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果穿越回明朝,番茄、辣椒、土豆……竟然都吃不到?!

如果穿越回明朝,番茄、辣椒、土豆……竟然都吃不到?!

朝代更迭,吃喝依舊。在推崇「民以食為天」的中國,飲食一直是人們關心的大事。

如果穿越回明朝,番茄、辣椒、土豆……竟然都吃不到?!

那麼古代帝王的飲食生活有什麼講究呢?如果我們穿越回到崇尚吃喝玩樂的明代,又能享用哪些「山珍海味」?

您的明代宮廷飲食指南已送達,請收好!

帝王也「吃素」!

據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每天只吃兩餐,主菜是青菜豆腐,每個月只吃兩次肉。由此奠定了帝王之家吃素的傳統,並延續了一百多年。其中做得最好的當屬正德皇帝的老爹——明孝宗朱佑樘,他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日子都吃素,給大臣的賜宴也是素食。即便是不吃素的日子,也儘可能減少屠宰。

如果穿越回明朝,番茄、辣椒、土豆……竟然都吃不到?!

▲明太祖朱元璋

不過,大多數皇帝不喜歡這樣的「苦行僧」生活。為了衝破吃素的祖宗家法,他們絞盡腦汁,想了很多歪點子。

當年朱元璋曾經規定,飯桌上必須有豆腐,為的是讓後代不忘節儉之風。而到了明憲宗朱見深(成化皇帝)當朝,雖然還拿豆腐當主菜,但此豆腐非彼豆腐,看似白花花的豆腐實際是耗費近千隻鳥腦做的,已經完全喪失了這道菜的本義。明世宗朱厚熜(嘉靖皇帝)熱衷齋戒道場,他倒是真吃素,不過這些素材必須用葷血清汁調和才能合他的胃口。

花樣繁多的主食甜點

雖說吃素走了樣,但皇宮裡的主食、甜點和果品,還是有模有樣、種類繁多。

最常吃到的主食,當屬大饅頭、小饅頭、花頭鴛鴦飯、馬牛豬羊肉飯。此外,還有名目繁多的甜點糕餅,比如大銀錠、小銀錠、黑白餅、甘露餅、大油餅等。在各種節日還有許多時令美食,如「捻轉」、「包兒飯」、「熏蟲」等。

如果穿越回明朝,番茄、辣椒、土豆……竟然都吃不到?!

「捻轉」,象徵一年五穀新味之始,做法是取麥穗,煮熟去芒殼再磨成條。「包兒飯」是把精肥肉、蒜、姜剁成豆狀,以此拌飯,再用萵苣大葉包裹起來吃,相當於肉飯糰。「熏蟲」只有在每年農曆二月二才能吃到,是把黍面棗糕用油煎食,或者用麵糊攤成煎餅。木樨花開的時候,宮裡還回用木樨花和面制餅。

這些明代的節令風俗有許多一直保留到清代,甚至流傳到今天。

尚未出場的美洲食材

雖說明代的食物種類已經很繁多,但有些東西你仍然吃不到!

比如想吃地三鮮,對不起,辣椒和土豆那時候沒有,只能給您做紅燒茄子;想啃玉米,不好意思,這玩意兒大明朝的子民沒見過;想吃個爽口的涼拌西紅柿也沒門兒,它們還在自己的老家待著呢!

不要驚訝,事實如此。玉米、花生、番茄、辣椒這些在今天很常見的食材,在500多年前的明朝是沒有的。它們都要過幾十年才傳入中國。如若再過一百年,西葫蘆、馬鈴薯、番薯、菜豆、菠蘿也可以端上人們的餐桌了。而這一切的原產地遠在大洋彼岸的美洲。

這些作物傳入中國的路徑,一般有三條:一是從印度、緬甸傳入雲南,二是從中亞循絲綢之路經河西走廊傳入中原,三是經海路傳入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其中,第三條路徑的傳入量最大,影響也最深遠。最初這些作物的種植地域限於西南山區和東南沿海。隨後人們發現這些其貌不揚的新植物,種植方便、成活率高、產量較大,尤其在土地貧瘠的北方種植,對於緩解乾旱少雨、青黃不接等氣候和季節條件帶來的饑荒,減少飢餓導致的死亡具有重要意義。

於是,其後的兩三百年間,玉米、番薯、馬鈴薯、花生等種植面積持續擴大,幾乎遍及全國。高產量的美洲作物,使青黃不接時節的人們熬過饑荒,繁衍後代,養活了幾億中國人,推動了中國人口的持續增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的精彩文章:

鰻魚、北方藍鰭金槍魚、玳瑁……都瀕危了,我們還能好好吃嗎?

TAG: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