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駒:對貧寒,咱們是不是有什麼誤解?

白駒:對貧寒,咱們是不是有什麼誤解?

摘要:沒有苟且,遠方不過是一首爛詩

金錢是被鑄造出來的自由

文/白駒

01

昨晚讀了李敖的《你有沒有錢》一文,斯人已逝,文字卻仍擲地有聲,讓人不由撫卷沉思。

錢這東西很微妙,雖然有關金錢的言論數不勝數,然而日常生活中直言不諱地談錢,總不免被貼上一個「俗」的標籤。特別是在中國社會,自古以來就有著「頌貧」的文化現象。在今天,以民謠《董小姐》為典型一類草根浪漫仍備受文藝青年推崇。中學時代,我也對這個崇拜的不得了。現在想想,那會兒是真年輕。

對貧寒,咱們是不是有什麼誤解?

02

人們總是習慣於注視字裡行間折射出的精神輝煌,卻容易忽略白紙黑字背後的物質基礎。

拿田園派鼻祖陶淵明舉例。「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齊麥青青,春風十里,何等的洒脫,何等的悠然。想學?學不起!「守拙歸園田」等著咱潛哥的是「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擱今天,北京一四合院,還沒八九間呢,看一眼標價,數零能數的你眼睛冒星星。

再說家喻戶曉的大詞人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又是多麼的無畏,多麼的淡然。然而大神依舊任性的有資本。東坡當年上的什麼班?最發達的時候官至三品。東坡被貶惠州時作過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即使被貶,大神一月俸祿也有十五千。按當時的物價水平,荔枝一天吃八十斤,東坡眼都不眨。

這倒不是說這些名人揣著巨款裝屌絲,更不是抹黑這些文化精神,只是提醒,對於這些廣為歌頌的「貧寒」,咱得有個較為清醒的認識。真正「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窮苦老百姓,是無暇亦無能感嘆人世黑暗,不如歸去的。「貧寒」不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赤貧,而是保證基本生活無虞後無多餘享受的簡單質樸。只有在這種狀態下,才能安,才能定,才能靜,才能慮,才能得。

錢是工具,是被鑄造出來的自由。有了那些恩格斯腰包里的錢幣,馬克思才能全心投入《資本論》的創作,有了五花馬千金裘換來的美酒,李太白才能吐出半個盛唐。方宅支撐著陶潛不折腰,東坡肉滋補著蘇軾不消瘦。紮根在物質的土壤里,思想才可能開花,自由才有機會發芽

03

任性,要有能力和物質的雙重資本。因而不假思索地將所見所讀應用於生活,往往會產生悲劇。前陣子很火的「財四爺事件」便是一例,主人公賣掉北京房產回到家鄉,最終落魄地回到北京,為贖回房子重新奮鬥。他是「詩和遠方」的勇敢追逐者,卻也是未充分考慮到現實差距幼稚莽夫。所謂的「鄉村」,是審美意義上的加工美化,現實提供的,是基礎設施不完備,娛樂服務滯後的「農村」。

看不到生活的苟且,所謂遠方,不過是一首爛詩。我不能欣賞現今所謂「佛系青年」以看淡物質為由而不求上進的姿態,更無法認同視金錢為洪水猛獸的高冷文青。我讚賞那些為心中的夢想而勇敢打拚的「北漂」「上漂」,更欣賞那些敢於追求更好生活的熱烈與坦然。我想告訴那些和我一樣正在奮鬥的人們,不必為了追逐金錢而感到羞愧,更不必將日復一日的打拚視作庸俗,請記得:

錢,從來都不俗,非說有什麼是俗的,大概是心俗。

編輯by panpan

圖片by 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語文縱橫 的精彩文章:

教師能否「為了學生的一切」——對教師責任擴大化的一種反思

TAG:大家語文縱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