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代文學巨匠蔡邕,為何卻在漢末官場混不下去?

一代文學巨匠蔡邕,為何卻在漢末官場混不下去?

文:立早閑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蔡邕,東漢中後期的一代事實上的文化巨人,一個不被人留意的次要人物,一枚註定被遺忘的悲劇人物。蔡邕是儒家的身體力行者,年少之時就享有很高的聲望,本可一心撲在學問上,憑個人才華和能力,本可留下精湛的學術論著和精美的文學作品於後人,照樣是對歷史、國人做貢獻。只可惜,蔡邕雖青年入仕為官,卻不諳官場之門道,屢屢得罪於宦官、政敵甚至是同僚而一生際遇坎坷,患罪幾乎被殺,流放邊地,遭人追殺,隱居江湖。

文人從政本無可厚非。中國的知識分子歷來受中華文化濟世傳統的影響,信奉「學而優則仕」的原則,也不排除對名利的追逐。蔡邕即便再高尚,也算是這類知識分子中的一員;另外文人都是關心國家大事的,血氣風剛的蔡邕也是如此,儘管是個小小的議郎,對朝廷所發生的大事小事,談談自己的見解,是無可厚非。然而蔡邕入仕為官之時,恰逢宦官當權,東漢衰亂之際。由於蔡邕為人耿直,眼裡容不得半點砂,實在看不慣宦官集團的驕橫跋扈和貪權誤國,借漢靈帝較信任自己,皇帝有啥疑問總向自己諮詢的便利,就藉機上書彈劾宦官。

《三國演義》是這樣記載:以為蜺墮雞化,乃婦寺干政之所致,言頗切直。帝覽奏嘆息。意思是說虹霓墜地、母雞變公雞,都是因為婦人和太監干政所致。在上疏中的話都很切中要害,也很梗直。靈帝看了蔡邕的奏章不禁嘆息。靈帝嘆息是因蔡邕的奏章說到皇帝心裡去了。可是最後,蔡邕卻因這次答詔問災異之事而引發金商門之禍,被讒言陷害,誹謗中傷,繼而下獄,被判以棄市,後經呂強、盧植等人極力上疏營救,得以保全性命,改判為流放至朔方,不得因赦令而免罪。金商門事件,蔡邕的政治生涯陷入人生的低谷。

從蔡邕在小說中以文人、官員(議郎)的身份第一個出場,第一個以失敗而告終。不然看出作者的用意,即有以警世人的作用又有前車之鑒的思考。

其一,壞人可怕不關職業而關人品。

蔡邕被宦官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入獄,最後被人營救而放歸田裡。陷害蔡邕的人有以曹節為代表的宦官們,以劉郃和陽球為代表的同僚們和以與黨人交往密切為借口的政敵們。營救蔡邕的人有中常侍呂強還有一同校勘儒學經典書籍的同僚盧植。因此,害人與救人並無職業區分而是有關人品優劣;

其二,文人從政不關學識而關修養。

「學而優則仕」是文人最好的出路,也是最佳的抉擇。蔡邕從政無非想把自己所學的知識服務於劉漢朝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每個文人的追求。因此蔡邕關心政治,心憂天下本不可厚非。可是蔡邕卻未能將自己的修養提升。議郎,掌顧問應對,就是供帝王諮詢的侍從之臣,幫皇帝答疑解難。可蔡邕卻依然保持文人的修養,看不慣人和事,就時不時上疏給皇帝譴責宦官,批評同僚和攻擊政敵,時間一長就得罪一大批人。因此,做官和做事並不關學識差異而是有關修養高低;

其三,生存之道不關目標而關於定位。

官場歷來都是個大染缸,潛規則盛行,生存之道至關重要。蔡邕未能將自己的時代使命定位準確。為了既定的目標就不講究方式方法,用文人的方式來對付政客,註定是行不通。常言道,無所謂、無所求、無所欲。因此,生活與生存並不關目標不同而是有關定位好壞。

蔡邕,用文人想當然的方式在官場中生活生存,絕對鬥不過久浸官場、老奸巨滑的政客,註定在官場中混不下去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一 的精彩文章:

水滸六大水戰高手?排行第一之人,結局遠勝宋江,還成暹羅國王!
水滸這三個女人,徹底改變武松一生命運?潘金蓮是其中一個!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