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小暑來了!酷暑時節,飲食上的講究你都知道嗎?

小暑來了!酷暑時節,飲食上的講究你都知道嗎?

小暑至,盛夏始。7月7日是小暑節氣,儘管還未到全年最熱的時期,但日漸悶熱的天氣、愈發聒噪的蟬鳴都預告著盛夏已經來臨。

那麼酷暑天飲食有何講究,小暑節氣又有哪些特徵呢?一起來了解~

小暑來了!酷暑時節,飲食上的講究你都知道嗎?

小暑節氣分三候

小暑節氣,一般在7月7日或8日左右,此時氣溫超過30℃,有時可達35℃。

一般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這時的風沒有了涼意,變得溫熱起來;「二候蟋蟀居宇」,五日之後,由於天氣炎熱,蟋蟀離開田野,到庭院的牆角、屋檐下避暑熱;候鷹始鷙」,再過五日,會看到雛鷹已經長成猛禽飛翔在天空上。

小暑來了!酷暑時節,飲食上的講究你都知道嗎?

小暑正是民間繁忙的時候,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在忙於夏秋作物的田間管理。由於炎熱的氣候使人出汗多,體力消耗大,再加之勞累,因此,生活起居要注意勞逸結合。

小暑節氣的吃貨指南

民謠中有很多暑熱時期的飲食講究,比如「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等。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是開胃解饞的食物,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容易消瘦,稱為「苦夏」,因此大部分地區有「頭伏吃餃子」的習慣。還有的地方講究「吃面」,三國時期把這天吃熱湯麵稱為「吃湯餅」。

小暑來了!酷暑時節,飲食上的講究你都知道嗎?

民間很多地方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試新米。人們將新收穫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吃嘗新酒等。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當地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的說法。山東臨沂的人會給牛改善飲食,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

民間還講究「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時節,氣溫高、濕度大。露天久置的木製物品,經過露打雨淋後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乾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坐久了對身體不好。

這篇文章出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24節氣」專欄,如果你對節日等傳統文化感興趣,歡迎翻閱雜誌學習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的精彩文章:

海底竟然也有山?和陸地上的有什麼不一樣?

TAG: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