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寫在前面:後「敏思」時代的隨想

寫在前面:後「敏思」時代的隨想

世界盃兩場球之間,總有些間隙,除了翻幾本閑書,間或也與蟄居羊城的彧癩子聊幾句球。那天不知怎麼,說起了我們在港城時玩的「敏思博客」,癩子說他想開個微信公眾號,再寫點東西,問我要不要玩玩。聊不久,球又開了,遂各看各的,但說起的「敏思」卻讓人遙想,要是給後幾屆的孩子說起那個東西,真有點白頭宮女說玄宗的感覺。

廿歲南下粵地,到港城那所學校讀中文系,那時候還沒有微信,微博似乎也沒有,主要是博客。但在那裡,火的並不是「新浪」,而是一個叫「敏思」的博客,看起來更像是以那間學校中文系師生為主的寫作陣地。

裡面人氣最高的叫「三耳」,不久便知道他就是中文系與新聞系的雙棲教授老宋,以新聞評論為能事,寫雜文也頗有些名氣,幾篇被收入後來編的那個《新文學大系》,想來是可以傳世的。老宋早年在中原地區的高校研究魯迅,後來帶著魯迅的情懷轉戰紙媒,再後來,按他的話說,寫了篇引發地震的關於艾滋病的長篇報道,就逃到廣東來了。我們前後幾屆學生,算是有幸,趕上了那個時代,可以每天在「敏思」上與老宋「筆會」。

那時候覺得自己手快,開了博客,也是每天一篇,在上面賺人氣,起了個筆名叫「長纓」,說話太尖刻,思想太猙獰,一度有人問我是不是寫評論的瞿長纓來了,我說不是的。偶兒有不太那麼混球的文字,也會被老宋推到日報或晚報上面去。

寫「敏思」的時候,也就開始全面逃課了,每周只上兩節旁聽的課,有個白天在新聞系聽老宋講「新聞評論」,又有個夜晚,在中文系聽老宋的「魯迅研究」。兩門課是相通的,「新聞評論」是用,「魯迅研究」是本,常常是聽完老宋講雜文,再去學學新聞評論,最後上博客實踐,逮到啥評啥,一副赤膊上陣的樣子,齜牙咧嘴,有點像魯迅批評的許褚。

相比於後來我做的早期魯迅,和現在轉移陣地後的魯研史,當初進入魯迅是從雜文進入的。我旁聽的那年,老宋講魯迅,是按雜文集子的順序往下串,他賣力講,你賣力聽,再跟著一本一本讀,基礎打得算紮實。

有一年春天,我身上裹著沙塵暴的味道,風塵僕僕從西北返校,港城一貫的煙雨蒙蒙,空氣潮濕得感覺要發霉。一晚在北門晃蕩,老宋來簡訊說,「敏思要停了,把文章下載,洗洗睡吧」。「敏思」停了,那個時代就結束了,文字也荒蕪了,如果後來寫的那些一本正經的論文不算的話。

幾年後,從霧都再次南下,定居鷺島時,我把那個壞得已經無法開機的台式電腦送給了「新樂群」旁邊的電腦鋪,只是帶走了硬碟,裡面有「敏思」的文章,留著算是紀念。不想來鷺島不久,渾渾噩噩的妻,連同硬碟給我丟了個乾淨,數十萬文字都人間蒸發了。那些文字現在不見得還能讀下去,或者看了也會臉紅,但終歸是一份記憶。我抱怨妻,你把我整的和你一樣沒頭沒腦。

阿根廷小組救贖之戰的那晚,照例是和彧癩子聊球,順便告訴他,我的「敏思」文字都弄丟了。

癩子倒是替我「看得開」,說「丟了就丟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開個公眾號寫寫」。

我說,「別的能寫,就是寫不了那些雞湯和攻略。你知道的,我後來去的那間學校,有個專業熬毒雞湯的女教授,加的佐料居然是《論語》。我最瞧她不起」。

癩子說,「誰讓你熬雞湯了,寫自己啊」。

我開始寫自己了,可是還沒看到癩子的公眾號,和上面的雞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泰國救援追蹤3:13名孩子爭分奪秒學潛水!希望趕在季風降雨前出洞
和田玉的前生今世 如何選購和田玉籽料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