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茗茶紫砂:於往來談笑間顯露那一絲清雅

茗茶紫砂:於往來談笑間顯露那一絲清雅

GIF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

明晚期的江南地區,農業、手工業日趨繁榮。生產力的發展,使得商品流通和貿易空前活躍,從而使商業文化日益多姿,異彩紛呈。

但這一時期的政治又相當腐朽,大批文人雅士對朝廷感到無比痛心與失望,特別是以士大夫為代表,自身又是高知份子的政府官員,他們選擇放縱自己,轉向閑雲野鶴般的生活,寄情於一景一物、一花一草,以此來表達「格物致知」的內心情懷。

紫砂壺正是由於他們的參與,才從日用陶器中獨立出來,自成一派,形成較完整的工藝體系,一舉奪得了「茶壺以砂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之氣」的美譽。宜興紫砂壺由於制砂玩壺者甚多,在歷史長河的演變中可謂群星閃耀、熠熠生輝。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在數百年間不斷推動著紫砂文化的延續與發展。

供春

明正德嘉靖年間人,為宜興進士吳頤山的書僮,由於長期受到文化的熏陶,因而對審美有著極高的要求。他曾仿照金沙寺旁大銀杏樹樹癭的形狀,做了一把壺,刻上樹癭的花紋燒成之後,古樸可愛,很符合當時文人「丑極」亦是「美極」的獨特審美意境,於是在文人圈赫赫揚名,所做之壺也被稱為「供春壺」。作為宜興紫砂壺的開山鼻祖,供春是公認的紫砂壺之源。

「供春」款 段泥樹癭壺

時大彬

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人,是當時制壺名家的傑出代表。他在紫砂泥料中摻入砂粒,開創了調砂法制壺的先例,達到了「砂粗質古肌理勻」的情趣古樸之美。他一改供春「斫木為模」的制壺法,首創打身筒和鑲身筒成形法,由此確定了制壺的基本方法,實為制壺法上的一大飛躍。後聽從陳繼儒等文豪的建議,改大壺為小壺,奠定了紫砂壺的審美方向,使之成為文人案頭可以把玩的「文房清供」,把情趣引入壺藝,提升了紫砂壺的文化內涵,把紫砂壺推到了一個新的藝術高度,故被後人尊稱為紫砂藝術的一代宗匠。

時大彬

如意紋蓋三足壺

無錫市錫山文管會藏

時大彬 僧帽壺

香港茶具文物館藏

陳鳴遠

清康熙年間人,開創了壺體鐫刻詩銘之風,款式健雅,有盛唐遺風。陳鳴遠多才多藝,制壺技藝精湛全面,又勇於開拓創新,善於製作瓜形壺、蓮子壺、松段壺等自然型紫砂壺。他製作的許多案頭陳設,都將自然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使紫砂更具觀賞性和文化內涵。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曾詩云「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饑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兩三寸水起波濤」,可謂是對其的盛讚了。

陳鳴遠 像生壺

陳鳴遠南瓜壺(清康熙)

2016年嘉德春拍3320萬元成交

陳鳴遠 東陵瓜壺 南京博物院藏

陳曼生

清道光年間人,書畫家、金石學家,「西泠八家」之一,公認的文人壺開創者。他曾聘請當時制壺名家楊彭年制壺,自己在壺上題詩繪畫並刻之,一氣呵成,倡導「詩文書畫,不必到家」,但必須要見「天趣」的理念,可謂對壺界的兩大貢獻。第一大貢獻,把詩書畫印和陶藝結合,用竹刀題詩刻畫;第二大貢獻,憑自己紮實的文化功底和天賦,設計出諸多新奇紫砂壺款式,於是乎「曼生十八式」凌空出世,讓人嘆為觀止。他利用紫砂壺和書畫藝術的結合,到達了一個清新獨特、天馬行空的新境界。

曼生石瓢(清)

