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東榮提示金融科技安全風險 有的機構會倒在自身思想和行為上

李東榮提示金融科技安全風險 有的機構會倒在自身思想和行為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在出席第八屆上海新金融年會暨第五屆金融科技外灘峰會時表示,應該看到,金融科技的發展,尚處於一個不斷探索和逐步成熟的過程中。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的不斷深入,金融科技也正面臨著一些風險和安全挑戰,需要業界、學界清醒認識,高度重視。

他就當前金融科技發展提到四方面安全風險。

首先,在業務安全方面,已經發現,有的機構安全意識薄弱,為單方面追求極致客戶體驗,以犧牲資金和交易安全為代價,過度簡化必要的業務流程和管控環節,從而隱藏了較大的業務安全隱患。還有的機構假借複雜技術對金融產品進行過度包裝,刻意模糊業務本質,並沒有真正落實好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要求和風險提示責任,把一些不成熟、不可靠的金融產品賣給缺乏相應風險承受能力的消費者。這是需要我們高度重視的。

其次,在技術安全方面,也發現有的機構在未經過嚴密測試和風險評估的情況下,盲目地追求所謂顛覆式技術,拔苗助長,急於求成,導致技術選型錯位、資源浪費、安全事件頻發等問題。特別是對部分尚處於發展初期的新興技術,輿論和資本的過度炒作,可能會令它們淪為市場操縱、投機、詐騙的工具。

「實踐表明,一些號稱技術和數據驅動的所謂金融創新,實質上是利用制度規則相對滯後,遊走在法律和監管的灰色地帶。」李東榮說。

再次,在網路安全方面,在傳統的通信環境下,過去金融風險如果發生,往往只是局限於某個營業場所或某個區域,但現在,通過網路,特別是在移動網路的條件下,有可能牽一髮動全身,將風險因素迅速傳染至其他的機構和關聯行業,乃至整個地區,甚至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

最後,在數據安全方面,隨著電子商務條件下購物、支付、理財等網路金融系統的不斷豐富,一些機構也積累了海量的客戶行為數據和交易數據,但因其信息系統管理水平和應對網路攻擊能力未能同步跟上,其數據安全保衛能力存在不足,存在數據被集中泄露的風險。此外,還存在數據過度採集、數據倒賣、一次授權、重複使用等違法違規行為。

「我很擔心有的機構不是倒在管理規定上,而是倒在自身思想認識不足、手段採取不堅決的方面。那就非常可惜了。有的問題並不是說我們管理制度過嚴導致不能進行下去,而是自己思想上放鬆了,能採取的措施不採取,最後倒在自身的思想和行為上。」他說。

(界面新聞 陳鵬C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韓國軍機驚現平壤機場 來接機的人嚇一跳
我提前住進了全球第二家 MUJI HOTEL,這就是我夢寐以求的日式家裝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