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藝術家Berndnaut Smilde在不可能的地方喚出雲和彩虹

藝術家Berndnaut Smilde在不可能的地方喚出雲和彩虹

藝術家Berndnaut Smilde在不可能的地方喚出雲和彩虹

投射在荷蘭恩荷芬「鐘樓」(Klokgebouw)外牆上的彩虹,這是2016年的「天氣不天氣」(Weather or Not)特展的一部分。 PHOTOGRAPH BY HANNEKE WETZER

藝術家Berndnaut Smilde在不可能的地方喚出雲和彩虹

在德國科隆(Cologne)藝術中心(Kunst Station)的幕後工作情景。 PHOTOGRAPH COURTESY RONCHINI GALLERY

藝術家Berndnaut Smilde在不可能的地方喚出雲和彩虹

在澳洲西部盧文角燈塔(Cape Leeuwin Lighthouse)的幕後工作照。 PHOTOGRAPH BY BEWLEY SHAYLOR

藝術家Berndnaut Smilde在不可能的地方喚出雲和彩虹

史密爾德在荷蘭恩荷芬(Eindhoven)的「MU藝術空間」示範他的三稜鏡。 PHOTOGRAPH BY HANNEKE WETZER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美國國家地理(撰文:Alejandra Borunda 編譯:鍾慧元):柏爾瑙.史密爾德(Berndnaut Smilde)運用物理化學,讓他的獨特裝置藝術活起來。

柏爾瑙.史密爾德從零開始做出雲朵和彩虹。

這位荷蘭藝術家從小就喜歡敲敲打打,把無數的樂高(LEGO)城市拆了又蓋、蓋了又拆,就是為了把現實生活中的物品做成他想像的模樣。在藝術學校時,他畫了幾年的畫,然後發現自己又被吸引回雕塑的觸知世界。有一天,他突發奇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塑造出一朵雲來。

雲非常簡單,卻也無比複雜。每朵雲都是一團細微的小水滴,從濕到再也容不下任何一點液體的空氣里擠出來的。然後水蒸氣就會凝結在能接觸到的的任何小粒子周圍——可能是一小顆灰塵、漂浮的有機分子、或是小小的黑碳微粒——並形成我們在天上看到的、漂浮的蓬鬆團塊或絲縷纏結。

為了按照需求製作雲朵,史密爾德做了些功課,開始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實驗。首先,他把工作室的地板弄濕,並在空中噴洒細緻的水霧,讓空氣飽含水蒸氣。然後他運用煙霧機,就像在鬼屋裡製造煙霧的那種機器,噴出小滴小滴的物質,讓水蒸氣可以凝結在上面。

他很快就能噴出暫時存在的小片雲朵,也開始把這些雲朵安置在引人注目的建築環境中,像是歌德式教堂、土耳其的土耳其浴浴池,或是法國一處貼滿了磁磚的門廊里。他會趁著雲朵消散前那短暫的幾秒鐘時間,趕快衝去拍下照片。

史密爾德說,他喜歡把一小片自然世界放在出乎意料的地方,讓這樣的並陳對比激起觀賞者的奇特感受。

「像雲之類的天氣現象,有好多好多的文化典故和觀念,」他說。 「人啊,會幫雲啊什麼的編故事,並各自解讀。」

2015年,史密爾德發現自己又醞釀了新的計劃點子。他很愛把玩自己隨便亂放在工作室的小三稜鏡,翻來翻去地看稜鏡把白色的光打散成彩虹,把牆壁染上色彩。

他在想,說不定他可以把這道彩虹變大一點,放在什麼地方,讓大眾可以用新角度看看這種很受歡迎的自然現象。

他知道,如果他想做出一道巨大的彩虹,就必須打造一個巨大的三稜鏡。當時,史密爾德剛好是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當代美術館(The Boulder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的駐館藝術家,於是他聯絡了當地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的科學家,研究太陽物理學(Solar Physics)的史帝夫.湯姆齊克(Steve Tomczyk)。

史密爾德負責整理想法而湯姆齊克負責計算,要不了多久他們就設計出了一個特大號三稜鏡,並由當地的塑膠公司製作。他們讓三稜鏡中空,在裡面灌入礦物油,因為礦物油的光學特性就跟2.54公分厚的塑膠外殼一樣,可以把光打散得很理想。

他們在一個黑漆漆的晚上,到博爾德外的一個農莊測試三稜鏡。他們使用了一盞巨大的泛光燈——史密爾德說是「蝙蝠俠燈」——結果稜鏡成功地把一道寬寬的彩虹潑灑在距離約100公尺外的穀倉牆壁上。

但史密爾德真正想做的是把打散的光投射到更寬闊的「畫布」上。

最後他終於說服了澳洲盧文角燈塔的管理團隊,讓他把三稜鏡安裝在燈塔里那個功率達上千瓦的燈泡前方。他花了整個下午的時間不斷調整。然後,當黃昏降臨,燈泡點亮,彩虹也出現了。每隔七秒半,光線會掃過三稜鏡,把彩虹投射在外面的大地上。

史密爾德想把他的雲朵和三稜鏡帶到全球更多地方,讓自己和其他人以新角度觀看既定的景色。

「我沒興趣創造永存不朽的東西,」他說。他創造的藝術作品會消散、會不見,所以每一件作品都只能根植在一個時間、一個地點。對他來說,這就代表永遠有更多藝術作品等著被創造,也總有新的地方等待他前往。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蕁麻疹,樟樹葉紫蘇外洗
我國科學家刷新暗物質探測靈敏度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