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夏日觀劇 Follies·富麗秀

夏日觀劇 Follies·富麗秀

"Before it goes, I felt an urge to see you one last time.

A final chance to glamorise the old days

- stumble through a song or two,

and lie about ourselves a little."

富麗秀 (Follies) 是著名英語音樂劇劇作家史蒂芬·桑德海姆(Stephen Sondheim)的作品,設定在70年代的紐約。當爵士時代最具有代表性的Weismann劇院即將被拆除之時,當年在劇院表演的美麗姑娘們也已年過半百。於是,他們決定在劇院被改造為辦公樓之前,再最後演出一場「Follies (富麗秀)」,為自己當年的傳奇經歷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Weismann劇院的大招牌

"Glorifying The American Girls"

作為一場爵士時代的群像音樂劇,Follies是一場「與過去對話」的視聽盛宴——桑德海姆千迴百轉訴盡心事的作曲和歌詞,華麗的著裝和布景,都讓觀眾對那個時代產生了無端的懷念和嚮往。即使客觀來講,Weissman girl表演的年代正處於混亂動蕩的兩戰期間,但她們所代表的樂觀積極、向死而生的態度,給戰後的美國帶來了一絲清風。

飽經戰亂的人們需要Grand Spectacle,它的產生和消亡都值得紀念。

Stephen Soundheim - "Beautiful Girls"

Follies的開場就是一眾穿著爵士時代誇張戲服的Weissman girls在劇院的斷壁殘垣之間翩翩起舞,等他們跳完了,一眾年過半百的Weismann girls和當年的劇院工作人員們陸續上場,觀眾們才會意識到,那些開場的女孩兒們是這些老人們的閃回。Weismann girls像當年一樣款款走下樓梯,端著酒杯與許久未見的舊日好友們寒暄。

站在樓梯上的Weismann Girls

他們之間的對話拼出了這個劇院和演員們所經歷的日日夜夜,每首歌都描繪著她們當年的萬眾矚目,以及劇院衰落後她們各自的拼搏與掙扎。在Weismann Girls和她們的丈夫唱歌時,他們年輕時的自己也分別由不同的演員扮演,在他們背後站立、躊躇,將懷舊和「與過去對話」的主題表達得淋漓盡致。

年輕的Phyllis和Sally在後面看著她們三十年後的重逢

經過一番抒情之後,劇情的發展漸漸聚焦在了四個主角身上:Sally, Buddy, Phyllis 和Benjamin——兩位處於焦點的Weismann girl和她們的丈夫,四個人的過往也抽絲剝繭一般地露出眉目。當他們一杯接著一杯漸漸喝醉之時,舊情一點一點也浮出水面,橫亘在現實和兩對夫妻之間。由年輕演員扮演的、三十年前的四個人也站在舞台的側面和後面,稚嫩又迷惑地看著舊日的密友針鋒相對。

往事如陰翳,明裡暗裡,緊緊跟隨,就像年輕的自己永遠站在舞台的後面,與漸漸老去的自己藕斷絲連。而能否與過去、與現實和解,變成了這群曾經風光一時的中年人所面對的、當下最尖銳的問題。

年輕的Benjamin (Ben) 和Buddy

等到四個人嘈雜地吵作一團之時,我的內心其實是非常期待戲劇結束的,因為我一直喜歡快刀斬亂麻的悲劇,戛然而止又回味無窮——酒精的作用讓幾位主人公釋放出自己內心的野獸,他們的未來和關係變得飄忽,而最終歸向何方,戲劇的結局又不能給觀眾答案,簡直是(我個人認為)最讓人意猶未盡的結尾法。

和過去的、現在的自己吵作一團的四位主角

然而,這部劇的幕後人員們顯然不這麼覺得,因為他們在四個人爭執的最高潮直接切換到了一場真真正正的「富麗秀」之中,一首Loveland再加四首內心獨白,把「音樂劇」的體裁發揮到了極致。

Time stops, hearts are young,

Only serenades are sung.

In Loveland,

Where everybody lives to love.

