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成功沒有捷徑,但也有法可循

成功沒有捷徑,但也有法可循

GIF

遇見自己,見證成長

說起成功,每個人的回答都不一樣,「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但美國《財富》 500強企業著名的培訓導師,《成功心理學》的作者丹尼斯?韋特利卻認為真正的成功應該是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它需要我們不斷冒險嘗試,克服困難,整合利用資源,以及充分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通過這一系列的努力去實現成功。

韋特利不僅是美國非常受歡迎的勵志演說家,還是管理專家與暢銷書作家,他的著作頗豐,並多與成功有關,影響著數百萬人。為了幫助更多渴望成功的人,韋特利撰寫了這部經典的關於成功的書。

這本書雖然叫做《成功心理學》,但卻不是猛打雞血的成功學,也不是告訴我們成功的人有什麼心路歷程的雞湯合集,而是從心理學層面系統解答我們在成功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重新審視過往的一些觀念,為成功提供方法的實用書。韋特利重新定義了什麼是成功,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成功對於個人的意義,幫助我們用批判性思維看待自己的想法,認清問題的本質,了解自我,主張通過積極的思維,自信自律,以及有效的溝通達成目標。概括的講就是帶領我們去探索:「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我怎麼到達」三個關鍵問題。

01/ 我是誰

健康的自我認識,幫我們找到方向

古希臘智者在太陽神阿波羅的神廟門上留下這樣一句警訓:人啊,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的名言也恰是「認識自己,方能識人生」,可見認識自己多麼重要。可是怎麼才能認識自己呢?認識自己又和成功有什麼關係呢?韋特利認為認識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潛能是什麼,具備什麼能力,有怎樣的價值觀。尤其能夠回答出「我是誰」這個問題。

「我是誰」只有三個字,卻一直是哲學三大迷思之一,可見清楚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並非無跡可尋,事實上,每個人都對自己有一套看法,清楚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樣子,它影響著我們選什麼樣的工作,找什麼樣的朋友,怎麼和周圍的世界相處。這套看法需要從諸多方面去探索。

首先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強項和弱項。馬雲說過自己不會計算機,但可以請到計算機方面優秀的人才,他只專註自己擅長的事情就好。所以對自己的認識會決定我們用什麼思維看事情。韋特利認為成功的人擁有健康的自我認識,他們知道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是什麼,並最大化的發揮強項的價值,關注怎麼能把事情做好,相反,如果對自己的認識不健康,總會盯著自己的弱項不放,擔心這個自己做不好,那個出問題,惶恐不安,一路也將會磕磕絆絆,很難走到成功那一步。

知道了自己強在哪,弱在哪,就可以給自己造夢了。韋特利說:夢想是我們想要從生活中得到的一切。按照這個說法,每個人都有夢想。但不一定每個人的夢想都是自己的。我們常聽有的家長說:「我小時候,家裡沒條件,想學鋼琴、學跳舞,都沒有實現,現在我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去學這些。」像這樣的夢想就不是真實的。夢想應該是發自內心的,是你自己真正想要,不受別人控制的。這樣的夢想才有可能堅持下去。

當然,對自己價值觀的認識也是認識自己非常重要的一個途徑。價值觀幫助我們塑造對事情的態度,確定事情的優先順序,以及做決策的依據,為成功畫一條屬於自己的線。

02 / 我要到哪裡去

清楚目標,讓成功有依可循

康德曾說:「沒有目標而生活,恰如沒有羅盤而航行。」目標讓我們集中精力專註於重要的事情,不會被其他事所分心,也不會因為出現障礙就放棄。目標就像一個路牌,指引我們怎麼走。那怎麼設置目標才能有助於成功呢?韋特利認為這需要遵從 SMART原則:

S-Specific 具體性。目標要具體,讓自己知真的疼,的道如何下手。

M-Measurable可衡量性。目標要有衡量標準,知道做成什麼樣才算達成。

A- Attainable 可實現性。目標要能做到,落地。

R- Relevant 現實性。目標要與自己的價值觀,人格等一致,符合個人的現實情況。

T- Time-bound 時間相關性。目標要有開始和結束的時間點。

舉一個生活中的小例子:小 A定了學英語的計劃,每天背下 10個單詞、聽懂1條英語新聞, 6個月後,不看字幕可以看懂《老友記》,這樣的目標就是符合 SMART原則的。

03 / 我怎麼到達

6個行動指南,助你實現成功

這6 個行動指南分別是:自信與高自尊、積極思考、自我約束、自我激勵、有效的資源管理、構建健康人際關係的技巧。

自信與高自尊

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自信的人散發著一種魅力,也有自己的氣場。自信來源於哪裡呢?韋特利認為自信源於高自尊。自尊來源於兒童時期養育者愛我們的方式。

