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只要用好此法,不管病因多複雜的糖尿病,總獲良效

只要用好此法,不管病因多複雜的糖尿病,總獲良效

小編導讀

糖尿病,中醫雖無此病名,但早在先秦時代就有了類似疾病的記載,在公元752年,古代醫家就發現了本病患者的尿「味甘甜如蜜」。根據文獻記載,它應屬於消渴、消癉、風消、肺消、膈消、消中、腎消等病的範疇。其罹患之因,極為複雜。但無論如何複雜的病因,名醫趙金鐸都認為,有一法可以常常奏效——

溫馨提示

連續兩次獲得「大眾喜愛的50個閱讀微信公眾號」榮譽稱號之後,悅讀中醫微信今年再次從報名的數千個公眾號中脫穎而出,順利入圍第三屆「大眾喜愛的50個閱讀微信公眾號」評選活動網路投票環節!作為悅讀中醫微信大家庭的一員,請您動動手指,來為悅讀中醫加油助力!

即日起至7月13日,請您和您身邊所有關心關注中醫藥健康文化的家人、朋友為唯一的醫藥類微信公眾號代表——「悅讀中醫(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投票!有了大家的支持,「悅讀中醫」就有奪取「三連冠」的信心!

長按下方二維碼,每天一次,為悅讀中醫加油助力!

清上補下治糖尿病

熱者清之,虛者補之。清法是針對熱證而言,火熱之邪,或充斥表裡,或燔爍內外,或遊行上下,所到之處,無所不病。所謂清上,即清泄在上的火熱之邪。補法是針對虛證而言。致虛之因,或稟賦不足,或將息失宜,或陰陽偏傾,五臟俱損,氣血頹敗。所謂補下,即補益在下之內臟虛損。由於疾病的錯綜複雜,寒熱相兼,虛實並見,在臨證中應詳加辨識,施治時才不致犯虛虛實實之弊。不然會顧此失彼,收效不著,延緩病期。因而必須綜觀病情,細審證候,洞察病機,才能立法合拍,用藥妥帖。清上補下法,是我在多年學習前人的基礎上總結的並在糖尿病的診治實踐中運用應手、體會較深的治療法則。我認為它比較契合糖尿病的病理變化過程,只要運用得當,是能夠取得滿意的療效的。

中醫學認為,精神刺激,五志過極,可郁而化火,爍傷陰液;或飲食不節,醇酒厚味,過食肥甘,蘊結中焦,可釀生內熱,化燥傷津;或恣情縱慾,房勞過度,可致腎精虧耗;或年老陰氣自半,腎水不足,下元虛憊,皆可發為糖尿病。要之,糖尿病總屬津液代謝失常之病,在上為肺胃燥熱,在下為腎中陰陽兩虛。肺、胃、腎三者又可互為因果,肺為水之上源,腎為主水之臟,胃為中土之腑。水之上源不足則無力以生腎水;腎水不足,虛火上浮,可熏蒸於胃,乃傳之肺;胃熱可上浮以熏肺,可下行以劫腎。肺、胃、腎之病變又與心、脾、肝密切相關。

糖尿病的臨床表現,並非純寒或純熱,純虛或純實,常常是虛實夾雜、寒熱並見。因此,也不能刻板地按上、中、下三消劃分,必須結合具體的臨床表現靈活辨證,進行恰如其分的治療,或清多於補,或補多於清,或清補之法並行,這樣才能符合糖尿病的病機。

從臨床實際觀察,如表現為煩渴多飲、口舌乾燥、大便如常或秘結、小便頻數、消谷善飢,或微有睏倦乏力、舌苔黃燥、脈滑數有力者,是燥熱甚於虛,多見於糖尿病的初期階段,或青壯年及素體熱甚者。此時病變以肺胃燥熱為主,但虛象已經漸露,治療宜在清燥熱為主的同時兼顧下虛即可。清燥熱施以沙參麥冬飲、玉女煎、人蔘白虎湯等方,前者偏重於清肺,後二方偏重於清胃。在此基礎上,少加滋補下虛的女貞子、墨旱蓮之屬,可防微杜漸。兼濕熱熏蒸者,常見汗出,不可誤認為氣虛,宜加輕清之品,如枇杷葉、竹茹、茵陳之類清熱利濕,重劑則不宜,有傷陰之弊。凡舌苔膩者,乃濕熱之徵象,但又有陰虛一面不得不慮及,要相互兼顧,方中宜去掉麥冬、天花粉、玄參、玉竹,改用天冬、知母,這樣則清而不傷,滋而不膩。

