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秘名畫中那些「看不見」的小秘密

揭秘名畫中那些「看不見」的小秘密

【編者按】這些名畫,你確定你看到的是畫作最初的色彩?近年來,科技迅速改變了觀看藝術的方式,科學家用X光、紅外線來鑒定油畫真偽和查看原稿,達芬奇、梵高、庫爾貝等藝術大師的作品在高科技的手段下均顯現除了畫面之外的另一幅畫,有人抹去了自己從前的作品,有人掩蓋了自己的傷心往事……快隨雅昌君,去觸摸名畫中「看不見」的小秘密吧。

《牧場花地和玫瑰靜物》暗藏摔跤手專家用X光「驗明正身」

梵高《牧場花地和玫瑰靜物》的畫作在被發現前,

已經在荷蘭一家博物館懸掛了30多年,

它一度被認為是出自另一位藝術家之手

庫勒穆勒博物館的館長1974年購買了這幅《牧場花地和玫瑰靜物》(Still life with meadow flowers and roses),認為它是梵高的畫作,但是否真為梵高所作一直存有疑問。有專家指出,這塊畫布太大,內容太雜亂,因此認為它出自一位匿名藝術家之手;特別是,該畫的簽名位於畫布的右上角,這與梵高的一貫風格不符。然而,現在藝術史學家通過新X光掃描技術檢查畫布,已經證實這幅油畫是這位荷蘭印象派藝術家的作品。

x光下的梵高《牧場花地和玫瑰靜物》

這幅畫應該是1886年梵高跟弟弟提奧一起住在巴黎時創作的。經過十年研究——包括對顏料的研究後,摔跤手的圖案在各方面都與梵高的作品風格呈現出了很高的匹配度。專家們認為摔跤手確為梵高曾經所畫,當時他正在比利時的一所藝術院校學習,後來為節省畫布又畫上了其他圖案。

梵高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的資深研究人員路易斯·凡迪爾伯格表示:「畫上的所有片段依次排列。你能更清晰地看到摔跤手以及他們的面孔,他們都穿著束腰。」梵高寫信給他的弟弟提奧,說他需要大畫布、新筆和顏料。提奧於是給這位一貧如洗的藝術家買了這些東西,一周後梵高回信說,他非常開心的畫了兩個摔跤手。摔跤手肖像還幫助解釋了為什麼這幅花草靜物會「異常茂盛」,因為梵高想用他的新作品完全掩蓋那幅老作品。」

常玉《白瓶粉紅菊》背後的「宇宙大腿」雙裸女 見證了藝術家生活境遇發生重大變故

常玉《白瓶粉紅菊》1931 年作 油彩畫布

100 x 70.6 cm 保利香港2017春拍

估價:HKD4000-6000萬港幣 成交價:5546萬港幣

在花卉作品下暗藏人體畫作的的不止梵高,常玉《白瓶粉紅菊》便是一例(2017年保利香港春拍5546萬港幣成交)。在這副粉紅菊花的畫層背後,x光透視下可以看到兩位裸女的身影,同時,常玉裸女這一層的畫上甚至都已經署上了自己的名字!既然都已經簽名,為何還要在上面再畫一幅?

常玉

首先,1900年10月14日出生的常玉,是個典型的天秤男,天秤座是典型對美追求極致的星座,何況他天生就是一個追求唯美的藝術家。

常玉作品《白瓶粉紅菊》檢測報告

常玉《紅毯雙美》1950年代 台北歷史博物館藏

如果通過X射線熒光分析儀(XRF)檢測常玉的作品,可以發現它在油畫作品中進行反覆修改是十分常見的事情。例如台北歷史博物館收藏常玉作品中,就有這樣一幅作於50年代的《紅毯雙美》,通過X射線觀察,常玉在雙裸女中間原本還要畫上一裸女,可能怕畫面太擁擠,將構圖改為雙裸女,下面裸女的左腿本來較為往上翹,又修改為收斂往下放置,最終形成如今所見的經典之作。

其次,與徐悲鴻等同時期的留法藝術家不同的是,儘管1920年常玉以勤工儉學的方式去巴黎留學,但整個二十年代,常玉在法國生活富裕,不需要為錢操心,然而,也就是在畫《白瓶粉紅菊》的1931年,他開始告別了殷實的生活環境。

