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具有影響力的畫家,齊白石

歷史具有影響力的畫家,齊白石

關於大型:文博會,交易會,拍賣會!

深圳海峽視界文化國際海選精品交易會*誠邀各位一起參與交易會盛大盛宴】深圳海峽視界文化國際藝術品 古董 古玩 鑒賞 當代藝術品 主營藝術品鑒定 藝術品交流 藝術品出手 藝術品徵集 藝術品展覽 展銷 網銷 直銷(不收購、不上門)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

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為木工,後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後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

齊白石書工篆隸,取法於秦漢碑版,行書饒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寫詩文。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代表作有《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等。著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864年1月1日(農曆癸亥年一八六三年冬月二十二日),齊白石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白石鋪杏子塢星斗塘。名純芝,字渭清,又字蘭亭。27歲改名璜,字頻生,別號白石山人,又號寄園。

1870年,從外祖父周雨若讀書,常用習字本、賬薄紙作畫。

1878年,拜周之美為師學習雕花木工。做木工之餘,以殘本《芥子園》為師,習花鳥、人物畫。

1888年,拜民間藝人蕭薌陔為師學畫肖像。

1889年,拜胡沁園、陳少蕃為師學詩文,得胡沁園幫助,脫離木工生活,專習繪畫,為人作肖像養家。

1894年,與王仲言等七人結「龍山詩社」,被推選為社長。後與黎松庵等結「羅山詩社」,一起吟詩、作畫、摹刻金石。

1899年,拜湘潭名士王闓運為師學習詩文。同年刊第一套印譜《寄園印存》,印學丁敬、黃易,規矩精密,可以亂真。

1900年,居住於蓮花峰下梅公祠,自稱「百梅書屋」,並在院內蓋一小屋,名「借山吟館」。致力於繪畫、作詩。

1902年,應夏午詒邀請,赴西安教畫。在西安結識樊樊山,盡觀樊所藏八大山人、金農等名家書畫。是年,其花鳥畫風一變,走上寫意畫路徑。

1903年,從西安到北京,結識曾熙、李瑞荃等,期間夏午詒擬向慈禧太后推薦齊白石做內廷供奉,堅辭之。夏天,從北京過上海,回湖南,此為「五齣五歸」的第一次遠遊。

1904年,隨王闓運赴江西,游廬山、南昌等地,刊印《白石草衣金石刻畫》,王闓運為其作序。

1905年,赴廣西,游桂林。與蔡鍔、黃興相識。

1906年,春節後,過梧州經廣州到欽州,郭葆生留其教畫。飽覽郭所藏徐渭、八大、金農諸名家真跡。用功作畫,其間常為郭代筆。秋,回湘潭,以教畫薪金購置舊屋並數十畝水田。

1907年,春夏之交,再赴欽州,游肇慶、端溪。冬,回湘潭。

1908年,春天即赴廣州。是年,僅回湘潭小住幾天,其餘時間皆在廣州度過。

1909年,在廣州過春節,後去欽州。初夏赴上海,以賣畫為生。夏秋之間,游蘇州。往南京拜訪李梅庵,為其治印三方。10月返回湘潭,至此結束「五齣五歸」的遠遊生活。其後在家鄉葺「寄萍堂」,開始8年的山居生活,潛心吟詩作畫。對八大山人、石濤的花鳥畫多所取法,畫筆更見簡練,但草蟲寫生,多工緻,間或以寫意出之。書法學金農,得其神髓。

1953年1月7日,北京文化藝術界200餘人參加「齊白石90歲生日慶祝會」,文化部授予齊白石傑出的人民藝術家稱號。周恩來出席了晚間的慶祝宴會。擔任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10月,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一任理事會主席。

1954年4月28日,中國美術家協會在故宮博物院舉辦「齊白石繪畫展覽會」8月,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9月15日,出席首屆全國人代會。

1955年6月,與陳半丁、何香凝等14位畫家為世界和平大會合作巨幅《和平頌》。

1956年4月27日,世界和平理事會宣布授予齊白石國際和平獎金,9月1日,在北京隆重舉行授獎儀式。周恩來總理親自到場祝賀。

1957年5月15日,擔任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5--6月間,作最後一幅作品《牡丹》。9月16日,在北京醫院逝世。9月22日上午在嘉興寺舉行公祭,周恩來總理等中央領導參加了公祭。

