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50克長方形銀質紀念幣 筆墨流動的美學盛宴

150克長方形銀質紀念幣 筆墨流動的美學盛宴

來源:新浪收藏

150克長方形銀質紀念幣正面圖案

150克長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

中國書法藝術,是中華文明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那些書法文字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還是中國文化獨有的審美對象。在歷史長河的演變中,許多國家的文字都已經消失了,漢字的生命力卻穿越了幾千年綿延至今。中國書法藝術紀念幣正是在小心翼翼地把這股生命力分盤托出,既展現了中華民族強大的文化自信,又能令人欣賞到中國文字的美學魅力。

「匍有四方」——銘文的典範

甲骨文,是鐫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以「象形」「指事」為本源,是迄今發現的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簡潔凈化的線條曲直適宜,縱橫合度,結體自如,布局圓滿,形體舒展。經過數百年的演變,到了西周,青銅器上的文字方整端正、結構寬博、雄渾威嚴,即為金文,亦稱銘文。青銅器大盂鼎是西周的禮器,其上的銘文章法講究,筆勢圓潤。銘文長達291字,大致意思是周王告誡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則忌酒而興,命盂一定要儘力地輔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

150克銀幣背面圖案中以「匍有四方」四個大字作為核心元素,筆畫描摹細緻,儘力展現銘文的渾厚韻味。「匍有四方」意即「敷佑四方,佑助四方」,也是全篇銘文的主旨所在。同時,在幣面上展現了全篇銘文。整篇銘文所表現的章法之美,正如郭沫若《青銅時代·周代彝銘進化觀》中所述,「令人相信倉頡四目窺見了宇宙的神奇,獲得自然界最深妙的形式的秘密」;也如宗白華《中國書法中的美學思想》中所說,「通過結構的疏密,點畫的輕重,行筆的緩急……,就像音樂藝術從自然界的群聲里抽出樂音來,發展這樂音間相互結合的規律,用強弱、高低、節奏、旋律等有規律的變化來表現自然界社會界的形象和內心的情感。」幣面左側青銅器型以及紋飾僅用作表現時代特徵的裝飾符號,以深沉、拙樸的神秘之美,來呼應金文書法的圓渾沉雄。整個幣面風格古樸雄壯,疏密有致,氣韻流貫。

「吾車既好」——篆書臨摹的樣板

書法藝術也有自己的歷史,筆墨之史也是民族演進的重要參數,更是我們共同的既實用又審美,既具體又抽象的文化鏈接。 「先秦」,指秦朝建立之前的歷史時代,一般泛指春秋戰國時期,這是個政治動蕩、文化激劇變革的時期。因史料稀缺,要理解這個時代實在不易。中國書法藝術紀念幣擔此重任,「吾車既好」30克銀幣背面以「石鼓文」為坐標,核准了這一時期重要的歷史物證,為我們展現了先秦時期的社會風貌。「石鼓文」刻鑿於石頭之上,這些石頭因為形狀上細下粗頂微圓,似鼓,就被叫做石鼓。而石鼓文,顧名思義,就是刻在石鼓上的文字,它是一種由大篆向小篆過渡的文字。石鼓共有十個,每個重約一噸,而刻鑿於上的詩文,記述了先秦時期的一段歷史,是中國最早的石刻文字。「吾車既好」的石鼓文來自十面石鼓之一「吾車」石。在幣面之上,同樣以「吾車既好」為核心元素表現實際的石刻風貌,「吾車既好」取自石鼓文語句「吾車既工,吾馬既同,吾車既好,吾馬既阜」,意思是「我的田車打造好了,我的架馬聚集齊了,我的車已裝備得漂漂亮亮,我的馬也養得肥肥壯壯」,展現出一副先秦時期的生活景象。30克銀幣 「吾車既好」 背面圖案左側是用大篇幅展現的「石鼓文」,雖歷經千年風雨剝蝕,上面的字很多已經消失,但石鼓文的氣質依然,方正勻稱、舒展大方、筆法圓潤、筆意凝重,給人一種優雅端莊、自然古樸的感覺。大篆書寫的石鼓文不愧是「石刻之祖」,是漢字演進歷史過程的活化石,被歷代書法家視為學習篆書的重要範本,有「書家第一法則」的美譽。

150克銀「匍有四方」與30克銀「吾車既好」在構圖形式上尊崇書法的審美形式,內斂中跌宕筆墨。青銅器上鐫刻的金文和石刻的石鼓文,在模具鑄造的衝擊中,在鑿刀的雕刻下,在火星與石屑之間,文字的筆畫表現出特殊的遒勁度和厚重感。這些是紀念幣圖案最用心著力之處,充滿自然之力、金石之韻。在中國書法藝術印章點綴下,讓筆墨繫上文化的符號,讓歷史有了明確的印記。小小的紀念幣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無限的藝術魅力,這正是我們國人享用數千年的美學盛宴。

文:鍾承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