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兄弟親情泯滅,在玄武門互相廝殺,誰該對這場慘劇負責

李世民兄弟親情泯滅,在玄武門互相廝殺,誰該對這場慘劇負責

原標題:李世民兄弟親情泯滅,在玄武門互相廝殺,誰該對這場慘劇負責


對,李淵實在應該對「玄武門兵變」負最大的責任。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咱們需要先說明一下。咱們分析的依據是《舊唐書》《新唐書》《唐會要》《資治通鑒》這幾本公認的正史。有人說,「玄武門兵變」的事,李世民當皇帝後,篡改了不少史料。正史記載的,也不一定是真的。但是,這也只是一種猜測,不能作為討論的基礎。


(李淵劇照)


為什麼說「玄武門兵變」,李淵要負最大的責任呢?


第一,李淵根本不控制兒子們的兵權。歷朝歷代,都會非常小心地切斷皇室成員(尤其是皇帝兒子們)與軍隊之間的聯繫,害怕的就是皇室成員擁兵作亂。皇帝一般都會讓他們當一個富貴閑王。需要他們帶兵打仗的時候,才會把軍隊交給他們。打完仗後,又會把兵權從他們手裡收回來。

我們來看看李淵是怎麼做的。一是他當皇帝後,並沒有收兒子們的兵權,尤其是沒有收李世民的兵權。二是史料記載:「太子、二王出入上台,皆乘馬、攜弓刀雜物。」就是說,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可以隨便帶著武器出入皇帝的寢宮。這在其他朝代,也是不可想像的。顯然,李淵的角色還沒有轉變過來,還是他當唐王時候的思維。三是皇子和大將們整天廝混在一起,尤其是李世民,和所有的大將都來往密切,李淵竟然不聞不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要是放在其他朝代,這就是皇子「交通外臣」,發現了這種情況,皇帝都會認為他們圖謀不軌,一定會嚴厲處罰他們。可李淵沒這麼做。


李淵不控制皇子們(尤其是李世民)的兵權,這就為他們發動兵權,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



(李世民劇照)


第二,李淵在太子問題上態度搖擺不定。李淵已經立李建成為太子了,而且李建成又沒有犯什麼大錯,李淵就該堅定地維護李建成的太子地位。但是,據史料記載,李淵曾兩次對李世民說,要改立他為太子,兩次李世民都推辭了。

有人說,這段史料很可能是李世民動過手腳的。但沒有根據。如果李淵真的兩次說要改立李世民為太子,這基本上就是「挑唆」自己的兒子們拔刀相向。


一方面,這讓李建成非常忌憚李世民,不除掉李世民,他的心任何時候都惴惴不安。另一方面,李世民覺得自己功高,江山都是自己打下來的。因此,兩人才會越鬧越厲害,最後到實在兩不相容的地步。


第三,李淵性格柔弱而多變,找不到協調各方關係的辦法。在玄武門兵變前,朝廷內外有五股勢力:李建成加李元吉、李世民、李淵的後宮、文官集團、武官集團。當時,李建成加李元吉、李淵的後宮、文官集團是一派;李世民、武官集團是一派。這兩個派別,為了各自的利益,反覆不斷地互相構陷傾軋。李淵是這樣做的,誰要在他面前說對方不對,他就很生氣,批評對方。但是,當受批評的人辯解以後,他立刻又原諒了。既不能及時解決雙方的矛盾,又不能有效遏制各自在內心裏面越堆越多的怨氣、戾氣,致使矛盾不斷地升溫。



(李建成劇照)

比如在玄武門兵變之前,李世民向李淵告發太子與後宮淫亂。李淵竟然想到把他們找到一起,通過對質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是能解決的嗎?咱們看後期努爾哈赤聽說他的後宮與他的兒子由淫亂行為是怎麼做的,就明白了。


李淵荒唐的對質辦法,也就給了李世民發動兵變的機會。


正是在李淵的混亂管理下,李建成、李世民最後走向不可收拾,玄武門之變發生了。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唐會要》《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朱棣下令在全國抓捕尼姑,真與他親生母親有關嗎?其實另有來頭
司馬懿家族結束了動亂,實現了統一,為何後世對他們評價不高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