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追尋金融科技之本

追尋金融科技之本

去年,也是這個時候,在第七屆新金融年會上,我講的題目是《為金融科技正名》。事實上,金融科技並不是一個新事物,在世界上有金融和科技之後,就出現了科技在金融上的應用。每個時代的金融科技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今天的金融科技是漫長金融科技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是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的新階段。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追尋金融科技之本》,主要講三個方面觀點:

一、把握金融本源

古人有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對金融來說,源頭就是金融科技背後的商業邏輯和金融本質。金融作為一個古老的行業,與人類社會的交換行為一樣古老。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金融機構和金融功能逐步形成和完善,但相比金融機構的發展演化,金融功能作為核心和基礎則表現得更為穩定,主要表現為提供支付、資產轉化、風險管理、信息處理和監督借款人等方面。近些年來金融科技發展突飛猛進,金融業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我們看到,金融科技雖然改變了金融交易的載體、渠道和技術,提高了交易效率,但沒有改變商業的目的和對象,也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和功能。支付功能作為金融的基礎功能,貨幣及金融正是由支付而產生,它是金融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資產轉化功能是金融最核心的功能,風險管理和信息處理功能從保障功能亦發展為金融核心功能。數百年來金融業有了很大變化,但金融功能比金融機構更具穩定性。在金融需求推動下,如今的金融規模總量更大、結構更複雜。金融科技發展帶來的開放、高效、關聯、互通,使金融風險更隱蔽、傳遞更迅速。

在金融發展的歷史上,支付功能主要沿著交換效率提升的導向開展,資產轉換、風險管理和信息處理三項功能主要沿著降低信息不對稱的導向開展。各項功能之間孤立存在、交叉不多。但近年來金融科技創新促進金融功能的進化,金融功能邊界開始模糊,進入了功能融合的新階段。如支付與融資功能結合,在消費信貸、信用卡、流動性管理等領域出現大量產品。支付賬戶與理財賬戶結合,保證流動性同時兼顧效益性和便利性。資產轉化、風險管理與信息處理功能也融合發展,將客戶營銷、信用評估、風控模型等內嵌於物流、信息流與資金流,極大提升資產轉化能力。通過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和閉環的金融場景,低成本、準確地判斷消費者的風險水平和消費偏好,有效提升消費金融用戶轉化的效率。互聯網的普及為場景金融帶來了龐大的用戶基礎,移動支付技術的發展為各式線上、線下金融場景的聯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風控技術的進步使得金融安全性得以保障;大數據技術則為整個場景金融生態的良性運轉提供著關鍵性的技術支持。場景金融成為金融功能融合加速器。通過場景平台上將金融四項功能融為一體,或集成於一個手機。人與商業的關係邁入到了「場景革命」,供給、需求方便地通過「場景」建立連接,新場景正層出不窮地被定義,新平台不斷被新需求創造,新模式不斷在升級重塑。2017年中國場景金融交易規模超過1.8萬億元。在此背景下,新一代金融科技將銀行的核心功能進行升級和融合,將金融服務貫徹於各個場景之中、貫徹於各個環節,催生新的金融服務模式。場景金融成為以客戶為中心、優化真實體驗,功能無縫整合的新型的金融業態。金融科技導致金融的組織結構和形式的改變,新的金融業態、模式和產品的誕生,持續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和提升效率。但金融功能並沒有實質性改變,思維方式固化、習慣路徑依賴、不適應數據信息時代生存環境的金融機構會成為競爭的失利者,但金融中介不會消失,金融功能不可或缺。金融企業履行金融功能、服務社會的本源不可改變。

二、錘鍊科技特色

近幾十年來,金融業的競爭越來越多的集中在了金融科技的競爭上。當前以移動互聯、雲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創新呈現出蓬勃生機。金融歷史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金融業最新的創新成果與金融科技緊密連接在一起,金融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緊密連接在一起,金融業未來與金融科技進步緊密地連接在一起。金融科技依然在持續進步,人們為今天的金融科技讚歎,歡呼。但明天、後天會有更新、更難以預見的金融科技會誕生,變化的周期會越來越短。它們必然會一次次衝擊現有的金融業態。

