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得起好葯,無法也不該靠「葯神」

用得起好葯,無法也不該靠「葯神」

一起陳年舊案因為一部電影而重新獲得關注。江蘇無錫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陸勇,曾因幫助上千名病友購買印度廉價抗癌藥而被稱為「抗癌藥代購第一人」。2014年7月他因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銷售假藥罪而被湖南省沅江市檢察機關提起公訴。2015年,檢察機關正式決定對陸勇不予起訴。事件曝光後曾受到輿論廣泛討論,而最近上映的電影《我不是葯神》講述了白血病患者在買不起天價救命葯的情況下,找一位保健品店老闆買印度低價仿製葯的故事,故事正是改編自當年的「陸勇案」。

檢察院作出不予起訴的決定,當初被外界視為「法律有溫度」的體現,帶著同理心去看待陸勇的所作所為,這樣的決定顯然合乎人情。司法部門當初的依據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而社會對於陸勇的同情與支持更多是基於這樣一個事實,即癌症患者群體遭遇劫難,而同為癌症患者的陸勇為他們提供了一種希望,其所為甚至談不上是一門生意,而只是為病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外界對陸勇近乎一邊倒支持的背後,是癌症患者用藥難、用藥貴的普遍問題。時至今日,這一問題如何形成,背後存在何種癥結,解決的出路何在,仍然被反覆討論。單純從價格看,國內抗癌藥近年有了明顯的下降,媒體調查發現,《我不是葯神》中提到的「格列寧」(即「格列衛」),如今隨著醫保政策的落實和原研藥專利到期等原因,已經從當初的幾萬元一個月到如今只需1000多元。這是一種可喜的變化,但未必已經做到最好,陸勇近日就對媒體表示,儘管葯價已經下降,但他還是在吃印度的仿製葯,原因很簡單——— 便宜。

一種產品的價格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就抗癌藥而言,分析其價格需要考慮到多個環節。國內企業缺乏自主研發能力,患者主要依賴進口葯。從價格構成看,根據財政部2017年最新關稅稅率調整政策,我國進口藥品最惠國稅率為2%- 4%,而進入銷售還需要在此基礎上征17%的增值稅。正如李克強總理所強調的,「進口抗癌藥僅降到『零關稅』還不夠,必須採取綜合措施,從多環節、多渠道層層壓減進口抗癌藥品價格。」除了關稅、增值稅,醫保對抗癌藥價格也有很大影響,通過2017年醫保藥品目錄准入談判,赫賽汀、美羅華、萬珂等15個療效確切但價格較為昂貴的癌症治療藥品被納入醫保目錄。如果這些環節做到位,抗癌藥應該還能獲得更大的降價空間。

進口葯價格高,每每提及抗癌藥,國內輿論談論最多的是抗癌藥自主研發,繼而拋出一個時代之問:為何國內葯企研發抗癌藥的積極性顯得不是很高?從藥品特性看,抗癌藥研發難度大,從研發到臨床再到藥品上市,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中小葯企很難有所作為,大葯企則因為技術積累不夠進展緩慢。就研發環節而言,抗癌藥和晶元有相似之處,都不是簡單投入資金而是需要合適的科研和政策環境,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才可能有所回報。

過去醫藥行業普遍認為冗長的藥品審評審批是行業自主創新發展的主要障礙,從研發到臨床試驗再到審批上市,新葯研發所經歷的步驟嚴苛而漫長,業界的共識是,縮減不必要的時間,對於新葯研製的提速至關重要。中國抗癌藥自主研發能力不強的問題,簡單歸因於某種體制因素未必客觀,但是,在目前的條件下,降低監管帶來的不必要的研發成本,或許是眼下最容易實現的。這樣的工作一定要做,而且要儘快做。

近期關於抗癌藥的惠民政策陸續出台,國家層面在推動抗癌藥降價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從患者的反饋來看,抗癌藥降價目前並不顯著,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抗癌藥價格高昂問題的複雜性。圍繞抗癌藥,短期和長遠不同時間維度對應不同的工作,它們難度各異,都需要紮實推進。現實中癌症患者不能寄希望於「葯神」,他們需要得到全方位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東莞市環保局出手了!取締關閉高埗順景會所,責令工廠停止生產!
粵港澳大灣區也可以是一種「文學行動」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