常玉的法國妻子瑪素

1930年,即為常玉到法國的第十個年頭,常玉在四川南充老家的長兄常俊民經營的絲廠倒閉,第二年,兄長常俊民慨而離世,常玉既斷了經濟來源,又失去了最心疼他的親人。更令常玉傷心的是,這一年(1931年7月24日),常玉的法國妻子瑪素因為懷疑他感情不專一,堅持和他離婚了。而後1943年,瑪素改嫁,而常玉卻至此未再結婚。法國妻子全名名叫瑪素·夏綠蒂·哈祖尼耶,因為瑪素髮音與「馬」相近,常玉昵稱她為「MA」,後來常玉很愛畫馬,可能也和這個法國妻子也有一定關係。

龐薰琹

最後,常玉本人則又是一個和藝術圈的商業行為格格不入的人。龐薰琹在回憶錄中提及:

是不是他沒有辦法使自己的生活過的好呢,完全不是。我親眼多次看到常玉被人包圍,要買他畫的線描人物,他把畫送給了人,而拒絕了人們送給他的錢,在畫商找上門來要他的畫,他都一一拒絕。時常有人請他吃飯,吃飯他都不拒絕,他在巴黎十多年大概就是這樣生活的。……

這一年,常玉在致侯謝的信中寫道:「現在我口袋裡只剩下不到十塊法郎。」而侯謝回信說:「好像我們彼此都要多佔對方一點便宜。」1932年,侯謝斷絕了與常玉的合作關係。

總之,1931年是常玉的經濟條件由充裕轉向窘迫的轉折點,因此,大尺幅的畫布對於他來說,更是無法做到任意的揮霍了,而會加倍用心創作,直到滿意為止。

藝術家覆蓋作品 只為掩蓋自己的心事

有的藝術家覆蓋作品不是因為經濟窘迫、沒錢買畫布,只為掩蓋心事,比如庫爾貝《受傷的男人》掩蓋情傷,修拉《擦粉的女人》掩蓋出軌、約翰?辛格?薩金特的《X夫人》和帕爾馬?韋基奧的《窗子里的女人》則是迫於社會道德規範的壓力而做出改變。

古斯塔夫· 庫爾貝(1819-1877)

《受傷的男人》的創作時間並不確切,只是估計在1844年至1854年的10年間,顯然,這也對關於作品內容與主題的闡釋產生了多解和歧義。畫中一位受傷的英俊男子斜靠在樹旁,看似閉眼小憩,實則難忍傷痛。此前大家對這幅畫的普遍解讀為:一位剛輸了一場決鬥的騎士,趁著暮色在無人的地方獨自療傷,在解衣查看傷勢的過程中,因為體力不支昏厥了,也許從此再也醒不過來。但是這種解讀在如今看來明顯過於表面。

古斯塔夫· 庫爾貝《受傷的男人》和x光下的畫作

《受傷的男人》其實講述的是失戀的藝術家本人的感時傷懷之作。男人之所以會受傷其實並不是因為劍傷,而是愛情之殤。這幅畫作分為三個時期創作:

第一階段,她畫了一位女子的側臉肖像,也就是當時庫爾貝的女友 Virginie Binet(維吉尼) 。

第二階段,兩人明顯處於熱戀期,庫爾貝把女友的側臉肖像改為了他和女友相擁靠著小樹小憩的情景。

第三階段,庫爾貝的女友從畫作上消失了,在女友的位置上留下了致命傷。

當愛情已成往事,而庫爾貝自己成了那個「受傷的男人」。

修拉

(左)修拉《擦粉的女人》背景中的修拉自畫像和

(右)目前看到的原作修拉《擦粉的女人》

畫中原型正是修拉的情婦瑪德琳?克諾布洛赫。其中,上掛著一面鏡子,鏡子裡面是桌子上的一瓶花,修拉正是用這個將自己掩蓋在了鏡子之下。經過現代技術檢驗,事實證明修拉確實為了遮住自己在鏡子里的投影后來加上了這束花。

展示這幅畫之前,修拉曾假意詢問過一位朋友對這幅畫的看法。由於朋友對這段不正當關係並不知情,所以評論這幅畫中的頭像在整間房裡顯得很滑稽,所以之後修拉決定遮住他的頭像以免這段不正當關係被發現。為了挽回尊嚴,喬治?修拉有意地將他備受爭議的畫作《擦粉的女人》中的一部分進行了遮蓋。