陳曼生刻 楊彭年制

香蘅款紫泥粉彩泥百衲壺

2017年西泠春拍

1449萬元成交

梅調鼎

清同治光緒人,海派書法家,日本稱其為「清代王羲之」。他曾聘請當時制壺好手何心舟、王東石等人,在寧波慈溪林家院內,創辦浙寧「玉成窯」。因都是書畫名家參與設計,品位甚高,以製作茶壺、水盂、筆洗等文房私人訂製用具為主,均為精品,「玉成窯」所出是公認的文人壺又一巔峰。正所謂「千年紫砂,綿延至今,雅俗共賞,文化先行,前有陳曼生,後有梅調鼎」。

玉成窯

何心舟制三足壺

玉成窯

何心舟制參湯壺

顧景舟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新中國紫砂七老之一,被譽為紫砂泰斗、一代宗師。他的壺藝技巧精湛,取材廣泛,是近代最有成就的陶藝家,聲譽媲美明代時大彬。1956年被江蘇省政府任命為技術輔導,帶出了一大批現在如雷貫耳的大師,如徐漢棠、高海庚、李昌鴻、沈遽華、吳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博覽會,力求把紫砂藝術推向全國、推向世界。1948年,和書畫名家胡湖帆、唐雲、江寒汀等合作的五把大滿瓢,堪稱紫砂文人壺的第三次高峰。

顧景舟

如意仿古壺

顧景舟

牛蓋洋桶壺

顧景舟

大提壁壺

要保證紫砂壺的品質,首先泥料必須產自宜興原礦,因為宜興紫砂是獨特礦脈,內含石英、雲母、赤鐵礦和黏土,可塑性強,成壺後雙向氣孔,顆粒對沖,泡茶透氣不走味,長期使用,茶汁填充,光鮮亮麗,真可謂「人間珠玉安足取,不如陽羨源頭一丸土」。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在使用功能前提下,茶壺必須有深化藝術的欣賞把玩功能,也就是文化內涵功能,二者合一,才是實用與文化的完美結合,歷朝歷代的名壺皆是如此。

時朋、陳仲美、惠孟臣、邵大亨、黃玉麟、俞國良、程壽珍、朱可心、吳雲根、裴石民、王寅春、任淦庭、蔣蓉等,每一位紫砂藝人都在自己的一方壺中天地中,為紫砂藝術添磚加瓦,做出自己的貢獻,同時也在歷史長河中樹立起屬於自己和紫砂文化的豐碑。

當代的制壺大師也都開始舞文弄墨,做壺人成了文化人。一些文壇大匠也開始做壺,如韓美林、張宇智、范曾等,文化人成了做壺人。他們互相因果,使宜興紫砂壺市場百花齊放、碩果累累。

紫砂與文化的結合,是哲理與人文的交融,猶如謙謙君子,妙齡佳人,顯示懷古幽情,人文雅志,書寫著一段段紫砂藝壇的傳奇。

龘藏深知紫砂的珍貴和魅力,同時也想讓更多的人看到紫砂的歷史文化積澱,於是,轟啪的紫砂拍場已整裝待發、迫不及待了!

2018年7月9日晚21:00

龘藏轟啪首獻紫砂拍場

璞紫渾金 邀您來鑒

拍品提前看

01

當代 江成 梅報春

【壺名】當代 江成 梅報春

【尺寸】壺約21*13*13.6cm;

杯約10.3*7.4*5.3cm

【容量】壺約750cc;杯約120cc

【鈴印】壺底款「江成制」;壺蓋款「江成」;

壺把款「江」;杯底款「江成」;

(附作品收藏證書)

【泥質】紫泥

【作品賞析】採用產於宜興黃龍山礦脈的紫泥,經江成大師全手工塑就而成,簡樸渾厚,裝飾以簡托繁,兼韻大氣典雅。整套一壺四杯,以梅花報春為題, 壺身顯雞心型,高足線,高頸箍以母子線相吻合,攀梅花枝梗作嘴、把、鈕。枝和節疤布置合理,伸展自然,暗香浮動,老乾新枝,爭奇鬥妍;花分正、側、背、偏,或含苞、或怒放,把梅花「一樹獨先天下春」的頑強精神,刻劃得淋漓盡致。此作巧妙的運用雕鏤和捏塑等多種手法,生動地表現了梅花不畏風霜嚴寒之英姿,端麗穩重,法度諧宜,生意盎然,韻神俱佳。業內品評江成所作茗壺謂「理趣皆備」,其創作的眾多優秀紫砂精品代表作有「報春壺」、「雙清壺」、「龍頭玉鼎壺」等。

