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聚散兩依依——清內府書畫鑒藏與流散

聚散兩依依——清內府書畫鑒藏與流散

原標題:聚散兩依依——清內府書畫鑒藏與流散



清代貴族統治者入主中原,起初致力於鞏固其政權統治,康熙年間,政權逐漸鞏固,遂留意於歷代書畫的搜求。


康熙年間內府所積累的一批書畫,主要是臣工們的貢獻。由於缺乏有眼力的鑒定人才,一些贗品混雜其中,故當時內府書畫收藏遠比不上民間收藏。民間及士大夫收藏的法書名畫大量集中於清內府,是在乾隆朝。乾隆在位60年間致力於訪求法書名畫,大藏家如安岐收藏的680餘件晉、唐及兩宋以下的書畫名跡,全部進入清內府。嘉慶年間,內府對書畫的收集明顯下降,民間收藏已為數不多。



清內府所藏書畫,至乾隆朝開始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鑒定、整理,陸續編成《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兩部大型書畫著錄書。《秘殿珠林》是清內府藏曆代宗教題材書畫著錄;《石渠寶笈》初編、續編和三編,所錄為宗教題材內容以外的歷代法書名畫,也包括順治以後帝王的書畫。這兩部大型著錄書前後耗時74年,全書總計255冊,被稱為我國書畫著錄史上的曠古巨著。在歷代皇家書畫收藏與著錄書中,只有北宋徽宗內府收藏著錄的《宣和書譜》《宣和畫譜》能與之相比。


清內府舊藏書畫在後世有大量流散。原因之一是皇帝的頒賜。特別在嘉慶時期,皇帝喜將書畫頒賜王公、貝勒、大臣,從此清內府所藏開始遞減併流出宮外。二是外國入侵者的洗劫、毀壞。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的兩次掠奪,致使藏於圓明園的歷代法書名畫200餘件被焚。三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賞賜與監守自盜。溥儀以各種名義盜取歷代法書名畫達千餘件之巨,1932年搬至長春偽宮時帶走的約 70箱文物,後遭劫、毀壞、流散。此外,內侍太監們趁火打劫偷盜出宮的書畫,也流散到民間。以上僅舉其要,與實際損失有很大差距。



長春偽宮佚出的文物,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成為國內外藏家爭相攫取與購藏的對象,主要是國民黨軍政大員,以及京津滬地區鑒藏家。此後,有些作品回到祖國懷抱,有些下落不明,流往國外的也數目可觀,如見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品目錄的便有430件。


新中國成立之前,東北文管會及東北博物館也徵集入藏了一批流散的法書名畫。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極其重視文物的保護和收集,1950年5月24日頒布了《禁止珍貴文物圖書出口的暫行辦法》,有力堵塞了珍貴文物流失的漏洞。各地文管會、博物館相繼利用有限資金,蒐集各處流散的文物,總計收回《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目錄》書畫650件(不包括清代諸帝及臣工書畫)。法書名畫的聚散,也承載著民族的責任和歷史的變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陳垣校勘方法論
王獻唐與宋刻《文選》的不解之緣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