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開打!七問中美貿易戰

開打!七問中美貿易戰

美國最終還是動手了。7月6日,美國宣布對34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正式開打。

中方會否立刻還擊?

針對這一問題,中國多個部委已經明確給出回答。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稱,中方承諾不打第一槍,但為了捍衛國家核心利益和人民群眾利益,不得不被迫作出必要反擊。

實際上,6月中旬美國公布對華加征關稅措施時,中國已立即推出對等反制清單,決定自7月6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545項約34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涉及農產品、汽車、水產品等。海關總署關稅征管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措施將在美方的加征關稅措施生效後即行實施。

圖片來源網路

貿易戰開打,誰更吃虧?

乍看上去,似乎擁有大量貿易順差的中國在中美貿易戰中處於不利地位,但答案可能正好相反。

首先,據官方數據,美國公布的340億美元徵稅產品清單中,約59%是在華外資企業生產的產品,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美國企業。

換句話說,美國對華出口商品加征關稅,實際上打擊的是「自己人」,相當於搞「自殺式襲擊」。用高峰的話說,美國「是在向全世界開火,也在向自己開火」。

其次,美國消費者生活成本會顯著增加。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撰文稱,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後,極有可能造成最終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給消費者造成額外負擔。

再次,中國對美加征關稅清單里,大豆、汽車等美國對華主要出口商品赫然在列。這是真正打到了美國的「七寸」,會讓其倍感疼痛。

以大豆為例,中國現為美國大豆的最大買主。據官方數據,2017年中國自美國進口黃大豆金額超過139億美元。美國大豆出口委員會的一份報告指出,如果中國以關稅回應美國的關稅制裁,美國對華大豆出口可能暴跌71%。

圖片來源網路

是速戰速決還是持久戰?

答案可能是後者。

其一,中美經貿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長期性、複雜性決定了雙方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彼此的重大關切。用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的話說,「中美貿易衝突不是通過一兩次談判、在一兩年之內就可以解決的」。

其二,美國此番挑起貿易戰,實為醉翁之意不在酒。削減對華貿易逆差只是表面,其真實目的至少有二:一是打壓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這從劍指「中國製造2025」的徵稅建議清單中可見一斑;二是以此為契機,重新制定國際貿易規則,推動美國與主要大國利益分配格局按照自己的意願「洗牌」。

這就決定了中美此次貿易戰將是一場持久戰。不過,經過幾輪交手,中國對美承諾的不確定性,對兩國經貿摩擦的長期性已經做好準備。

抗壓能力,中美誰更強?

貿易戰不可能沒有損失。關鍵不是損失本身,而是承受損失的能力。

在對外經貿大學中國與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看來,考慮到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以及政治制度優勢,「中國承受損失的能力比美國強」。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也表示,相對美國而言,中國有幾大優勢: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具有完整產業鏈的國家;中國不同地區要素稟賦、發展水平存在差異,面臨外部衝擊有較大迴旋餘地。此外,中國的一個突出優勢是外部壓力越大,內部凝聚力越強。

「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的缺陷和問題會逐漸暴露,中國反制政策會讓美國日益感到疼痛。」白明說。

中國官方近期已經就此密集表態。新一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後召開第一次會議認為,當前中國經濟正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市場主體韌性強,國內巨大規模市場的迴旋空間廣闊,「完全具備打贏重大風險攻堅戰和應對外部風險的諸多有利條件」。

央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中國經濟潛力巨大、彈性強,中國經濟的進步「任何力量無法扭轉」,「能戰勝任何挑戰」。高峰稱,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2018年中國外貿穩中向好的勢頭「能夠得到鞏固」。

圖片來源網路

美國會「眾叛親離」嗎?

美國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政策正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歐盟、加拿大已經對美國對鋼鋁產品加征關稅實施反制措施。即使是在人們印象中一貫對美國「俯首帖耳」的日本、韓國,此前也相繼在世貿組織就美國單方面貿易保護措施發起了申訴。

各國會組成對美國的「統一戰線」,共同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嗎?目前還有待觀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茉楠認為,美國一系列保護主義舉動已經損傷了盟友對其信任的根基。但考慮到盟友在安全上依賴美國,要徹底站在美國的對立面並非易事。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永也表示,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確已激起國際社會的廣泛反對,但不同國家受損程度不同,承受能力、反制措施的考量也不同。在此情況下,「在某些議題上各國可能會站在一起」,但在另一些議題上仍然會從各自國家利益出發,不會形成一個步調完全一致的聯盟。

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更加開放。

「中國必須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去打貿易戰。」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稱。

余永定說,中國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同時不讓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相反,中國應該利用這種外部衝擊促進中國加快改革開放的進程。

中國已經表現出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從6月28日至7月1日短短四天之內,中國開放措施四連發:公布2018年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和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大幅開放市場准入;推出外企備案管理新規,全球投資者來華開辦企業可同時在線辦理商務備案和工商登記手續;汽車整車和零部件、化妝品、水產品等一大批商品進口關稅大範圍下調。

白明表示,中國今後應著力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同時努力實現市場多元化,更大力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開拓新興市場。

中美貿易戰對全球意味著什麼?

考慮到中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以及兩國在全球貿易中的重要地位,在世界經濟正呈復甦態勢之際,中美打響貿易戰無疑將給全球經濟與貿易造成多重負面影響。

用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的話說,美國這種貿易霸凌主義會嚴重危害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安全,阻礙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引發全球市場動蕩,還將波及全球更多無辜的跨國公司、一般企業和普通消費者。正如中方多次強調的那樣,打貿易戰沒有贏家。

不過,在美國堅持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行為情況下,中國只有堅決回擊,讓貿易戰的發動者感到「疼痛」,才有可能「以戰止戰」,避免美方的行為對世界自由貿易、經濟全球化、多邊貿易體制和全球產業鏈造成巨大破壞。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東艷說,中美貿易衝突不僅反映了中美兩個大國的競爭和博弈,也體現了當前全球貿易發展中的單邊主義對多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對貿易自由化的挑戰。此次貿易戰,對世界貿易格局的發展和世界貿易新規則的形成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來源:國是直通車

作者: 李曉喻

編輯:楊佳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是直通車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虧世界盃?誰的損失最大
暴跌70%,比特幣會歸零嗎?

TAG:國是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