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此湖本是中國領土,一半淡一半咸,後歸屬一鄰國,現面臨滅湖危險

此湖本是中國領土,一半淡一半咸,後歸屬一鄰國,現面臨滅湖危險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巴爾喀什湖的歷史,巴爾喀什湖在中國古代被稱為夷播海,自漢朝以至清朝,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中央王朝的有效管轄範圍,唐代大詩人李白出生於碎葉城,碎葉城就在巴爾喀什湖以南的碎葉川(今楚河)附近。《新唐書·地理志》記載:「又西行千里至碎葉城,水皆北流入磧及入夷播海。」

從太空看巴爾喀什湖

在西漢時期,居住在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的部族有康居、大宛、無雷等等,張騫出使西域時曾到達烏孫之地。

大宛盛產汗血寶馬,西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漢武帝派車令帶著黃金二十萬兩和一匹用黃金鑄造的金馬出使大宛,換取汗血寶馬,但是,被大宛毋寡拒絕了,後來大宛王還命其部屬搶奪了漢使的財物,漢武帝大怒,發兵攻打大宛,此役,漢軍取得勝利。

大宛是西域最強的一個部族,漢軍勝利的消息傳到西域,諸部皆震,紛紛歸屬漢朝,漢朝在輪台、渠犁一帶設置了屯田,自敦煌以西至鹽澤,皆有漢朝設置的烽燧、亭障。

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漢朝廷在烏壘(今新疆輪台縣)設置西域都護府,西域都護府所管轄的範圍,包括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區域,當地部族首領、王侯「皆佩漢印綬」。

巴爾喀什湖的湖水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陷入群雄爭立的局面,中原王朝對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地區並沒有進行實質性的管理,但是這一地區與中原地區聯繫非常密切,商旅往來不斷,隨著大一統王朝的重建,這裡又重新歸屬中原王朝,隋大業七年(公元611年),西突厥處羅可汗因其生母為漢人的緣故,心向中原,率部內遷,與此同時,亦有不少漢族居民遷往「烏孫故地」(即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地區)居住,李白的先人就是在這個時候遷徙至碎葉城的,碎葉城在今天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市西南附近。

唐朝的時候,碎葉城與龜茲、疏勒、于闐並列為「安西四鎮」,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地區屬於安西都護府管轄,安西都護府屬於隴右道,所以,《新唐書·地理志》「隴右道」一節,記載有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地區的地理概況。

唐太宗畫像

安史之亂髮生以後,唐朝在西域地區的邊防軍相繼內撤,參加平叛,唐朝政府遂逐漸失去了對中亞、西亞廣大地區的控制,不過,在宋元時期,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地區仍然先後是中國幾個少數民族政權的管轄區域,如西遼、察合台汗國等等。

遼朝滅亡之際(公元1124年),契丹貴族耶律大石西奔,在以虎思斡耳朵(吉爾吉斯斯坦托克瑪克東南)為中心的廣大區域,建立了西遼政權,西遼政權存在了90多年的時間,直到1218年被蒙古帝國征服,在此期間,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是西遼政權的疆域。

在元朝的時候,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地區是察合台汗國的封地,察合台汗國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蒙古四大汗國是元朝的藩屬國。

清朝乾隆年間,清廷平定準噶爾部,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納入清朝的版圖,屬伊犁將軍管轄,清廷還在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建立了定期巡邊的制度。

乾隆皇帝畫像

在太平天國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清政府陷入內憂外患的局面,沙皇俄國趁機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通過這兩個條約,沙皇俄國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地區劃歸俄國境內。

現在,巴爾喀什湖是哈薩克的一個湖泊,巴爾喀什湖是世界上第十三大湖泊,面積約為16996平方公里。

巴爾喀什湖有一半是淡水,一半是鹹水,湖的西半部分鹽度較低,屬於淡水湖,而湖的東半部分鹽度較高,屬於鹹水湖,東西兩部分有一條狹長的水道相連,這條水道寬約3.5公里,西半部分湖面廣闊,湖水較淺,這裡有大量的河水注入,故而是淡水湖,東半部分湖面較窄,湖水比較深,因注入這裡的河流比較少,故而是鹹水湖。

巴爾喀什湖附近的工業

巴爾喀什湖附近景色優美,湖邊有大量的蘆葦叢,綠茵茵一片,成群的野鴨、鸕鶿在這裡棲息,湖周圍的陸地上亦有野豬、狐狸、狼等野生動物出沒。

不過,近些年來,隨著中亞地區工業化進程的推進以及農業的發展,需水量與日俱增,導致了巴爾喀什湖湖水量的減少,如果不加以保護,巴爾喀什湖可能會幹涸,有「滅湖」的危險,而且近些年來,巴爾喀什湖的污染也在加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飛說史 的精彩文章:

抗日戰爭,如果日本打贏了,日本人會成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嗎?
這三樣東西,比黃金還珍貴,開疆拓土,確立了漢族在這兩省的地位

TAG:騰飛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