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陸軍內部培訓文書:當「中國通」的10個必備素質

日本陸軍內部培訓文書:當「中國通」的10個必備素質

1944年1月,日本天皇裕仁的末弟三笠宮崇仁,奉命從南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回國。

臨走,司令部請他為部內佐尉級軍官進行一次教育培訓,也作為他在該部當參謀1年來的工作總結和離別感言。

(三笠宮崇仁,1915-2016)

由於是皇族身份,三笠宮在發言時痛指陸軍積弊,說了許多日本陸軍都清楚又不敢說的話,同時總結了當好一個「中國通」應注意的方法和素質,所以這次培訓即重要又敏感。

三笠宮一走,此文稿即被視為「危險文書」,當即銷毀。

50年後,日本紀念「終戰」50周年時,被人在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扒出來曝光,其名為《棉鐵集》,大意如下:

(鬼子在南京的合影)

1.日本對華政策與英美不同

英美對華如棉花,日本對中國如鐵。

棉花浸水難以察覺,而離開水時浸滿了水。

鐵對水的威壓令人「難耐」,離開水時,所沾水量,不過數滴耳。

2.對華經濟合作原則

如果用華而不實來比喻,英美對華是「舍華求實」,而日本對華是「捨實求華」。

如果用雞和蛋來比喻,日本的經濟政策威脅了雞的生存,做的是殺雞取卵的「蠢事」。

3.對日民怨的原因

歐美各國與中國民眾交往,民眾可從他們那裡獲得利益,所以不產生怨恨。

而日本把中國民眾置於對立的位置上,當做「榨取的對象」,所以雖然中國「官員」常常換,但日本「總是被認為幕後操縱者」,成了民怨的對象。

4.對華「支援」要領

如操縱木偶戲,要讓觀眾沉醉於木偶表演,目不轉睛,如痴如醉,忘記幕後主人的存在。

5.對偽政權

如果他們總是背向中國民眾,只熱衷於曲意逢迎日本人,「則政治上的進步是不可期待的」。

6.以前的錯誤

日本對中國「雖懷有善意」,但不聽取病人的自述,就自以為是地頻頻下藥,這是賭博式的治療,導致14年了,其病情不但沒有治好,還有惡化的趨勢。

7.辦事渠道

日本的政治是白天在辦公桌上的鉛字中產生的,中國政事要當家務事來辦,晚上在私宅的麻將桌上解決。

8.人員素質

什麼樣的人適合在中國幹事?

了解中國官場特質,「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的人,精明、細緻而有耐心的人,容易與中國人親近的人。

把他們設為「緩衝地帶 」 ,在他們後面設置「純正的日本客廳」。

9.宣傳技巧

如果「投降票」、「勸降書」之類的宣傳,即便是很愛錢財的部隊,看到「投降」二字,為了顧全面子也會繼續抵抗。

正確的做法是,把「投降票 」 改為「和平票」,把「勸降書」改為「勸告敦睦書」。

10.方法論

中國人趕牛羊牲畜,總是在後面驅使,揚鞭使他們自由前行;而日本人總是在前面拉著韁繩走。

對華新政策,要把以前稱之為「指導」的「拉」的方法,改變為「支援」的「推」的方法。

(戰後的崇仁曾為侵華向中國道歉,這是晚年的崇仁)

做此次培訓時,三笠宮28歲。1995年此文稿被人在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資料堆中發現時,他已80歲。

他回憶當時的心情:對戰爭的「欲罷不能」,「總得找個辦法來結束戰爭」。

1944年,日本深知在中國陷入泥潭,如何抽身困擾著天皇。

「對華支援新政策」的提出,對中國方法論的改變,「木偶說 」 、「客廳論」、「和平幌子」的提法,都是換湯不換藥,反映了當時惶恐心態。

但不管如何改變,他們侵略的出發點一直未變,他們始終沒有意識到侵略不應該發生,侵略是錯誤的國策。

這是他們真正應該反悔的。

===================

文獻參考: 《三笠宮反省文書》(抗日戰爭研究,1995-06-3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春讀傳 的精彩文章:

13歲男孩結婚,能讓妻子懷孕嗎?看看這個日本人乾的事
卡扎菲美女保鏢被美軍抓獲後,下場太慘,第一張圖片我就憤怒了

TAG:飛春讀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