02

當代 潘國鳳 三足乳鼎

【壺名】當代 潘國鳳 三足乳鼎

【尺寸】約14.5*10.5*9.5cm

【容量】約380cc

【鈴印】底款「潘國鳳制」 蓋款「潘、國鳳」

把款「潘」壺內款「潘國鳳制」

(附作品收藏證書)

【泥質】原礦紫泥

【作品賞析】此款作品來自於國家級工藝美術師潘國鳳大師之手,具有高超的藝術水準。此壺壺體呈圓腹、下寬上收;短曲流、耳形柄;乳鼎鈕、三乳足,故稱為「三足乳鼎壺」、「三足乳釘壺」、「三足乳丁壺」。整壺豐滿、圓潤;線條挺括、流暢;色澤溫潤、細膩。壺身形體飽滿、渾圓如珠、光滑細緻,形若匏瓜;壺嘴、壺把、壺鈕與壺身搭配協調、比例勻稱,壺嘴一彎短流,出水有力,壺把流暢,力度感強,壺蓋設計豐腴,口蓋嚴密,壺鈕似乳,蓋於壺身之上,含蓄內斂;各部銜接不見痕迹、光滑自然、渾然一體,流暢的線條強化了律動感,極得顧景舟大師「三足乳鼎」之意蘊效果。

03

當代 王衛東 合歡

【壺名】當代 王衛東 合歡

【尺寸】約16*11.6*8cm

【容量】約260cc

【鈴印】底款「衛東制陶」蓋款「衛東」,把款「王」

(附作品收藏證書)

【泥質】紫泥

【作品賞析】作者王衛東先生,以顧景舟版合歡為原型,選用台西礦區較稀有的黑星紫泥製成,成壺色澤光潔純正,觸感細潤,顆粒豐富,充分體現了紫砂獨特的材質美。紫砂壺造型「方非一式,圓非一相」最難通過工藝手法體現一壺的神韻,時有功夫在壺外之理,此壺製作單純憑藉線條,的子、壺蓋、壺身、壺底渾然一體,壺嘴胥出蒼勁有力,與壺把相應成趣,猶如書法,起承轉合,一氣貫通。整體造型簡潔,古樸風雅。無論壺型還是名字「合歡」,都寓意吉緣和合,融樂歡喜。

04

當代 鮑國新 樹魂

【壺名】當代 鮑國新 樹魂

【尺寸】約19.6*8.6*15cm

【容量】約180cc

【鈴印】蓋款「鮑」「國新 」 把款「國新」【壺名】當代 鮑國新 樹魂

【尺寸】約19.6*8.6*15cm

【容量】約180cc

【鈴印】蓋款「鮑」「國新 」 把款「國新」

(附作品收藏證書)

【泥質】老段泥

【作品賞析】採用礦藏較為稀少的段泥,以仿製自然界中花草動物等原生形態為題材,造型別緻新穎,以一段樹樁為壺身、流、把皆為樹枝造型,首尾相互呼應,壺蓋與壺身以年輪為型,融為一體,嚴絲合縫,彰顯了精湛的工藝。整器做出樹樁瘦骨嶙峋的肌理感,滄桑古意,造型生動逼真,栩栩如生,頗有情趣,將仿生手法發揮到了極致。

05

當代 江建 掇球

【壺名】當代 江建 掇球

【尺寸】約16.5*11.2*12.5cm

【容量】約460cc

【鈴印】底款「江建」蓋款「江建」

把款「江建」

(附作品收藏證書)

