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小暑天熱雨水多,養生防暑護脾胃

小暑天熱雨水多,養生防暑護脾胃

小暑節令,太陽運行至黃經10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時至小暑,入初伏,到處綠樹濃蔭,時有熱浪襲人,暴雨時常光顧。滇中地區乾濕之季極為分明,雨量集中呈現,是雷暴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較多時節,時有冰雹,易成自然災害,也易損害健康。

小暑節天熱雨水多,身體養護比較重要。時到初伏,養生當順應天時,夏天補充陽氣、驅趕寒濕,冬天就會少生病。《素問?保命全行論》云:「天復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要珍惜生命以養生,人最善者,莫若常欲樂生,自愛自好。人慾去凶而遠害,得長壽者,本當保知自愛自好自親,以此自養,乃可無凶害也。

小暑氣候炎熱,人易為心煩不安、疲倦乏力之狀,自我養護和鍛煉應按五臟主時,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旺盛。養生講究「平」,任何時候都不可過激,喜過則傷心,心傷則心悸神盪,精神渙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則精神失常。在情志方面,喜為心之志,「喜」之不過,舒緩緊張情緒,心情舒暢氣血和緩。

夏季養生重在心靜,運動養生當避烈日當空,防暑炎熱傷人,活動以早晚為宜。日中暑熱過後,氣溫高、濕度大。雨濕之季,草地綠蔭涼爽、露天椅凳等物都是納涼舒適地,但經露打雨淋,無論草地、露天椅凳等物,含水較多,表面看上去是乾的,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會向外散發潮氣,在上面坐久了,往往能受濕熱之氣蒸,誘發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疾病,是生活、出行中需要謹慎者。

小暑飲食養生,重在潔凈新鮮。

天熱而腸胃病多發,要養生防暑護脾胃,以不潔為元兇,如痢疾、寄生蟲等。若進食腐敗變質有毒食物,易致食物中毒,出現腹痛、吐瀉,重者昏迷或死亡。

飲食調節適當,則能保證人體所需營養物質。

多食生冷寒涼,可損傷脾胃陽氣。偏食辛溫燥熱,可使胃腸積熱,或為口渴、便秘,甚至生痔瘡。還有崇尚原生態野生美食者,雖然野菜、野生菌繁多,也能為人們生活增添不少口福。需要認真辨別、科學烹調,謹慎食之。每年雨季,食用野生菌類、野菜類而中毒傷身,甚至丟生命者不少,需要謹記。

食療養生中,重在得當,飲食五味要適宜。

飲食貴在有節和清潔,品類豐富,但養生當有重點,恰當適宜即可。天熱時多喝粥,喝粥能顧護脾胃,若以荷葉、綠豆、扁豆、薏米等食材,煲成消暑湯或粥,或甜或咸,則為小暑食養首選,多吃水果也有益防暑,如西瓜等,但食之過量會增加腸胃負擔,重者造成腹瀉。若二便通調,可施以養氣補血之膳。

大棗益氣粥

做法:大棗50克、龍眼肉15克、黑豆5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功效:可煲湯常喝,能治血虛心悸。

綠豆芽炒韭菜

做法:新鮮綠豆芽500克,韭菜150克,花椒、味精等調料適量,烹製成食。

功效:以清熱解毒,或療瘡瘍。

素炒豆腐皮

做法:水發豆腐皮200克,干椒、菜油等適量,烹炒而成。

功效:以補虛,止汗。

素燴麵筋

做法:水麵筋500克,蔥、姜、食鹽等調料與之烹製成。

功效:達解熱、除煩、止渴之效。

蠶豆燉牛肉

做法:鮮蠶豆或水發蠶豆米120克,瘦牛肉250克,配以調料烹制而成。

功效:以健脾利濕、補虛強體之效。

西瓜番茄汁

做法:西瓜適量,番茄2個,去皮、去籽後絞汁飲用。

功效:以清熱、生津、止渴,夏季感冒、渴煩尤適宜。

小暑節令天熱出汗多,易食傷寒涼而損脾胃,甚至變生他疾。抑或食香燥上火變生內熱,易傷津耗液,飲食當謹慎。日晒而多汗傷津,易致中暑生變。主張根據體質類型和小暑節令特點,配以葯膳、藥茶和食療方施養保健防病。

「熱在三伏」是小暑節令特點,應盡量減少外出以避暑氣,適當吃些清涼消暑食品。亦可尋求健康養生之技,以調攝精神情志,通過針灸、推拿按摩,乃至葯浴、熏洗,減少疾病,增進健康。

作者簡介

周能漢:雲南省南華縣人,執業醫師、二級婚姻家庭諮詢師、出版中級職稱(編輯)。從事過衛生防疫、衛生行政管理、中醫臨床,方誌編修等多個職業,愛好廣泛,尤喜中醫、文學、科普。曾發表論文、文章100餘篇。現熱衷於研究中醫及彝族醫藥,養生有心得,拜師雲南省名中醫王敏主任醫師,跟師業餘臨證學習三年。拜師資深彝醫藥專家王正坤主任藥師當門生。

責任編輯/陳思思排 版/葉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穴位大全 的精彩文章:

飲食篇——酸奶
中醫偏愛的養生穴,益心安神,抗擊衰老,懂得使用健康常伴

TAG:穴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