GIF

表現為渴而多飲、食多消瘦、小便數甜、尿如脂膏、氣短乏力、舌質嫩紅、脈沉細滑數者,是燥熱與下虛並重,多見於糖尿病的中期階段,或中年人及體質偏虛者。需既清燥熱,又補下虛,宜二冬湯加減化裁。可於方中加生石膏,與方中知母、甘草(不宜多用)、人蔘相合為白虎加人蔘湯,能加重清胃中燥熱之力;可加生地黃、山茱萸以增強補下之功。

GIF

此外,糖尿病還有諸多併發症,常見的如皮膚瘙癢,若屬全身性的,可於清上補下法中加地膚子;上半身瘙癢者加僵蠶、蟬衣;下半身瘙癢者加白鮮皮、木瓜。苦參雖屬清熱利濕,為治皮膚瘙癢之常用藥,但對本病則不宜用,用之有傷腎之弊。若並發瘡瘍感染,五味消毒飲亦可加服。並發高血壓而陰虛陽亢者,選加夏枯草、枸杞子、菊花;痰濕阻絡者,加服十味溫膽湯;兼有瘀血者,加牡丹皮、赤芍之屬,但必須有瘀血指征,不可輕投。

我在臨證治療糖尿病時,常常針對病機而權衡運用此法,並囑患者結合嚴格的飲食調理,每多獲效。不少患者尿糖由(++++)降至(-),血糖由400mg/dL降至正常,「三多一少」的癥狀消失,體力恢復,精神如常,重返工作崗位。

如患者陳某,男,46歲,素喜食肥甘,近3年因勞累過度,情志不舒,感肢體疲乏,煩渴喜飲,小溲頻數量多,口中甜、膩、苦等雜味相兼,腹中飢餓,時作痞滿,腸鳴轆轆,大便秘結,形體消瘦,腰膝酸軟,耳鳴目澀,心悸失眠,語音低微,平素惡風,身常起痒疹,舌苔白黃相兼、厚膩滿布,脈細滑。查尿糖(++++),尿酮體(++),血糖336.6mg/dL,此為上熱下虛並重,兼有濕熱郁阻之證,治以清上補下,兼滲濕泄熱法。

[處方]

党參15g 黃芪l5g 知母9g 生石膏30g

天冬9g 竹茹12g 茵陳15g 茯苓12g

山茱萸12g 金櫻子15g 山藥20g 地膚子9g

每日一劑,水煎服。

住院服上方葯兩月,尿糖降至(-),血糖137mg/dL,酮體(-),諸症消失。繼予丸藥服之。

[處方]

生地黃40g 熟地黃40g 山茱萸40g 山藥40g

茯苓30g 牡丹皮30g 麥冬30g 五味子20g

党參30g 鹿角霜20g

上方葯研為細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每服5g,日服2次,善後調理,鞏固療效。後追蹤隨訪年余,未發病。

1981年冬,我本人因勞累過度而發糖尿病,全身睏倦乏力,煩渴多飲,體重下降,當時尿糖(++++),血糖280mg/dL。竊思八八之年,陰氣自半,肝腎早衰,又加之有飲酒嗜好,必然燥熱內生,遂用清上補下法,加以嚴格的膳食調理,兩月基本治癒,體健如常。

End

END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趙金鐸臨床經驗集》(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趙金鐸著 朱建貴整理),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尿病 的精彩文章:

糖尿病絕對不能吃哪些肉?專家一席話讓人心驚
糖尿病最怕這種「鹼性水」,每天飯後喝一杯,穩定血糖越喝越健康!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