1963年,齊白石被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註明:網路證實世界十大文化名人里並沒有齊白石,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孔子、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頓、達爾文、培根、阿奎那、伏爾泰、康德。)

齊白石在北京定居後,內心卻是「故里山花此時開也」的思想軌跡。齊白石不可能將家鄉草木趕過黃河帶到北京,但家鄉草木卻作為一種自然信息隨齊白石來到北京,並化作藝術信息傳達出來,以實現齊白石心理的平衡。齊白石刻了許多寄託著懷鄉之情的閑文印,如「吾家衡岳山下」、「客中月光亦照家山」,是齊白石自抒胸臆的第一主題。齊白石寫了許多的懷鄉詩,如:「登高時近倍思鄉,飲酒簪花更斷腸,寄語南飛天上雁,心隨君侶到星塘。」又如「飽譜塵世味,夜夜夢星塘」、「此時正是梅開際,老屋檐前花有無」,這些詩句是齊白石「夜不安眠」、「枕上愁余」時所些的肺腑之語。變法和著變意,變意和著變法,鄉心伴著童心,童心也總念鄉心。

齊白石的作品《我最知魚》,畫著小魚圍逐釣餌,是齊白石少時作慣之事,故能「知魚」;齊白石77歲時畫《墨豬出欄》,是因為齊白石有一顆「牧汝追思七十年」的心;齊白石畫那些黑蜻蜓、紅甲蟲,是因為齊白石還記得鄉里人叫黑蜻蜓作「黑婆子」,叫小甲蟲作「紅娘子」,這正是農民眼中的草蟲,是農民的審美情趣;齊白石畫鯰魚題「年年有餘」,畫石榴象徵多子,畫桃子象徵多壽,這也是民間藝術喻意象徵的特色。

齊白石筆下的鐘馗、壽星、仙佛一類作品,也是農民們聊天時嘴邊上的對象。這類作品,是齊白石的戀鄉情結和童真情趣的自然流露,是「以農器譜傳吾子孫」的願望,是一種有異於「詩書傳家遠」的農民意識的自覺的表白。當齊白石畫《白菜辣椒》時,不僅有感於紅與黑的對比,同時也為「牡丹為花之王,荔枝為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菜之王」,而憤憤不平;齊白石在有關畫白菜的題句中,所表示的「不是獨誇根有味,須知此老是農夫」,「不獨老萍知此味,先人三代咬其根」,正是《農耕圖》中的那位老農的自白。也是齊白石對本色、本質毫不掩飾的自我肯定。

齊白石從來沒有入仕願望、懶於應酬、不管閑事、與世無爭、始終以一顆純真的心,沉浸在藝術的體驗之中,沉浸藝術故鄉里。齊白石的鄉心、童心和農人之心的流露和藝術中的鄉土氣息,根源於齊白石的勞動生活。齊白石也曾在藝術上走投無路,那是虛假地因襲「八大山人」的情感所必然遭到的碰壁命運,實質上那是齊白石的心態與過去的文人之間不相諧和的結局。當齊白石認定自己是農夫時候,往年儲備的自然信息便源源不絕地奔赴腕底、舌端、刀鋒,化作了新的藝術信息,拋棄了古人表達情感的藝術手段,創造出表達齊白石特有情懷的藝術語言和藝術形式。齊白石藝術中的鄉心、童心和農民之心的真誠流露,是齊白石的真心和本質的藝術表現。齊白石以本質、自我、變法、變意以及本質的藝術表現,才是齊白石「衰年變法」的深刻底蘊。

濃厚的鄉土氣息,純樸的農民意識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餘味的詩意,是齊白石藝術的內在生命,而那熱烈明快的色彩,墨與色的強烈對比,渾樸稚拙的造型和筆法,工與寫的極端合成,平正見奇的構成,作為齊白石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視覺形狀,相對而言則是齊白石藝術的外在生命。現實的情感要求與之相適應的形式,而這形式又強化了情感的表現,兩者相互需求、相互生髮、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了齊白石的藝術生命,即齊白石藝術的總體風格。

2017年12月17日晚,在北京保利2017年秋拍上,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以4.5億元起拍,在近70餘次的競爭中,最終以8.1億元落槌,加傭金以9.315億元成交,成為目前全球最貴的中國藝術品。

你是否有藏品急於出手找不到地方?

你是否有家裡傳下鑒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老公這樣做,我的血糖好了
真正的內馬爾蘇醒了,巴西亮出殺手鐧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