不同的金融企業,可根據資源稟賦的差異,選擇有利於發揮其競爭比較優勢的道路。一個有競爭力的金融機構一定具有其個性和特色,包括科技特色。未來金融的競爭優勢並不在於昂貴的硬體設備、複雜的演算法模型和天量的數據信息,當然也不在於機構網點的眾多或資產實力的強大,但成功的金融企業都須實現數字化變革,未來數字技術對金融業的重構將超過想像。基於工業社會時代形成的金融服務體系,將變遷為基於數據時代架構下的金融服務體系。它體現為金融業的品牌(信任)、客戶(流量和規模)、管理(風險控制)和信息(數據基礎)方面的綜合競爭優勢;體現為確立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思路,從數據中獲得洞察力,使經營決策從依賴經驗向依據數據轉變,將數據作為判斷市場、精準營銷、發現價格、評估風險、配置資源的重要依據;體現為整合客戶、渠道、流程,實現統一客戶畫像,形成全景視圖;體現為提升資產端的金融科技含量,依靠數據分析、風控模型、多維判斷、相互佐證確定風險和定價,實現准入精準化、審批自動化及風控模型化,開發更多的線上自助融資產品。

金融競爭力的持久優勢離不開金融科研投入,建立業務、科技專家深度融合的團隊和靈活敏捷型的研發模式。金融科技發展要重視基礎研究,與時俱進、儲備長遠。重視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領域的應用開發。這場由現代金融技術驅動的革命,最終會對金融業進行根本性變革。金融科技的成功應用會極大地降低金融業務的經營成本和提高效率。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會促進金融業自我揚棄、持續改進,提升市場運營和決策能力。大數據技術幫助金融業將數據轉化為知識和價值。金融服務自助、智能、移動和便捷已成趨勢,未來的銀行不是客戶必要去的地方,而是隨時可得的服務。簡單重複業務被技術和機器替代,金融業去機構、去人工會成為一個漸進但不可逆轉的趨勢。

三、堅守服務初心

金融作為人類社會重要的職能分工,它的經濟性在於發揮了中介作用,使儲蓄轉化為投資,發展有了推力,財富得到增值,效率、福利得以提高。金融的社會性,對於塑造一個更加公平、公正、高效和包容的世界,意義同樣重大。無論如何變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促進包容增長、滿足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初心並沒有變化。

黨的十九大上提出,新時代我國的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的創新發展,應該不忘初心、堅守本心,牢記金融科技發展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效率提升、成本下降,提供更包容、更有質量的金融服務。而野蠻擴張、亂象叢生、以高息收入掩蓋無實質風險防控的所謂「金融科技」,則違背了金融服務初心和金融本質。由於金融所具有的社會性和外部性的特徵,對實施金融功能的機構必須嚴格准入、嚴厲監管。應以實質履行的金融功能,判斷機構的金融屬性,進而確定其是否應納入金融監管。要加強監管科技化和對金融科技的監管,強化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風控能力評估。對大數據有效性和風控效果壓力測試,應成為市場准入和監管的重要標準,將監管的防線前移。

當前金融機構對於金融服務的供給力度仍然不足,特別是長尾客戶的金融需求一直以來未被有效滿足,巨大的服務真空為金融科技帶來機會。通過金融科技技術運用,打破傳統的金融邊界限和競爭格局,創造出新的業務產品、渠道和流程,改變金融服務方式及社會公眾的生活方式,解決傳統金融的痛點;提高在傳統業務模式下容易被忽視的微型企業客戶的服務供給,將掀開金融競爭和金融科技發展的新的一幕。對於發展中小企業業務、消費金融和普惠金融意義重大。金融科技發展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要相結合,金融支持經濟薄弱環節的同時要注意「普」和「惠」的兼顧。金融科技的發展前景燦爛,但一定要讓它走在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大道上。(作者系SFI理事長、中國-中東歐基金董事長,本文為作者在第八屆上海新金融年會上的演講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長三角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群,餘杭稱要多培育幾個貝達
王毅:中歐應共同維護基於規則的自由貿易體系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