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真稱得上盛世明君嗎?為何大清王朝從乾隆開始急速衰敗

乾隆真稱得上盛世明君嗎?為何大清王朝從乾隆開始急速衰敗

一說到乾隆,就會想到「康乾盛世」。因而許多人都認為他是盛世明君,為大清朝創立盛世立下了不朽之功。

(乾隆像)

其實,「康乾盛世」最有功勞的應該算是康熙和雍正。

先來說說康熙。

康熙執政時期,內憂外患,國情非常複雜,內有藩王久握重兵,於朝廷不利;外有噶爾丹勾結沙俄入侵;另外,台灣鄭氏也趁亂鬧台獨,總之是個多事之年。

康熙先是平定三藩和準噶爾叛亂,再對沙俄打響了自衛保衛戰,最後統一台灣。而這些若沒有強大的軍事,是肯定解除不了的問題。側面說明,康熙對軍事的重視度非常高,因此在康熙年間,軍事最為強大。

康熙還是位仁慈的皇帝,他認為「家給人足,而後世濟」。雖然征戰頗多,但他堅持輕徭薄賦,並在此基礎上還進行了一系列與民生息的改革。比如廢止「圈田令」,延長開墾荒地的免稅期等,促進了百姓農業生產的積極性,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這也為康乾盛世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雍正像)

到了雍正繼位後,雍正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整飭吏治,設立軍機處,對老百姓實施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等措施。由於他治理得當,貪污腐敗得到了遏制,百姓生產得到了鼓勵,國家稅收也趨於正常,國庫也隨之充盈。

再加上民族統一,沒有外憂內患,百姓安樂,吏治清明。可以說,雍正在位的十三年,是極為關鍵的十三年,為康乾盛世的推進,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乾隆無疑非常幸運,到他繼位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打理得井井有條。國家太平,百姓安康,國富民強。也正因為如此,他白揀了個「盛世之君」的稱號。

可惜這個盛世之君是個敗家子。他揮霍無度,鋪張浪費。自他登基後,光是下江南就有六次。每次王公貴族、文武百官還有後宮嬪妃追隨者眾。算上儀仗隊、侍衛軍等人,人數多達數千人之多。

(乾隆出巡)

由於人數眾多,準備的交通工具也自然多。據史書記載,走水路的大型船隻達千餘艘,陸路託運衣物的馬六千餘匹,馬車也達四百輛之多,民夫徵調達上萬人。

所過之處,地方官員必是徵調民夫,大興土木,修建行宮,張燈扎彩。另外,還要搜集奇珍異寶和山珍海味進獻。這樣龐大的隊伍,每過一處,必定給地方百姓造成非常大的影響。而這些,乾隆自然不能體會。他喜歡這種排場體面的感覺,在被眾人的簇擁下,他頗有些「盛世明君」的快感。

乾隆曲解字義,望文生義,大興文字獄,許多文人都慘遭構陷喪命。這場殘酷的文字獄風暴,不僅席捲了上層官員,就連一些粗通文墨的人也可能因一字而喪命。而受文字獄株連者,動輒數百人之多,給科舉考試和人才任用都造成了極大的打擊。最為嚴重的是,許多古書被視為禁書焚毀,給文化傳承造成了不可磨滅的損害。

(影視中的乾隆與和珅)

吏治上,乾隆一直不能像雍正那樣手腕強硬。特別是他晚年,貪圖享樂,非常不作為。他要享樂自然要花錢,可他那樣的大手筆,國庫早就空了。這時他發現了和珅會弄錢,於是重用和珅。而和珅的確在貪污腐敗上很有天分,給他也給自己弄到了不少錢。可以說,他們是貪污腐敗的源頭。

上行下效,下面層層官員自然不甘剝削,他們中飽私囊,造成惡性循環。在乾隆年間,吏治腐敗非常嚴重,這也是清朝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之一。

乾隆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將前期四口(寧波、港口、廈門、廣州)外貿通商口岸關閉了三處,只將廣州口岸開放。由十三行壟斷進出口貿易,並且對進出口商品多有挑剔,這種不順應潮流的政策,最終讓清朝失去了看世界,與世界共同前進的機會,從而導致了八國聯軍炮轟國門的悲劇。

(閉關鎖國)

再加上乾隆只顧享樂,忽視了軍事發展。導致曾經橫掃天下的八旗軍,不懂得如何作戰,只知提籠架鳥逛園子。因此,乾隆在位時,多有民變。八旗軍卻常敗難克。比如大小金川戰役,便耗時巨長,耗費銀兩達百萬多,雖平息了叛亂,但也給國家帶來了很大的重創。

乾隆的所作所為,可以說為清朝的衰敗打好了基礎。清朝政府在他去世後,已像身患重病的病人,再加上嘉慶本就沒有治國之才,所以清朝迅速向衰亡進發。而造成這種局面罪魁禍首,則是乾隆。

(參考資料:《清史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最有望統一南北朝的宇文邕,為何6年王朝就滅了,原來是這原因
漢武帝為何「獨尊儒術」?原來董仲舒解決了一讓他萬分焦慮的問題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