【泥質】紫泥底槽清

【作品賞析】紫砂壺經典器型,「掇球」,疊加、摞起來的球。清代邵大亨首創,以大、中、小三個球體重疊而成。壺身大球,壺身中球,壺鈕小球,似小球掇於大球上。此壺按黃金分割線比例巧妙布局安排,三個圓球均衡,和諧,對比,勻正,利用點線面的巧妙組合,利用各種線形的有機結合,達到形體合理,構成後珠圓玉潤的完美性。

06

當代 李華義 南瓜

【壺名】當代 李華義 南瓜

【尺寸】約13.4*9.8*8.5cm

【容量】約300cc

【鈴印】底款「李華義」 蓋款「李」「華義」

壺內款「李華義」(附作品收藏證書)

【泥質】優質老段泥

【作品賞析】南瓜是紫砂經典器型之一。此壺瓜蒂鈕,壺身由八瓣筋囊組成,自上而下,筋線挺拔勻稱,瓜葉包裹出短彎流,瓜藤為耳形把,一枝瓜葉從把端胥出,鋪於壺身,瓜葉生動曲卷,一隻小瓢蟲靈活可愛,整體畫面和諧統一,生動形象。整器飽滿潤澤,蘊勢不露,突出了瓜果仿生器的自然之趣。

07

當代 朱建國 四方特葵

【壺名】當代 朱建國 四方特葵

【尺寸】約21*8.8*12.5cm

【容量】約500cc

【鈴印】底款「朱建國制」 蓋款「朱」「建國」

把款「朱」 壺內款「朱建國制」

(附作品收藏證書)

【泥質】紫泥

【作品賞析】紫砂制器一向有「一方抵三圓」的說法,方器的鑲身筒工藝決定了制器難度要遠高於圓器,方器的制壺周期基本為圓壺的兩倍時長。此壺取材自傳統葵方壺式,借鑒明式傢具簡潔、文雅的造型,壺體四方端正,線條方中寓圓,底部開犴門,給人以穩重大方之感。

08

當代 宋遠 玉宛

【壺名】當代 宋遠 玉宛

【尺寸】約12*8.6*6.5cm

【容量】約200cc

【鈴印】底款「宋遠」 蓋款「宋」「宋遠」

把款「宋」 壺內款「宋遠」

鐫刻:華角樹幡出深秀,魚中寓帛道平安

(附作品收藏證書)

【泥質】原礦青灰泥

【作品賞析】壺型出自晚清寧波玉成窯,以茶碾之造型轉化為茶器造型。壺蓋呈嵌蓋式,壺身口沿處攜刻吳昌碩石鼓文七言聯「華角樹幡出深秀,魚中寓帛道平安」道出了年歲已高,思鄉之情迴轉,寫信保平安之意願,文人之氣顯露無疑。

09

當代 徐夢潔 小南瓜

【壺名】當代 徐夢潔 小南瓜

【尺寸】約11.5*8*6.5cm

【容量】約160cc

【鈴印】蓋款「徐」「夢潔」 把款「徐」

壺內款:徐夢潔(附作品收藏證書)

【泥質】紫泥(薄胎)

【作品賞析】此南瓜壺用筋紋達到了南瓜的神韻,以瓜形為壺體,瓜柄為蓋,南瓜藤為把與嘴,兩頭露出,截面逼真,清晰可見。整體就像一個真實的南瓜放在面前,形象仿生,構思巧妙,取材自然,渾然天成。

10

當代 王丹丹 供春

【壺名】當代 王丹丹 供春

【尺寸】約12.6*8.3*6.9cm

【容量】約180cc

【鈴印】底款「王丹丹」 蓋款「王」「丹丹」

(附作品收藏證書)

【泥質】原礦段泥

【作品賞析】壺身是樹癭的外貌,樹皮紋理清晰可見,破裂的碎片非常貼近自然,壺把呈三叉狀,提拿方便,接二彎流,精巧胥出。壺嘴和壺把皆用樹枝的形態,老味十足,壺鈕似柿蒂造型。古老出神,整器樹紋褶皺滿披,滄桑生動。

