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軾《念奴嬌·中秋》,我願飛往水晶宮,尋求心中的清涼之境

蘇軾《念奴嬌·中秋》,我願飛往水晶宮,尋求心中的清涼之境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

—《念奴嬌·中秋》

這首詞寫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中秋之夜,此時蘇軾謫居黃州。

上片寫天國景象。萬里無雲的中秋夜月,詞人置身高樓,憑高望遠,視野開闊,長空顯得更為遼闊無邊、毫無盡處。月光照耀下的清輝夜色里,帶給人清涼的感覺。於是,詞人想像著月宮中有瓊樓玉宇,仙女們乘飛鸞自由來往,那裡是一個清涼的境地。從月宮往下界眺望:秀麗的江山像圖畫那樣的美,清晰可辨的煙火,歷歷在望。

下片寫歸天意願。前三句化用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句,把天上的明月和身邊的影子當作知心朋友,一起歡樂。接著詞人開始月下起舞,但並非是得意而舞,而是為了消除心中的愁悶與抑鬱不平之氣。正如「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知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詞人渴望乘風歸去,在明凈的月宮裡,把橫笛吹得響徹雲霄,喚起人們對美好境界的追求與嚮往。

這是一篇狂放不羈又洒脫飄逸的作品,結合蘇軾剛剛經歷「烏台詩案」貶居黃州時的心情,就能更好的理解這首詞的意境。一個人在心情苦悶之時,往往是尋求一種解脫,包括身體的解脫和心靈的解脫。所以蘇公想像著自己能夠飛往月宮,遠離這庸俗污濁的塵世,去往心中的清涼之境。

面對貶謫戴罪管制、仕途無望的境地,蘇軾並未一蹶不振,而是努力尋求心靈上的解脫,這是我們每個人在面對逆境時都應該努力做到的。這讓小編想到了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只要心中的希望仍在,精神不滅,眼前的困境終究會擺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茗細語 的精彩文章:

蘇軾《生查子·訴別》,三度別君來,此別真遲暮
蘇軾《南鄉子·集句》,豆蔻花梢二月初

TAG:品茗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