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女孩遭男同學脫衣刺傷、5歲男孩害死2歲妹妹!避免孩子成為熊孩子,關鍵做好這幾點

女孩遭男同學脫衣刺傷、5歲男孩害死2歲妹妹!避免孩子成為熊孩子,關鍵做好這幾點

記得點擊「東莞女性」關注我們哦!

在全世界都沉浸在世界盃的狂歡中時

有這麼一個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

1

湖北孝感一名初二女生在等電梯時,被未滿14歲的同校男生用剪刀挾持、脫光衣服、威脅性侵,身體多處被割傷。女孩衝到陽台呼救,從三樓墜落。

女孩生還後,其母報警。而警方卻以犯案人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尚不夠刑事處罰為由,不予立案。女孩的媽媽只能到-微博發帖求助,並接受了媒體採訪:

據女孩的媽媽描述:女兒被發現時,全身赤裸,渾身是血,躲在角落裡哆哆嗦嗦;孩子遍體鱗傷,送到醫院後,連接診的醫生都又驚訝又氣憤。

後來孩子出院了,卻不敢回自家小區住,不敢和陌生人說話,經常一個人啼哭、半夜驚醒,更不敢照鏡子,問媽媽:「我跟他無冤無仇,他為什麼要這樣傷害我?」

而被放出來的男孩又怎樣呢?

南都的記者採訪了黃某的母親,她認為兒子是「一時稀里糊塗做了,別的也不好說什麼」,稱孩子現在已經從學校退學,精神壓力很大,整日不敢出門。

男孩的情況確實也不好。可讓人心寒的是家長的態度:孩子只是一時糊塗。

——如此可怕的持械傷人、強姦未遂,只用一句模稜兩可的「一時糊塗」,就可以概括總結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孩子的性啟蒙教育了,但是教孩子保護好自己的很多,卻忽略了教育孩子不去侵犯他人。

更多的是因為家長對於孩子的縱容與不加管教,讓孩子成為了殺人的兇手。

2

5歲的孩子覺得妹妹很煩,於是把妹妹一個關進電梯並按下了到天台的樓層,不懂事的妹妹就這樣走了出去並從高樓掉了下來。

這世上什麼樣的人最殘忍?

不懂得什麼是殘忍的人!

人們總說

孩子是純潔無瑕的

但有時候

在他們身上

我們能看到的卻是

更加純粹的

不加掩飾的惡意

讓人脊背發寒

3

瑞典著名的精神醫師曾在

《兒童如何掌權中》

憤然寫道:

我從不相信教育僅是鼓勵和榜樣就能完成的。尤其是父母對孩子予以很高期望的時候,沒有懲罰、沒有權威,也就沒有規則,沒有進步。任何國家都是如此。教育里必然會有痛苦的成分。

「教育里必然會有痛苦的成分」

而這個「痛苦」

越早讓孩子嘗受越好

那到底該怎麼做呢?

正如前面提到的

如何避免孩子成為熊孩子的關鍵

也是在於提高他們的共情能力

研究表示:

3—6歲是孩子培養

共情能力的最佳時間段

具體怎麼做?

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

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常見心理問題與對策》

都非常實用

希望所有的家長都能看看!

1.培養孩子克制誘惑的品質

比如,孩子小時候吃飯

一般先是由大人喂著吃

然後才是自己吃

從孩子跟你吃飯開始,

你就要給他立一個規矩

大人不動筷子之前你就不能先吃飯

這個規矩很簡單,

但卻很有效,為什麼呢?

餓一個小時並不能餓壞他,雖然那種飢餓的感覺確實挺難受,但我們要知道,人生最基本的痛苦就是飢餓。他以後要走向社會、走向人生會面臨著很多痛苦,需要讓他有所體會。

人只有自己經歷過一些痛苦才能體會別人的痛苦。作為成年人我們都知道,當你自己經歷了某種痛苦後,別人再有類似的事情就能激起你的共鳴,其實孩子也一樣。要極早通過這種小小的痛苦讓他學會去理解別人。

2.成為一個「在意孩子想法」的父母

觀察性研究揭示:

一個比較尊重孩子想法的家庭

允許孩子表達情感的家庭

孩子的心智化程度就要更高

孩子發脾氣,家長怎麼辦?

家長可以跟孩子講

以後有什麼事要跟我溝通

如果能說服我

那當然可以考慮你的要求

試想一下下面的場景:

在孩子管你提要求時

你可以開導她跟你交流

這就是是在鼓勵他跟你交流。當然這種交流一般遵循什麼原則呢?

「三比一原則」:就是三次中你能有一次滿足他,讓他知道交流有用,這樣,孩子以後就知道跟你交流了。

3.抓住每個機會去做示範

去引導孩子對他人的共情性的感受

舉個(李玫瑾教授)的例子

我女兒小時候

有一次我帶她回爺爺奶奶家

她跟爺爺奶奶接觸時間短,有點陌生

我給她剝橘子,她就在旁邊看我剝

我剝完一個就給她一瓣

然後讓她給爺爺送過去

她拿在手裡看看我

看看爺爺,不想過去

於是我說:

就在她正猶豫的時候

她姑姑過來了

拉著她的小手說,咱們給爺爺送過去

這樣她就跟過去了

爺爺拿到橘子後特別高興地親了她一下

第二瓣橘子我說去給奶奶送過去

她就乖乖給送過去了

第三瓣橘子我說給大姑

然後我說這瓣給爸爸

最後那瓣我給她的時候

她想都沒想

最後我又拿了一個

整個剝好了,全部都給了她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就是通過這個過程讓她知道:爺爺、奶奶、姑姑、爸爸、媽媽是一個家庭,要有家庭意識,通過這樣簡單的方法來防止孩子養成自私的習慣。就是心中要有別人。

希望熊孩子這件事,留給社會的

不僅僅是憤怒和指責

而是能讓大家警惕

讓家長們清醒

也能推進相關法規政策的完善

法律應該是保護他們不受傷害

而不是保護他們傷害別人

等再面對熊孩子犯錯的時候

我們也能有骨氣提醒自己:

他還是個孩子

請不要放過

1

END

1

來源 | 背包旅行指南、首都教育

編輯 | 貞、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莞女性 的精彩文章:

TAG:東莞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