如果我們從養育者那裡得到的愛是無條件的,我們會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並欣賞自己的價值,注重自己的內在評價,有勇氣表達真實想法,願意與他人建立連接,接納自己的弱項,形成高自尊。

如果是有條件的愛,往往會造成低自尊的人格。低自尊的人容易對自己和成功都沒有信心,遇到問題或挫折就覺得自己失敗了。

低自尊的人通常會有一些標籤式的行為,比如擔心對方不高興,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很難相信別人、總覺得有問題會出現、很在乎別人的看法等。

低自尊就像成功道路上的一座大山,擋在面前。要翻過這座山,最重要的是接納自己,也就是發自內心的相信自己已經足夠好,值得被愛被尊敬,接納自己的所有。

怎麼做到接納自己呢?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去消除消極的自我形象。我們要承認自己的想法是扭曲的、不正確的,再去重新評估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去接受自己認為的缺陷,無條件的愛現在的自己及所有的一切。

另一方面不去和他人他事比較。有句話是「我們的煩惱大多來自鄰居」我們喜歡和身邊的人比較。比較不僅沒有帶來持久的幸福,反而可能進一步降低自尊。

積極思考

積極思考幫助我們更有信心的向著目標努力。很多時候我們的認知是扭曲的,這樣的想法對我們的幸福感和發揮潛力有很大影響。認知扭曲會有幾種類型:

1. 非黑即白沒有中間地帶。

2. 以偏概全,看到一棵樹就覺得看到整片森林了。

3. 過多關注消極方面:比如別人說你的字寫得真漂亮,你卻在想:我只是字寫得好,自己本身不值得別人誇獎。

4. 無掌控感:認為事事不受自己控制,有種無力感。

5. 責備自己:內向歸因,將過失攬在自己身上。

6. 過度關注自己:認為事情多少都和自己有關。比如同事們在一起聊天,說話的時候抬頭看了你一眼,你就覺得是在議論你。

7. 用同樣的思維想別人:認定別人像你一樣思考,覺得自己在別人心裡很糟糕。

8. 不合理推理:堅信自己的負面情緒反映了事實。這種也非常常見,你給另一半打了兩回電話,對方都給掛斷了,你特別生氣,覺得對方是不想理你,真實的原因你並不想去思考。

9. 放大事情的負面結果。比如你遲到了,領導提醒了你下次注意,在你看來領導針對你,對你有意見。

這些不合理的信念,常常會讓我們痛苦。這個時候就需要向自己提出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我這麼想是對的嗎?如果你希望達成目標,需要經常用這種批判性思維看問題,認清扭曲的想法。

認知行為理論提出了一個「 ABC模型」:

A( activating event)激發事件

B( belief)信念(分為合理 or 不合理)

C( consequence)結果

這個模型認為激發事件A只是引起某件事情的間接原因,導致結果 C出現的直接原因是我們對這件事的認知或信念 B。簡單說就是對一件事情的看法不是由這件事決定的,而是由我們自己的認知決定的。所以改變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才是根本,這就需要在「 ABC模型」的基礎上增加兩個步驟:

D( dispute)反駁信念是否合理

E( exchage)替換掉不合理信念,產生新結果

你可以向自己提出這樣的問題:

我有沒有誇大事情的負面結果呢?

我是否只關注了消極的方面而忽略了積極的方面呢?

我看到的就是所有的事實嗎?

當你向自己提問的時候,會發現同樣的問題,不同的提問方式會有不同的結果,這個思考過程將幫助我們替換掉消極的認知,得到新的答案。

除了高自尊和積極思考,這4個行動指南也非常重要:

- 進行自我約束去完成實現目標所需要做的事情,為達成自己的目標不被壞習慣所擾;

- 時不時的為自己打氣,用自我激勵的方式提供向前的驅動力;

- 對自己所擁有的時間、金錢資源進行合理的管理,發揮最大價值;

- 運用溝通技巧,創建和維護健康的人際關係。

每個人的成功都不一樣,但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成功雖然沒有捷徑,卻有法可循。《成功心理學》中的錦囊妙計將幫助我們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收穫覺察和成長,認識和開發潛能,體驗真實的生命感;找到「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的答案。這個過程足以使我們的人生坦然從容,幸福快樂,這才是成功真正的意義。

圈圈

專註自我成長|兒童教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圈圈是超人 的精彩文章:

TAG:圈圈是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