而與此同時,我們也能看出「酒精」這個元素的應用範圍。人們常說「酒後吐真言」,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能看到喝了酒的Sally和Ben舊情復燃,一邊唱著歌一邊吻在一起;能看到半醉半醒的Phyllis拋棄了Ben,冒冒失失跑去勾搭端酒的小鮮肉;能看到Buddy喜新厭舊地唱出自己對Margie的迷戀......酒精彷佛將藏在和睦表象下的醜陋現實一一揭露。

"I"m getting married, and I"m going to live forever with the man I love..."

但是,在兩對夫妻的婚禮序曲之時,我們所看到的也是兩對絕對快樂的夫妻,他們願意為對方付出一切,並不像四個人吵作一團時只剩下滿腹的怨聲。

——年過半百的Sally以為Ben是自己唯一的真愛,Phyllis忘了自己深愛過Ben,Ben以為自己從未愛過任何人,Buddy以為自己只剩下Margie。然而呢?酒精上頭的他們誇大了一切,現身說法的回憶告訴他們,愛是存在過的,只是他們忘了。

"You will love tomorrow" 婚禮片段

可以說,酒精的設定讓敘事者變得不再可靠,而就是這種敘事和感情表達的不確定性,才讓劇情和感情的表達更加耐人玩味。夢醒之後,所有因酒精而起的懷舊和懷疑也一點一點蒸發乾凈,主角們也摒棄了回到過去的美好幻想,接受了平淡的現實。

***

"天黑的時候,人是會自私的。

天一亮,我們就都回來了。"

說到這裡,想說說Sally、Phyllis和Ben的關係。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對Sally和Ben來說,越是錯過、得不到的,就越值得回味和追隨;越是遙遠的、記憶不真切的,他們越覺得美麗,進而迷戀和懷念。

(每個人不都是這樣嗎?)

所以,他們抓住了那段曇花一現的愛情反覆咀嚼,彷佛兩人結婚,故事就能完美收場。在這個懷舊大行其道的年代,人們都忘記了自己執著的是什麼,包括這部主打「追憶」的《富麗秀》,也是依靠著人們的復古情緒來抒情的——只是它通過「懷舊無益」的間接表達,進行了一場完美的自我解構。

"Don"t you leave me, Ben...I"m gonna kill myself"

第二次看Follies的時候,聽到Sally喋喋不休地說著自己的過去時光,激動地和每一個人描述自己在三十年後再次回到Weismann劇院有多麼開心,我的鼻子一下就酸了——無論是她和Ben曇花一現的愛情還是萬眾矚目的過往,都她記憶里最好的年華,都是她夜深人靜之時拿出來細細回味的過往。然而呢?別的人都放手前行了,只有她還守著這段回憶而已。

"You said that you loved me, or were you just being kind?"

她就像是從記憶之河裡撈星星的孩子,拎著一籃溫吞的倒影不知所措。

憑藉我對爵士時代的熱愛,Follies真是太對我的胃口了,不僅讓我在斷壁殘垣里窺到了二十年代的流光溢彩,也讓我在繁華的假象里感受到垂垂老矣的無力和現實的寒冷刺骨。

因Follies場面宏大,自71年首演之後復排的場次屈指可數。然而,15年後它又回到倫敦西區了!(上次倫敦復排已經是2002年的事了...)前幾天剛剛得知今年九月還有場次,所以我會努力去現場的!回頭看成了再寫個小Repo

歡迎關注我們的碎碎念基地

一凡(@mionemrys)

目前在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讀電影、比較文學和藝術史。所讀專業即愛好,也喜歡科幻、戲劇和翻譯。最喜歡的科幻是Doctor WHO。沉迷倫敦西區和各種畫展影展,想成為文藝界的polymath。所得打賞會變成戲票和貓糧,打賞的金主們可從後台索取獨家橘貓美照並進行雲吸貓活動

(點擊「喜歡作者」就可以了誒嘿x)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esthetes喵與玫瑰花 的精彩文章:

TAG:Aesthetes喵與玫瑰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