約翰?辛格?薩金特

(左)x光下的約翰?辛格?薩金特《X夫人》和(右)現今看到的原作

1884年,約翰?辛格?薩金特的《X夫人》第一次展出時飽受爭議,並且遭到了許多參觀者和當時的藝術評論家的反對。這幅畫在當時人們的眼裡是非常不得體的,因為畫中的淑女身穿黑色禮服,一根肩帶掉落在她的肩膀上,這被認為是帶有有暗示的內容。

約翰?辛格?薩金特《X夫人》局部

畫中的女子名叫皮埃爾?戈特雷奧,曾從新奧爾良移居法國,是巴黎上層社會名媛。為此蒙羞的家族最終要求展覽撤掉了這幅畫。由於害怕這幅畫被戈特雷奧家族奪走甚至摧毀,薩金特決定做出改動,將掉落的肩帶放回合適的位置。直至2016年,《X夫人》一直陳列在發現這一秘密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中。

帕爾馬·韋基奧的《窗子里的女人》

和《X夫人》一樣,帕爾馬?韋基奧的《窗子里的女人》也是為了符合當時社會性和道德標準而做出的改變,在原來的形象中,這個女人擁有豐滿的胸部,她依靠在窗邊,看著遠方,這個場景暗示著她的身份可能是一個妓女。

名畫「卸妝」堪比整容術 畫作修復需專業人士動手

講完傷心事,得轉換下心情。如果你看過名畫「卸妝」,那麼「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句話可能,會被顛覆,那種魔幻現實主義場景真讓人虎軀一震。

清洗《穿紅衣服的女人》畫上的光油——女士年輕二十歲,達芬奇《蒙娜麗莎》是否可用此法「減齡」?

GIF

GIF

網路上流傳的油畫翻新視頻

前陣子,國外一個賣畫的上傳了一段視頻,修復(更像是翻新)了一幅據說有400年歷史的油畫,震驚了許多網友:用刷子把什麼啫喱狀的東西放在畫上抹一抹,就能夠讓畫變得跟新的一樣,真的有這樣的操作?

《穿紅衣服的女人》修復前

修復中

對藝術有了解的?都知道,畫完油畫,畫面干透後會塗?層上光油。否則油畫長期與空氣接觸,顏料層變黃的話就沒辦法修復了。上光油能夠保護油畫,變黃後洗掉重新塗,修復起來很方便。這幅油畫名為《穿紅衣服的女人》,本來已經像舊報紙一樣又舊又臟,但是表面起保護作用的光油竟然抵禦住了幾百年的風霜,揭開這層破舊的面紗之後,畫下紅衣服的女性仍然容光煥發,尊貴而動人。

但是也遭到很多有一定專業修復知識的人的痛批:用刷子這樣刷油畫?你是認真的嗎?一把硬鬃毛刷?來刷17世紀的帆布?你行不行啊?第一步一定是用棉簽的啊,這簡直是亂搞。

但是一位正在學習文物修復的學生出來解釋了一番,為什麼這樣修復油畫雖然看起來粗暴,理論上對畫本身卻不會有化學上的傷害:

「他用的是丙酮,應該還加了纖維素化合物來做這個溶劑,我猜是羥丙纖維素。一般來說,丙酮容易揮發,不能用來修復油畫,但是加了纖維素化合物變成啫喱狀之後,就可以變得穩定,能夠附著在畫的表面上,而且不會揮發。雖然看起來很嚇人,但是丙酮和油不會起任何反應,更別說是變成啫喱狀的丙酮了。」

達芬奇

那些想看修復後的蒙娜麗莎的,

有人修復過一幅達芬奇的學生臨募的蒙娜麗莎,

修出來是這樣的效果

有評論者就想到了達芬奇《蒙娜麗莎》,也這麼修復一下,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嗎?

