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比利時的問題已經顯現,內部分裂是他們最大的困難

比利時的問題已經顯現,內部分裂是他們最大的困難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NO.583-比利時式內訌

作者:閑雲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眾所周知,在國際足壇,法國隊與荷蘭隊經常曝出球隊內訌的醜聞,哪怕是在世界盃的賽場上。大牌雲集的比利時隊,似乎也沒有逃過這兩個鄰居的影響,隊內不時會傳出一些不和諧的聲音。

據說本屆世界盃

現場的中國球迷瘋狂支持比利時

只因球衣是同樣的番茄炒蛋

然而,不同於兩個鄰居的「錄像帶」與「鐵棍」式內訌,比利時內部的矛盾其實還帶有更深層的歷史和文化原因。雖然只是一個地緣小國,但比利時的國家構成遠沒有你想像得那麼簡單,一起來了解一下。

兩族相爭比利時

比利時的歷史其實相當複雜。由於這個地區比較小,和外界又沒有明顯的地緣阻隔,很容易成為周邊強權的一部分,因此先後由勃艮第、西班牙、奧地利統治。

比利時曾經的統治者們

一直到18世紀末,法國人趕走了哈布斯堡家族,這裡成為了法國的地盤。1815年,拿破崙兵敗滑鐵盧,比利時又被交給了荷蘭以遏製法國的影響。直到1830年,受當時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信奉天主教的比利時人把荷蘭的新教統治者趕下台,自己當家做主了。

比利時曾經的統治者

可見,在比利時獨立之前的歷史上,法國和荷蘭都對它有著深遠的影響,這造成了它與生俱來的分裂屬性。

荷蘭與法國之間的比利時

比利時全國可以被大致分為四個地區,通行三種不同的語言:北部靠近荷蘭的弗拉芒地區,官方語言是弗拉芒語(可認作是荷蘭語的一種方言);南部挨著法國的瓦隆地區,通用瓦隆語(與法語差別極小);還有一小塊從德國獲得的領土,民眾說德語。

以弗拉芒語、法語和德語為母語的人口分別約佔總人口的58%、41%、1%。一個國家,三種語言,難免會在各種場合產生不便甚至誤會,進而導致矛盾。

交界地帶相對複雜一些

具體到比利時足球國家隊內,不同於其他國家球隊內的小派別,比利時隊內的派別是以母語來劃分的。只有少數球員如隊長孔帕尼能同時講法語和弗拉芒語,很多球員相互之間如果不說英語幾乎無法溝通。

哥幾個悄悄聊兩句法語

阿扎爾算是法語派的老大,維特塞爾、卡拉斯科和默尼耶是他的小弟。德布勞內則是荷語派的頭牌,這一派還有維爾馬倫、維爾通亨、阿爾德韋雷爾德和梅爾滕斯。門將庫爾圖瓦算是瓦隆和弗拉芒混血,除此之外,還有摩洛哥後裔費萊尼、查德利,剛果後裔孔帕尼、盧卡庫等。

曾經的比利時功勛教頭,出生在安特衛普的蒂斯有過一句話曾震驚全國:「千萬不要將瓦隆人徵召進國家隊,無論這名球員是多麼地優秀。」在他看來,瓦隆人儘管創造力豐富,卻像法國人那樣生性散漫,沒法恪守他所要求的戰術紀律(阿扎爾中槍?),不像弗拉芒人那麼嚴謹。

阿扎爾扎心了

一個國家隊內部有這麼多來自不同文化體系的隊員,在人數上勢均力敵,還互相看不起,隊內團結也就無從談起了。

而蒂斯這種政治極為不正確的言論也是比利時南北文化差異、相互爭奪權利的一個縮影。鑒於這種現實,比利時議會通過法律確立了一條東西向的語言分界線,以北為弗拉芒語區,官方通用弗拉芒語,以南為瓦隆區,官方通用法文,首都布魯塞爾則為雙語區。

為了政治正確,不偏袒任何一方,國家的領導人除了國王和首相外,內閣席位要兩族各佔一半。教育大臣和內政大臣乾脆為瓦隆和弗拉芒地區各設一位,傳統的三大政黨分裂成了兩種語言的六個政黨。

全國性的廣播、電視、發言要做到兩種語言並用。首都布魯塞爾的路牌要用兩種語言寫成,同一所大學也要分成法語部和弗拉芒語部。有時候,為了避免麻煩,甚至會直接使用英語。

要麼用兩種語言

要麼乾脆用英語

這是個什麼國家

就連比利時足球國家隊的首發陣容,也要盡量做到相對平衡。比如世界盃3-2戰勝日本隊的比賽,首發球員中瓦隆人和弗拉芒人的數量是一致的,都是四名球員,也真是難為主帥馬丁內斯了。

細心的球迷還會發現

阿扎爾踢左邊鋒

德布勞內就一定被安排踢右中場

南強北弱到南北平等

這種由法律保證的近乎絕對的平等給南北雙方的爭執暫時降了溫。但實際上,比利時的歷史可以說就是一部弗拉芒語和法語的爭鬥史,同時更是北方沿海弗拉芒地區和南方內陸瓦隆地區因不同地緣環境造就的不同發展方式和文化屬性差異的直接表現。

也就是在布魯塞爾

你能看到法語-荷蘭語和平共處

早在法國統治時期,法語被確立為唯一官方語言,並且獨立後也未作改變。究其原因,一是法語在十九世紀歐洲擁有超然地位,是當時最流行的語言,即便是遠在俄國的羅曼諾夫王室也要學一口法語以彰顯氣質。二是彼時靠近法國的瓦隆地區盛產煤鐵,又恰逢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得瓦隆地區經濟十分發達,而當時弗拉芒地區經濟卻仍以農業為主,沒有資本同南方叫板。

