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奧斯卡影帝能為國產片爭多大的面子?

奧斯卡影帝能為國產片爭多大的面子?

上周末上映的《動物世界》口碑不錯,成為了目前國內最好的漫改電影。韓延導演和主演李易峰被各路媒體和觀眾紛紛點贊,在一頓猛誇之餘,都少不得提到一個名字:邁克爾·道格拉斯。

憑藉1987年在《華爾街》中叱吒風雲的金融大亨形象,邁克爾·道格拉斯獲得了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演員獎,是名副其實的奧斯卡影帝。

作為柯克·道格拉斯的兒子,背負父親光環的道格拉斯為了尋求突破,一直努力探索自己的銀幕影像,在好萊塢數十年來奉獻了眾多經典的作品,他曾經說過:「我對有缺點的人們非常有興趣,他們的黑暗面、墮落的人性都是我想去扮演的原因,我對人類原始的真實醜陋面特別關心。」

奧斯卡影帝能為國產片爭多大的面子?

這回,老爺子來中國尋求突破了。

奧斯卡影帝等於票房?未必

作為一部漫改作品,《動物世界》這部電影是在人性的暗處大做文章。已經七十多歲的邁克爾·道格拉斯表示他喜歡這個角色,能參演這部電影很開心。老爺子是真開心還是客套話不做深究,但是有這樣的大牌洋面孔加持,《動物世界》頓時就顯得氣質不同了。

漫畫改電影,氣場很重要,很多二次元合理的事情換成真人演繹,總會讓人覺得彆扭。韓延導演在接受訪問時曾表示:「如果是中國人或者亞洲人來組織這場遊戲,我會覺得有點尬,格局不夠大,不堪一擊。我希望找一個有分量的國外演員來承擔世界觀架構的任務,然後就想到了道格拉斯,因為他整個的形象感和那種演戲的方式,讓我覺得他能夠鎮住那個場面。事實證明,他真的能鎮住。我們其實現場很嘈雜,有很多外國人,但只要道格拉斯一來,立馬會鴉雀無聲。」

奧斯卡影帝能為國產片爭多大的面子?

能鎮住場,符合氣質要求,是很多導演選擇奧斯卡影帝級別的演員來華參演的一大原因,當然這背後,同樣看中了他們在中國的票房號召力。

在韓延導演之前,眾多中國導演早已經試過這條路了,請來的明星各有不同,但為了爭取票房所付出的努力是一致的。

張藝謀相中了克里斯蒂安·貝爾,於是在《金陵十三釵》里請他來主演。除了憑藉《鬥牛》拿過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克里斯蒂安·貝爾也多次拿到奧斯卡最佳男演員提名。他是《蝙蝠俠》中的黑暗騎士,也是《致命魔術》里的魔術師,貝爾用他的專業素養給中國電影人上了一課,跟他打交道的人無不對他稱讚有加。

奧斯卡影帝能為國產片爭多大的面子?

付出總有回報,《金陵十三釵》也成為當年最賣座的國產電影,僅次於《變形金剛3》和《功夫熊貓2》。

馮小剛的《一九四二》更是一口氣請了艾德里安·布洛迪和蒂姆·羅賓斯兩位奧斯卡演員。前者出演了《鋼琴家》和《布達佩斯大飯店》,後者主演了《肖申克的救贖》,都是留名影史的大作。不過《一九四二》最終僅拿下了3.71億的票房,在當年連前十名都沒擠進去。

伍仕賢導演的《形影不離》則請來了凱文·史派西,雖然如今史派西成了過街老鼠,唯恐避之不及,但是在當時,他可是大名鼎鼎的奧斯卡影帝。《美國麗人》里精湛的演技讓他拿下了影帝的桂冠,請來這樣的人物做主演,同時拉上吳彥祖和龔蓓宓,卻只收穫了800多萬票房,口碑也不是很高。

奧斯卡影帝能為國產片爭多大的面子?

