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螢火蟲,暖暖的記憶

螢火蟲,暖暖的記憶

冬樹丫

關注鄉情鄉土和情懷

冬樹丫

作者何龍飛,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重慶市散文學會會員。

品讀「夕殿下珠簾,流螢飛復息」、「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等描寫美麗的螢火蟲的詩句後,我便心潮澎湃,激動不已,搜尋那些關於螢火蟲暖暖的記憶。

小時候,一到夏夜,便見田邊地角、莊稼上、山林邊等處閃爍著點點「亮光」,分外引人注目。這是什麼呢,如此輕盈地飛舞,還亮成一道道別緻的風景。帶著好奇,我問父親。聽我疑惑的話語,父親趕忙介紹:「兒啊,這就是螢火蟲,又名夜光、流螢等,是一種小型甲蟲,因其尾部能發出熒光而得名……」漸漸地,我對螢火蟲有了初步的了解,不再那麼大驚小怪了。

GIF

「要看就看個夠吧,不然會神秘兮兮的。」這時,父親讀懂了我,這樣提議。有父親陪著看螢火蟲,既壯了膽,解決了安全問題,又能看得更加真切,何樂而不為呢!我拽著父親的衣角,跟他去近距離觀賞螢火蟲。

只見螢火蟲在黑夜中閃爍著「熒光」,就像一盞盞燈,照亮田野,帶來生氣與活力。它們忽而停在樹葉、草、枝幹等處休憩,以養精蓄銳,厚積薄發;忽而展翅飛翔,舞成優美的弧線;忽而落到地上、草叢,恣意穿行,洒脫自如。不管哪種形態,它們都亮著「燈」,一閃一閃的,可愛極了。啊!我揉了揉眼睛後,終於忍不住,情不自禁地大叫了起來。可在旁邊的父親立即制止我:莫大聲說話,要不然,會驚擾螢火蟲的。父親見多識廣,說的在理,我豈能不聽,馬上降低音調,繼續與父親觀察螢火蟲。

看得差不多了,我們才打道回府。當我把所見所聞說給母親聽時,母親會意地笑了,誇讚我的懂事,希望我做個有心人。父親接過了話茬,對螢火蟲進行了點評,照樣希望我像螢火蟲一樣「會發光」,做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我像個「小大人」似地信誓旦旦,不住地點頭,再次得到父母的口頭表揚,樂顛了我一陣子。

第二晚,我和父親又去田野看螢火蟲。不過,這次,我多了個心眼,事先備了一個小玻璃瓶。目睹螢火蟲的亮光後,我心動了,手痒痒了,想去捉螢火蟲。但礙於父親在一邊監督,就不便伸手。父親哪是省油的燈,很快洞察了我的心思。「喜歡捉,就捉吧!」豈料,父親如此理解我,允許我捉螢火蟲來玩。

就這樣,我尋著亮光,把一隻只草叢中的螢火蟲捉進了玻璃瓶,再蓋上瓶蓋,讓螢火蟲無處可逃了。那些螢火蟲在瓶里奮力地爬來爬去,多麼渴望爬出去獲得自由。我只顧欣賞螢火蟲亮光的美與爬行的雅,哪管螢火蟲的感受。

也許是良心發現吧,父親動了惻隱之心,叫停了我的瓶裝螢火蟲之舉,並催我趕快開蓋放飛螢火蟲。迫於父親的威嚴,想想父親的話不無道理,我照辦不誤,讓螢火蟲們爬出玻璃瓶,或飛舞成夏夜不俗的景緻,或掉到地上,鑽進草叢裡,自由自在地發光,靚麗草們的綠衣裳,亮堂我們的雙眸,那才叫美呢!回家後,我把這些經歷和感受寫進日記里,少了遺憾,多了坦然,就連當晚的夢都做得踏實而美妙。

那個夏天,因為有了螢火蟲的出現和相伴,我們過得充實而自在;有了螢火蟲的漫天飛舞與優雅地行走,我們的視覺得以盡情地瀟洒,心靈得以盡情地陶醉。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螢火蟲更是情有獨鍾。上學期間,讀到李白、杜牧、虞世南、蕭繹等詩人寫的螢火蟲詩句,不但反覆朗誦,還深刻領會其意,對螢火蟲的景仰與日俱增;獲悉同伴或同學在夏夜捉弄螢火蟲,我就以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制止其不妥行為。雖然他們會噘嘴,但見我的真誠、認真樣,就慢慢地支持、配合了。

在螢火蟲迸發的亮光精神激勵下,我苦讀寒窗,走出大山,出人頭地,成了一隻光亮的「螢火蟲」,令人嘖嘖讚歎;有了照相機後,我會趁著夜色,去給螢火蟲們拍照,定格成永恆的紀念;有了創作衝動,我就邀上文朋詩友,觀察、研究、探討螢火蟲後,來個順口溜比賽,形成愛護、歌頌螢火蟲的濃烈氛圍;偶然間,發現螢火蟲「犧牲」後,我總會感傷一番,把它葬在了草叢下的泥土裡,可謂入土為安;成家後,妻女也對螢火蟲好奇了。

我豈會錯過這等好機會,不厭其煩地宣講螢火蟲,鼓動她倆與我一樣,做個地道的「螢火蟲愛好者」。功夫不負有心人。妻女受到感染,加盟到看、賞、愛、詠螢火蟲的行列中。為此,我倍感欣慰:螢火蟲是夏夜的精靈,是我們喜愛的尤物,不僅父母和我鍾情,而且妻女也青睞,真是薪火相傳、後繼有人;在外出差、學習、開會時,有人談起螢火蟲的話題後,我的鄉愁就會升騰,溫暖的情愫油然而生。

到城裡居住後,我再沒見過螢火蟲了,只是在書、報刊上讀到螢火蟲的文字時,心靈才得以些許慰藉。可聽到父親在電話里說近些年來螢火蟲比先前少了、不知啥原因時,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在惆悵與傷感之餘,倍加懷念兒時螢火蟲飛舞、亮堂、樂在其中且飽含父母之愛的歲月。於是,螢火蟲的記憶,總是暖暖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冬樹丫 的精彩文章:

飛蛾—憶祖母 劉丹妃

TAG:冬樹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