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盛京 | 奉天城韻之宗室回遷,嘉慶帝的復古運動
原標題:傳奇盛京 | 奉天城韻之宗室回遷,嘉慶帝的復古運動
版權所有:瀋陽市旅遊委員會 未經協議授權 禁止轉載
宗室回遷,嘉慶帝的復古運動
自清軍入關,東北作為龍興之地,設立禁封政策,大批土地不允許私自開發耕種,隨著乾隆年間封禁政策的失敗,到東北種地、為旗人地主當半年「打工仔」,逐漸成為關內農民的一種生計。在嘉慶時期已經設立了岫岩、新民、昌圖三廳,廣大漢人流民逐漸在東北漸漸取得了優勢,漢民的勢力,逐漸沖毀了「龍興之地」的「龍根」。如何保住這塊「龍興之地」的淳樸?
一直生活在父親身後的嘉慶帝顒琰,從未能走出他父親強大的陰影,即便是在處理朝政上,也是亦步亦趨地跟在父親的腳印里。甚至在安排京城內的閑散宗室,與保護好「龍興之地」,這一項與盛京關聯最大的舉措,都因循其父的步履。
努爾哈赤的父親、顯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孫為清朝宗室。他們腰系黃金色帶子,俗稱「黃帶子」。在150年前左右,他們祖先是跟隨順治皇帝「從龍入關」的,駐守在北京城內外,為官為宦,享受國家優厚的待遇,過養尊處優的閑散生活。但隨著年代久遠,人口繁衍,吃閑飯室越來越多,一大批人再沒有官可做,僅靠有限的「皇糧」,再也無法維持生活了。一些人不甘心貧窮,便倚仗宗室的特殊身份,與壞人勾結,時時做出一些不法事來,成為京城裡難惹、難管的一批人。為了這批人的生計,歷代皇帝都給予了相當照顧,但到了嘉慶皇帝時,國力減弱,再沒有錢能供養他們了,不得不設法解決。
有一次,嘉慶皇帝在讀其父乾隆皇帝《盛京賦》一詩時,受到啟發,感到祖先肇業東土,創業盛京,做出一番大事來。東土為大清根本,應有族人去維護、開發。這些人就應該從族人里選,為此,他決定把京城中一批無官、無業的窮困宗室遣送回盛京去,讓他們來做這件事。每十年遣送一批,這樣不是既可以解決京城宗室問題,又能加固大清的根本嗎!他下旨讓京城管宗室事務的宗人府去籌辦此事。同時,命盛京將軍及早解決安置宗室的有關事宜。經過宗人府一番調查、挑選,共選出70戶,可以遣放回盛京。計劃從嘉慶十八年(1813)秋天開始,分三批遷回盛京。
嘉慶十八年(1813),有57戶愛新覺羅家族的宗室成員,從北京城遷回陪都盛京。這些人在盛京城小東門外修建了一個小小的「政治特區」,這裡有80棟獨立的「別墅群」,另外還有大官衙、文廟、武場等建築。
這是顒琰的一塊民族實驗田,這卻無異於57個宗室家庭的末日。北京城裡謠言不斷,無職無業的宗室們人心惶惶。這些年來,從北京遣送到盛京的宗室成員,各個都是潑皮無賴,貪污瀆職之人:恩福因醉後用碗片自割頭皮,之後訛賴鄰居妙元寶的錢財;恆伯在內蒙古做官期間,偷挖官煤;桂芬在祭祀的時候讀錯了祭文……顒琰更提示宗人府,如今的宗室犯罪,竟然已發展到了扳折官廳槍架的地步,宗人府必須嚴格管理,必要的話遣送更多的宗人去盛京等東北城市。
告別閑散生活,變賣自己的家產,告別兄弟姐妹,回到盛京那個天寒地凍的地方,這與發配有何相異?一個被挑中的宗室成員果敏,還有自己不薄的家業,竟然也被勒令變賣家產離開北京。他最終選擇了以自殺來抗議。不過嘉慶還是發放了一萬兩銀子,將剩下的宗室們硬性遣送到了盛京城。
在嘉慶帝顒琰的親自安排下,移住盛京的宗室得到了很好的安置:每戶分得住房一所(每所正房三間,廂房四間,大門一間,院牆南北八丈,東西寬八丈,周圍大牆南北長九十六丈,東西寬七十六丈);撥給土地三百六十畝,這些土地移住宗室並不直接耕種,而是由盛京將軍衙門飭令各城旗署代租,每戶年得租銀二十一兩。此外仍照舊領取養贍銀,他們的子弟可進入盛京原設宗室覺羅官學接受教育。
嘉慶二十三年(1818)顒琰第二次東巡到盛京小東門外的宗室營時,曾經自豪地作詩一首:
宗室繁滋戶口盈,移居舊國建新營。
水深土厚人增壽,俗朴風淳業有成。
篤念墳榆修本務,掃除花柳漾間情。
二陵北峙雲仍眾,福蔭潢源萬葉榮。
事實不像顒琰走馬觀花時看到的那樣樂觀。那些慣於奢侈、放蕩不羈的「龍子龍孫」,到了盛京又如何能「俗朴風淳」呢?宗室裕瑞初到盛京,即買有夫之婦為妾;宗室盛雲,謊稱腿疾,請假回京,隨後無限期地住在北京進行窩賭;宗室勒喀明阿,多次強姦婦女,民憤極大;宗室福清泰私自回京,被罰養贍銀一年,交宗人府責處二十板,再押還盛京。
顒琰一廂情願想通過設宗室營來安置閑散宗室子弟,減輕朝廷負擔。「盛京為大清風化之基本。」但是,這些宗室雖移住盛京,卻在腐蝕這座城市的根本。他們過著貴族階層的生活,成為這座城市高高在上的空中樓閣,成為這座日益多元、日益繁榮、日益腐化的城市中的一個小部分這種復古運動的意義如此輕薄,以至於它在清朝的歷史上也只此一次。
※傳奇盛京 | 奉天城韻之金國美女,難以自棄的傾城容貌
※傳奇盛京 | 奉天城韻之薩爾滸之戰,明清之交的歷史拐點
TAG:瀋陽市旅遊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