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銘記歷史, 吾輩自強, 今日,每日!

銘記歷史, 吾輩自強, 今日,每日!

原標題:銘記歷史, 吾輩自強, 今日,每日!


「盧溝橋!盧溝橋!國家存亡在此橋!」永遠無法忘記,81年前的7月7日,日軍炮轟盧溝橋。自此,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大半個中國山河破碎。這些數字,我們不能忘記——



△1937年7月29日,日軍佔據宛平城後留下的照片記錄。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

中國軍民傷亡3587.9萬餘人。


大半個中國被日軍踐踏,


930餘座城市先後被占。


4200萬難民無家可歸。



△1939年9月,日軍轟炸長沙,市區燃起大火。


日本侵華戰爭期間,


公然違反國際法,


大肆對中國軍民使用化學武器,


地域遍及18個省,

有準確記載的戰例就達2000多次,


造成數以萬計的軍民傷亡。



△1939年3月,日軍進行生化作戰,施放毒氣瓦斯以及傳染病菌。在南昌作戰期間,日軍大量施放毒氣,以極不人道的方式造成中國軍民嚴重的死傷。


日本對中國的侵略,


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


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



△1943年,日軍轟炸桂林,消防人員對轟炸後的火場進行滅火。


「七七事變」後的第二天,中共中央發出通電:「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一寸山河一寸血,無數中華兒女不顧生死,為保衛河山浴血奮戰,這些人,我們不敢忘記——


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


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


仍用草根、樹皮和棉絮果腹,


孤身一人與日寇周旋,


直至最後英勇犧牲。



狼牙山五壯士,


面對敵人步步緊逼英勇阻擊,


毀掉槍支,縱身跳崖。

為了中華民族的出路,


他們無所畏懼、寧死不屈。



一代名將張自忠,


在宜棗會戰中身中數槍,


仍卧地浴血督戰,


在49歲的年紀,壯烈殉國。


留下如此豪言壯語: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


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


有的人早已遠去,有的人漸入風燭殘年。當年浴血沙場的戰士,如今在世的已不足萬人。「我們不怕死亡,我們怕被遺忘」。他們是戰鬥者,也是見證者。致敬他們,便是尊重歷史。



75年前,


楊舒作為一名坦克兵,


參加了緬北瓦魯斑之役,


在坦克上的炮彈、子彈用盡後,


與步兵一起繼續參戰,


在密林中擊斃了兩名日本侵略者。


2018年7月3日,

楊舒離世,享年97歲。



76年前,


張積善從西充應徵入伍,


在一次運輸彈藥途中,


他遭日機轟炸,


右手臂被一塊彈片擊中,


血流不止,手指終身殘疾。


他常說國難當頭,匹夫有責。


2017年4月24日,

張積善逝世,享年93歲。



78年前,


面對日寇野蠻入侵,


陳廷儒毅然參加新四軍游擊隊,


與日寇展開殊死搏鬥,


親人因受牽連被敵人殘忍殺害。


他是2015年勝利日大閱兵上,


最年長的老兵。


2017年4月27日,

陳廷儒去世,享年104歲。



80年前,


日軍佔領了牟平城,


即使兵力懸殊,


張玉華和戰士們堅持頑強抵抗,


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在抗戰中,


張玉華三次身負重傷。


手被打穿,子彈穿過左腿,

腹部一直殘留著彈片。


2017年9月10日,


張玉華去世,享年101歲。



81年歲月彈指而過


盧溝橋上的硝煙早已散去


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足以告慰先輩


山河已無恙,一切如你所願



資料圖(圖片來源:tuku.qianlong.com)


賀路啟攝 千龍網發


今天的中國


再也不是1937年的中國


但盧溝橋的槍聲仍在耳畔迴響


我們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


而是為了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



資料圖(圖片來源:tuku.qianlong.com)


殷鳴鏑攝 千龍網發


經歷過苦難的中國人民


最懂得這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對祖國的捍衛與熱愛


對和平的維護與珍惜


從未動搖



資料圖(圖片來源:tuku.qianlong.com)


佟麗萍攝 千龍網發


今天,無論你身在何處


請向所有


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而英勇捐軀的先烈致敬



資料圖(圖片來源:tuku.qianlong.com)


馬春城攝 千龍網發


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致敬那場不屈的抗爭


更提醒你我


不忘歷史,珍愛和平


振興中華,吾輩自強


來源:央視新聞 人民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龍網 的精彩文章:

這本書 讓傳統中國人第一次「開眼看世界」
「朱諾」號延長服役 探索木星奧秘

TAG:千龍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