11

當代 張洪明 一粒珠

【壺名】當代 張洪明 一粒珠

【尺寸】約16.5*10*8.7cm

【容量】約320cc

【鈴印】底款「洪明制陶」 蓋款「張」「洪明」

把款「張」

(附作品收藏證書)

【泥質】紫泥

【作品賞析】此器型敦厚飽滿,古樸大方,胖胖的三彎流壺嘴與胖圈把對稱呼應,再搭配圓珠鈕,整體凝重渾厚。線條收放自如,在身筒的飽滿圓潤,在弧度的自然優美,在整體上一氣呵成。原礦紫泥泥料的醇和,中和了器型的渾厚敦實之感,更添了一份古樸和美感,古厚動人。

12

當代 錢琴芳 清逸

【壺名】當代 錢琴芳 清逸

【尺寸】約16.5*9.5*10.5cm

【容量】約400cc

【鈴印】底款「師造化」 蓋款「錢琴芳」

壺內款「師造化」

(附作品收藏證書)

【泥質】紫泥

【作品賞析】壺身周正,挺拔高挑,以竹為題材,壺嘴壺把滴子皆為竹段形態,自然富有韻味,平直一線,出水流暢,一枝竹節環繞壺身,更添一份靈動。

13

當代 范暗生 仿古

【壺名】當代 范暗生 仿古

【尺寸】約13.5*9.3*6.8cm

【容量】約200cc

【鈴印】底款「范暗生制」 蓋款「范」「暗生」

把款「范」

(附作品收藏證書)

【泥質】小煤窯朱泥

【作品賞析】此壺造型古樸,端莊,做工細膩。壺從腹部處上下漸收。壺頸口與蓋唇吻合相密。雙唇有厚度。頸至上唇有收勢,使之有靈動之感。二彎流,耳形把,配合圓整,恰到好處。技藝超群,非同凡響。

14

當代 孫旭 小四方

【壺名】當代 孫旭 小四方

【尺寸】約12*7.6*6.6cm

【容量】約180cc

【鈴印】底款「孫旭陶藝」 蓋款「孫」「孫旭」

把款「孫」 壺內款「孫旭陶藝」

(附作品收藏證書)

【泥質】紫泥

【作品賞析】紫砂方器造型變化眾多,其中四方方器作品以形體優美,工藝嚴謹,氣韻生動,造型古樸,技法獨特而著稱。作品簡單而又富有創意,豐肩、腹 微斂,魚口流、耳形把,線條流暢、古樸大方,橋型鈕,壺蓋到壺身,每一處轉折線角圓潤明確清晰,工藝精細,更顯大氣。

15

當代 蔣永芳 櫻落

【壺名】當代 蔣永芳 櫻落

【尺寸】約13*9.3*7cm

【容量】約230cc

【鈴印】底款「蔣永芳制」;

蓋款「蔣、永芳」;把款「蔣」

(附作品收藏證書)

【泥質】朱泥大紅袍

【作品賞析】此壺為紫砂筋紋器中的經典壺式——菱花壺。壺蓋和壺身渾然一體,稜線凹凸有致,棱廓均勻秀挺,飽滿可愛。整器菱線自壺頂至壺底各成一線,相交與壺鈕成一點,壺底微內凹,折出一絲靈動。

16

當代 王逸飛 影瓢

【壺名】當代 王逸飛 影瓢

【尺寸】約11.7*9.4*6.8cm

【容量】約180cc

【鈴印】底款「王逸飛」;蓋款「王」「逸飛」

(附作品收藏證書)

【泥質】原礦底槽清

【作品賞析】本件拍品形制脫胎於傳統經典壺形「石瓢壺」。材質選用優質的紫泥底槽清調和少許段泥,用以增加壺身顆粒感及古樸氣韻,隨著後期長久泡養,必將渾厚大氣,端方動人。

啜飲茗茶,玩賞著手上的紫砂壺,口中有如飲甘泉入喉,把玩亦覺有餘韻在手,豈非人生一大樂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好的熟茶應該是怎樣的香氣和口感?
「隔夜茶」有毒不能喝,這是真的么?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