修復失敗的莎士比亞的肖像畫 看上去像美圖秀秀修圖之後的效果

西班牙一老太太看壁畫太破了,

自己動手修復。 左側原畫,右側現在的畫

其實,事情沒那麼簡單,曾有一幅莎士比亞的肖像畫就因為失敗的修復,抹去了表面的幾層色彩,讓他看起來似乎用了美圖秀秀一樣。在1809年第一次修復《蒙娜麗莎的微笑》的時候,就出過意外,導致現在的《蒙娜麗莎》要比達芬奇完成時更暗淡一些。

經數碼技術處理後,呈現出的第三層畫《麗莎·格拉迪尼肖像》

《蒙娜麗莎的微笑》是光釉畫法里的傑作,但是這就讓它變得非常脆弱,同時科學技術發現下面還藏著另一個女人的畫像(詳情可見BBC紀錄片《蒙娜麗莎的秘密》),以至於幾乎沒有修復師願意對它下手,真的太難了!而且可能出錯的方法太多,完全防不勝防。

達芬奇《蒙娜麗莎》原作 局部 油畫裂開了很多縫隙,

如果有去光油修復手法,倒入液體,可以想見災難性後果

最重要的原因是,這些帶顏色的光釉和表面的光油保護層的化學成分很接近,在去除光油保護層的時候,很有可能會抹掉下面的幾層(達芬奇親手畫的)顏料。光釉畫法,則是先在底層畫一層灰色或棕色的陰影,乾燥之後,再加上一層又一層帶顏色的光釉,每層光釉都是大量的油與少量的顏料的混合,顏色很淡,所以需要加非常多層光釉才能達到繪畫的效果。而且達芬奇《蒙娜麗莎》畫作上的光釉層,簡直是多到「令人髮指」。可能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在達芬奇因為被懷疑是同性戀而逃離義大利的時候,他把這幅畫隨身帶了好幾年,在很長的時間裡每天都進行一點完善和修改,添加一層又一層顏色極淡的光釉,「強迫症」般地改到無法再改。

圖片來源:Carbon, C. & Hesslinger, M.

圖片來源:Carbon

更令人驚訝的是,如果將法國盧浮宮裡的蒙娜麗莎和西班牙這幅的蒙娜麗莎利用紅藍成像技術重疊在一起,竟然誕生了一位立體的「蒙娜麗莎」。所以蒙娜麗莎加蒙娜麗莎,其實是等於一個3D的蒙娜麗莎!

「假畫」《伊莎貝拉·德·美第奇肖像畫》翻身 科學檢測揭秘美第奇真容

《伊莎貝拉·德·美第奇肖像畫》和畫作底層的圖像

另一例「整容」畫作,《伊莎貝拉·德·美第奇肖像畫》在作為現代贗品被移出美術館的前一刻,經技術驗證被重新確認為一幅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畫派大師級的作品,只是在十九世紀的時候做過明顯的「美化」處理,而畫家對這幅進行「整形」的原因就是為了使它看來更加漂亮,更受歡迎。

據美國匹茲堡的卡內基美術館(Carnegie Museum of Art)負責人之一露露·立賓科特(Lulu Lippincott)回憶道:「這幅作品在入館時被認為是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樣式主義大師布隆奇諾所畫的肖像畫《埃利諾拉·迪·托萊多》。而在看到這幅作品的第一眼時,我幾乎已經確認這是一幅現代贗品了。我當時想不會是在開玩笑吧,這怎麼可能是布隆奇諾的作品。」因此立賓科特將這幅畫送去了美術館相關部門的艾倫·巴克斯特(Ellen Baxter)處進行檢驗。

這幅作品中唯一沒有怎麼改變的是人物的服飾,因此立賓科特從這一點入手來確定畫中人物的身份。通過對大量美第奇家族肖像的研究和比對,她發現這幅作品中的人物為伊莎貝拉·德·美第奇(1542-76年),她是托斯卡納大公科西莫一世·德·美第奇與西班牙貴族埃利諾拉·迪·托萊多的女兒,她的丈夫在發現她與自己的表兄有染後,他們的婚姻就陷入了死寂。立賓科特將這幅作品的創作年代定位在1574年左右,在作品完成後不久伊麗莎白又讓藝術家在畫中加入了光圈和骨灰罐。將形象畫得接近抹大拿的瑪利亞可以看做是她懺悔的標誌。伊莎貝拉的哥哥弗朗切斯科在1574年的時候成為了托斯卡納大公二世,他對於伊莎貝拉生活不檢點的行為頗有微詞,因此這幅畫也可以說是伊莎貝拉為自己開脫和洗白的嘗試。最後伊莎貝拉因不貞而被丈夫殺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長谷川祐子:在Saudade時代 你可能需要一枚「指南針」
法國薩拉貢美術館館長伊莎貝拉:白明·薩拉貢

TAG:雅昌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