可見在邀請影帝參演這件事上,風險和收益是並存的。日益繁榮的中國電影市場,催生了對外國演員的需求。如何讓自己的電影顯得高大上,使國產大片成為堪與好萊塢大片比肩的存在,是很多電影人思考的問題,砸錢請好萊塢團隊和演員,這是最直接的辦法。

也許是張藝謀嘗到了甜頭,於是有了《長城》。這部集結了馬特·達蒙、佩德羅·帕斯卡等大咖的電影,以團體操式的審美,粗暴的特效震撼了觀眾,在票房上收穫了11.7億,和《湄公河行動》並列當年第七,可在口碑上,是徹底輸到家了。如果不是張藝謀多年的口碑支撐,票房會是多少都很難說。

奧斯卡影帝能為國產片爭多大的面子?

這些慘痛的嘗試也讓中國電影界漸漸明白:電影質量不行,拉多少外國大牌都撐不起門面。


資本未來的投資方向?必然

回首早年間的中國電影,是否有影帝參演並不是一個追求的方向,最好的例子就是1964年的《白求恩大夫》,在中國待了近三十年的美國友人譚寧邦以業餘身份參演,卻給中國電影留下了一個難忘的角色,可見電影是緊跟政治的。

奧斯卡影帝能為國產片爭多大的面子?

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後中美建交,沒幾年的功夫,電影《一個美國飛行員》就拍出來了,不過這裡的美國人是中國人扮演的。國人對白求恩是有執念的,於是90年代初他再一次登上大銀幕,這部電影由唐納德·薩瑟蘭主演,片中還有「中國的傑森·斯坦森」郭達參演,場景十分感人。

奧斯卡影帝能為國產片爭多大的面子?

等到了1999年的《黃河絕戀》,美國人更是以一種極為正面的姿態出現,作為國際友人在抗戰中被大力歌頌。諸如此類的電影,構成了上個世紀中國電影「涉外」的基本底色。這些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電影事業當作他們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的精神。

奧斯卡影帝能為國產片爭多大的面子?

可惜跨入新世紀之後,發揚國際主義精神的外國演員突然變少了,世道的變壞是從外國演員一窩蜂跑到中國來拍電影開始的。

2001年,馮小剛的《大腕》橫空出世,還是那個唐納德·薩瑟蘭,只不過這回唐大爺來中國不拿手術刀救死扶傷了,改數鈔票了。《大腕》的意義,在於中國電影人開始意識到,請來外國演員是可以帶來商業利益的。什麼樣的外國演員最有知名度?當然是奧斯卡影帝了!

奧斯卡影帝能為國產片爭多大的面子?

這是之後十幾年中國電影的一個商業邏輯,伴隨這十幾年的,是日益崛起的中國電影市場。沒人會放過這麼大一塊蛋糕,影帝們想來分一杯羹,而中國的資本也需要藉助人家的影響力。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經濟因素是外國演員來華的第一驅動力。雖然在被問及為何來華參演,基本上都眾口一詞,要麼被精彩的劇本吸引,要麼被片方的誠意打動,就是和鈔票關係不大,可七公相信如果把片酬減半,他們翻臉的速度絕對比翻書快。

雖然單純請外國演員來圈錢的國產電影越來越吃不開了,不過沒關係,一旦外國面孔的位置放對了,還是會有奇效的。

在《戰狼2》里弗蘭克·格里羅飾演的大反派被中國特種兵摁在地上一通猛打,迎合的是民族主義的想像。雖然弗蘭克·格里羅不是一線演員、奧斯卡影帝,但是沒關係啊,電影借重的是好萊塢的洋面孔而不是演技。

奧斯卡影帝能為國產片爭多大的面子?

要知道大國崛起在影像上的直觀表述,最刺激的莫過於把昔日高高在上的事物掀翻在地。百年近代史帶給整個民族的,是一種在心態上對於西方面孔的又愛又怕,我們既渴望得到對方的肯定和追捧,又有著一種「我們有錢了憑什麼還瞧不起我們」的憤怒。

大國崛起一定得是萬國來朝的,所以拉一堆奧斯卡影帝來參演中國電影,在文化上極具標誌意味。正在努力走向世界的中國電影,急需大量外國友人的加盟以樹立自信心,營造一種國際化的氛圍。

這和外國演員來華撈金的需求不謀而合,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面孔出現在國產影片里,至於他們奉獻的演出水準如何,是錦上添花還是來砸場子,那就不好說了。

【文/忠犬七公】

The End

出品 | 北京獨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監 制 | 李星文

主 編 | 楊文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