俺覺著吧

法語說不利索

笨豬傻驢什麼的

直到19世紀末,憑藉瀕臨北海的地理優勢,弗拉芒地區發展出了航運、金融和新興工商業後,弗拉芒語這才和法語一樣,獲得了官方語言地位。

而弗拉芒地區的新興產業崛起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當時比利時的國王——利奧波德二世。

我在國內可是很受歡迎的

比利時在當時屬於新興國家,國際地位很低,參與殖民競爭也很晚,很沒有安全感。利奧波德二世即位後,就一直想像其他列強那樣,也撈取一塊殖民地。他在位時曾組織參與了八國聯軍侵華,在天津佔下了一塊租借地。

蹭便宜的比利時

1876年,利奧波德二世以考察和開發非洲為名,組織了一個名義上為國際慈善組織的國際非洲協會。

然而,他卻藉此為遮掩,以個人名義霸佔剛果大片土地。他建立的殖民地名為剛果自由邦,實際卻實行殘酷統治,不僅在當地大肆掠奪橡膠、象牙和礦產等資源運回國內,還對居民進行有組織的剝削、壓迫和屠殺。

剛果對於比利時意味著什麼

象牙、橡膠、各種礦產

利奧波德二世統治剛果期間,殖民者會把黑人奴工的妻兒扣留下來,如果奴工完不成規定的任務,就會對他們的妻兒進行鞭笞、砍斷手腳等懲罰。有報道稱在二十年間剛果減少了一千多萬人口。

采不夠橡膠會被砍手腳

或者砍子女的手腳

不忍直視

殘酷的殖民經濟在1960年剛果獨立後還持續了一段時間。近百年來從剛果源源不斷運回安特衛普的象牙、橡膠和礦產等極大地刺激了沿海的弗拉芒地區經濟發展,賦予了弗拉芒人同瓦隆人叫板的實力。比利時這種南北共同發展又相互爭權奪利的格局也就這麼一直持續到現在。

全球84%的原鑽和50%的成品鑽

從安特衛普流向世界各地

圖為《血鑽》海報

而非洲殖民地里的部分居民,則在現代迴流比利時,並定居於過去的宗主國。這些人的後代,就成為了比利時隊中非裔球員的來源。

二元國家的整合

比利時這種二元制的國家體制自誕生起就要面對語言的雙重性與地區間經濟不平衡的巨大挑戰,然而對比利時來說更為嚴峻的,是周邊的國際環境。

從地圖上不難看出,在列強環伺的地緣環境中,比利時無法獨善其身。正如波蘭人和立陶宛人,奧地利人和馬扎爾人的選擇一樣,比利時的兩個不同民族出於生存的考慮,唯一的合理選擇就是走向聯合。

英法德三大列強都是比利時的鄰國

對於隔海相望的英國人來說,比利時是一個被他們打入德法之間的楔子,也是其大陸均勢策略在西歐最重要的棋子。想要玩好離岸平衡手,就必須要保證比利時的中立地位。一旦讓法德之中任何一個得到比利時,另一方就很難阻攔對手,進而會在歐洲大陸上產生一個統一的力量對抗英國。

以鄰國德國和法國的視角來看,比利時也佔據極為重要的戰略位置。一方面,德國工業的心臟——魯爾區,和法國首都巴黎,都在距離比利時邊境二百公里的範圍內。即使不能控制比利時,也要盡全力保證比利時的中立地位,以保障本國核心區的戰略安全。

德國魯爾區與法國心臟巴黎之間

另一方面,由於德法陸地邊界上有萊茵河與孚日山脈作為屏障,且雙方還經常在邊境線附近修築密集的堡壘和要塞(例如著名的興登堡防線和馬奇諾防線),而北部的德國-比利時-法國交界處卻是有利於部隊集結和機動的大平原,除了一些小河流外再無障礙。

法德邊界反而是雙方

最難突破的方向

所以雙方都大意了

因此,如果德法企圖以武力整合歐洲,比利時就會不幸地幾乎必定淪為向另一方發動進攻的跳板。最著名的成功案例,就是二戰時期的曼施坦因計劃,德國裝甲機械化師快速通過比利時盧森堡交界處的阿登山區,直搗法國腹地。

馬奇諾防線,正面很堅固

但如果從北邊繞過。。

(也只能從北邊繞過)

好在二戰結束以後,(聯邦)德國和法國盡釋前嫌,選擇聯合西歐諸國,以歐盟的方式整合歐洲。這不僅讓比利時的地緣環境大為改善,更是藉此駛入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在歐盟的框架下,比利時通過區位優勢和多邊合作,以及不俗的工業基礎,發展出了相當發達的國民經濟。

極其繁榮的低地三國

蹭著萊茵河下游福利

彷彿是歐洲的上海

在這種經濟發展和外部環境都很穩定的態勢下,瓦隆人與弗拉芒人雖說也會不時鬧著要獨立,但目前也僅僅停留在口號上而已。

布魯塞爾被稱為歐洲首都

但說實話這和比利時在歐盟的地位沒什麼關係

只是因為離巴黎和柏林都不太遠

希望瓦隆人和弗拉芒人就像兩口子過日子那樣,有爭有吵,但一直向前吧。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葡萄牙就這麼輸給了摩洛哥?這不可能啊 | 地球知識局
你只有一條路離開毛坦廠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