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產動畫為何這麼消停?

國產動畫為何這麼消停?

6月22日,《超人總動員2》在國內首映,該片全球票房目前已高達2億多美元。時隔14年,這部曾風靡全球的經典再次露面依然引爆眼球。在無數網友讚歎美國動漫的同時,也有人發現,繼《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等作品之後,國產動畫又回歸沉寂。

國產動畫的發展,鬚根植於我們自己的文化和日常

時間向前推移二三十年,國產動漫曾一度領跑。《海爾兄弟》《黑貓警長》《葫蘆娃》《西遊記》等經典動漫擁有一大批海外粉絲,許多漫畫家前來中國取經,日漫《鐵臂阿童木》的作者手塚治虫也是因為《鐵扇公主》而下決心從事動畫行業的。

凌紓是《阿凡提》《西遊記》《邋遢大王奇遇記》等美術片劇本創作者,從事了一輩子動畫創作的他認為,國產動漫要崛起,必須堅持自主創新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並講好自己的故事。「我們的飲食、生活、學習中無不蘊含著自己的文化,中華文化滲透在每個中國人的血脈里。國產動畫的發展,必須根植於我們自己的文化歷史和日常生活。」

凌紓之所以這樣強調「中華文化」,也與如今歐美、日本動漫浪潮有關。近年來,在日美動漫的影響下,許多國產動漫的創作者也紛紛走上了模仿的道路,但是時間長了,人們漸漸發現模仿並不是最好的方法。

常年奮戰在動漫創業第一線的史震對日本、歐美動漫輸出感觸頗深,他告訴記者:「文化的輸出往往伴隨著國家價值觀的輸出,並且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青少年是動漫的主要受眾群體,一旦孩子們淡忘了傳統文化,後果難以預料。」

水墨動畫片是中國在動畫領域的創舉,一大批膾炙人口的作品像《小蝌蚪找媽媽》成為經典。

史震表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幾千年的積累中沉澱下來了武俠、神話等特色文化,其素材之豐富,完全可以支撐文化創作。」

「只有理解、熱愛中國文化,才能吸收民族文化特色,在致敬經典的同時超越經典,創作出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國產動漫作品,最終進階世界動漫梯隊。」國家一級美術師、動畫導演曹小卉如是說。

好作品都歷經時間打磨,這是行業規律,急不得

對於國產動漫的發展現狀,演員高亞麟曾表示:「如同編劇汪海林先生說的:憑什麼,功夫是中國的,熊貓是中國的,但是《功夫熊貓》成了好萊塢的。憑什麼木蘭從軍是我們中國的,可《花木蘭》也成了好萊塢的?」

不得不說,這與動漫人才流失以及行業發展急功近利有密切關係。

20世紀90年代,上海電影美術製片廠人才濟濟,開闢了中國動漫的「上美時代」,誕生了一批批諸如《寶蓮燈》《哪吒鬧海》的優質動畫片,但後來人才流失嚴重,觀眾直到現在仍難以找到可反覆觀看的經典國產動畫。

許多業內人也察覺到了人才是國產動漫崛起的關鍵因素。騰訊視頻等網路視頻平台紛紛花重金挖動漫創作人才,許多高校開設了動漫相關的專業課程,但對於基層的動漫創作者來說,如何生存還是難題。一位來自動漫學院的學生告訴記者,「大學生是最有熱情畫漫畫的,很多作品不輸專業團隊,但是大學生能得到的報酬太低了,慢慢地,許多人失去了熱情。」

「就是要解決活下來的問題,否則理想情懷都太過蒼白。」面對此問題,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院長李劍平告訴記者,「現在行業發展比較急功近利,總想著在很短的時間內賺錢,但實際上國際上優秀的作品都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打磨,這是行業規律,急不得。」

曹小卉舉例說,《大魚海棠》製作了10年,《大聖歸來》製作了七八年,迪士尼動漫的製作周期也在四年以上,但是在中國,許多作品只有一兩年的製作周期,做出來的動漫往往成了「快餐」,不會給人留下長久印象。

除了動漫的創作和製作,李劍平認為,人才培養和企業招聘也要慢下來。「學校的教育更多的是對學生價值觀和創造力的培養,入職再教育必須接力學校教育,企業不能寄希望於一開始就能招聘到一個完美的員工,必須進行入職後的再培訓,之後也要不斷地進行長期化的培訓。」(韓業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連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印度遭極端天氣 至少27人死亡
金融運行整體穩健有信心打贏防範風險攻堅戰

TAG:大連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