也沒有聽力障礙,沒有找到其他疾病,卻遲遲不肯開口說話。這種寶寶可能是與家族遺傳有關,寶寶的父母可能說話也較晚。

03 環境影響

環境因素對寶寶語言功能的發育影響很大。據有關報道,在慈善機構里撫養長大的兒童,語言發育較一般正常家庭的孩子要晚,開始學習說話和組成句子的年齡也都較晚。

家庭中存在著多語言環境也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比如:家中爸爸說廣東話,媽媽說北京話,這樣對孩子的語言發育不會起到促進作用,只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過程。

04 聽力有缺陷

嚴重聽力喪失的兒童很難學習說話,輕微聽力喪失的兒童,還可以看著別人口唇動作學著發音。若在會說話以後出現聽力障礙,一般不影響說話,但若在小兒早期,即使是輕微的聽力障礙也會影響寶寶語言功能。

寶寶的語言發育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模仿發音的過程,只有寶寶能夠清晰聽到發音,才能模仿出發音。所以聽力有缺陷一定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聽覺障礙分為末梢性聽覺障礙(聽力損失)及中樞性聽覺障礙。

05 交往障礙

如果對作為語言交流對象的存在及語言刺激本身的關心不夠,其語言發育必然會受到影響。最典型的的病例即是孤獨症的兒童,其行為的特徵有視線不合,即使招呼他也無反應,專註於某一事物及保持某種行為(保持同一行為的強烈慾望)等等,並且在語言癥狀方面,有反響語言(機械模仿語言)以及場合不符的自言自語,人稱代詞的使用混亂,沒有抑揚頓挫的單調的說話方式等。

06 智力發育遲緩

智力發育遲緩在語言發育遲緩中所佔的比例最大,其定義為:在發育期間整體智能較正常平均水平有顯著降低,並伴有適應性行為障礙。國際上公認的診斷標準為:

(1)智力低下,比正常平均水平低兩個標準差以上,IQ的值不足70;

(2)存在與實際年齡應有的社會適應行為的障礙!

(3)在發育期出現(18歲以前)

這種患兒其語言的接受和表達均較實際年齡遲緩,在學習過程中,語言的接受(理解)遲緩,導致語言的發出(表達)也遲緩。

另外,模仿語言等語言癥狀在智力發育遲緩中也可見到。在行為方面易伴有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異常行為。

07 受語言學習限定的特異性障礙(發育性失語症及獲得性失語症)

1.發育性失語症是指單純性語言功能或能力的某一方面或全面發育遲緩,這樣就妨礙了兒童象正常同齡兒一樣用言語理解與表達。

2.獲得性失語症是指由於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發育不全或功能失調而造成對語言的理解與表達方面的障礙。

3.這兩種特殊的失語症在臨床上不易明確診斷,因此包含在語言發育遲緩中。

08 構音器官的異常

所謂構音器官異常,是指以腦性癱瘓為代表的運動障礙性疾病以及以齶裂為代表的器質性病變等;這些疾病會阻礙語言的表達,引起語言發育遲緩。

09 缺乏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微量元素在體內不論是過多還是過少,都會對人們的身體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最近研究表明,孩子的語言發育遲緩、智力發育遲緩以及體格發育遲緩都有可能是由於孩子缺乏微量元素造成的。

10 大腦語言中樞系統異常

通過大量臨床案例研究表明:大腦特定區域神經功能缺陷是產生語言發育遲緩的根源,佔到全部因素72.8%以上!大腦語言中樞系統異常指由於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發育不全或功能失調而造成對語言的理解與表達方面的障礙。中樞神經發育異常通常會伴隨智力低下或運動障礙等。有些兒童會伴有口部運動異常,或呼吸功能異常等。

在這裡介紹的所有原因都是造成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之一,但是造成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不止這些,家長們若是發現孩子有語言發育遲緩的表現一定要及時干預!

如何鍛煉寶寶的語言能力?

2歲至3歲是寶寶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語言表達能力在這段時間發展最迅速。父母應該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著重開發孩子的語言能力。具體來說,要注意幾點:

一、要注意發音和用詞的準確性

盡量用標準的普通話和寶寶交流,而不要用兒語及方言和寶寶說話。與寶寶說話時要速度緩慢,發音清晰。

二、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意願

當寶寶想表達自己的意願時,父母不要馬上替寶寶說出來,應該引導寶寶學習和使用新辭彙。

三、營造良好的親子溝通氛圍

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寶寶的意願,凡事多與寶寶溝通。外出的時候,也可以鼓勵寶寶把看到的東西告訴父母。與寶寶說話時,盡量不要使用命令、要求、否定等語氣,多使用請求、協商、肯定等語氣,讓寶寶在交流中獲得尊重感。

四、語言環境不要過於複雜

在有些家庭中,祖輩、父輩及保姆使用的語言各不相同,寶寶需要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來迴轉變,表達自然也會滯後。所以,建議想讓寶寶掌握多種語言的家庭,最好先讓寶寶掌握母語,然後再學習其他語言。

我們在往期的推文中,也是給很多家長們寫了訓練方法,希望家長們能及時關注本公眾號,並及時查收消息。關於訓練方法,家長們一定要及時收藏和轉發!

對待寶寶成長發育的每一個階段,爸爸媽媽都應該全力的陪伴,有句話雖然矯情但也不無道理:陪伴可以治癒世間一切的疾病。

希望各位家長可以重視寶寶語言能力的發育情況,不要因為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觀點,耽誤了寶寶的治療。一旦發現孩子有語言發育遲緩的表現,家長一定要及時干預!

溫馨提示:

有更多問題,可以在公眾號或文章下評論區進行留言,我們將會有專業人員進行解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優喜貝嘉 的精彩文章:

語言發育遲緩=自閉症?危害不容忽視!

TAG:優喜貝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