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華民國最有爭議的人物,一生譽滿天下也謗滿天下,最後抑鬱而終

中華民國最有爭議的人物,一生譽滿天下也謗滿天下,最後抑鬱而終

中華民國最有爭議的人物,一生譽滿天下也謗滿天下,最後抑鬱而終

在中國民國雲譎波詭的政壇上,有一個人始終舉足輕重,雖然只活了57歲,卻參與了日本七七事變前所有重大事件交涉。

研究中國近代史、中華民國史、中日關係史,他是一位繞不開的人物。

此人就是黃郛,這位蔣介石的把兄弟(真正的把兄弟,陳其美、蔣介石和黃郛,不同於蔣介石後來當權後所謂的「把兄弟」)。

中華民國最有爭議的人物,一生譽滿天下也謗滿天下,最後抑鬱而終

黃郛1880年生於浙江紹興,同盟會會員,參加護國戰爭和北伐戰爭等事件。

黃郛的毀譽參半,這要從與蔣介石的關係說起,1928年,蔣介石重新上台,遂推薦黃郛為南京政府外交部長,從此,黃郛的一生開始在大英雄和賣國賊之間搖擺。

蔣介石在任期間,最主要的外交就是處理與日本人的關係,所以,將此大任交給了黃郛。

中華民國最有爭議的人物,一生譽滿天下也謗滿天下,最後抑鬱而終

面對日本的步步緊逼,國力孱弱的蔣介石政府為了爭取一點點小小的權利,都要付出巨大努力。

鑒於黃郛在外交上的表現,國民黨政府曾經先後在1936年和1945年兩次給予特別表彰,這在民國政壇人物中,是絕無僅有的。

中華民國最有爭議的人物,一生譽滿天下也謗滿天下,最後抑鬱而終

特別是簽訂《塘沽協定》,當時在中方極端不利的前提下,黃郛很清楚是多麼的棘手,每一個條款都需要反覆的斟酌,在平衡和退讓中進行,可以說都是一種不得已退而求次的無奈選擇。

但是塘沽協定給黃郛一生的政治和外交生涯帶來了巨大屈辱,被各界稱為「打落門牙帶血咽」,黃郛承受的屈辱和壓力,不是常人能夠忍受的。

中華民國最有爭議的人物,一生譽滿天下也謗滿天下,最後抑鬱而終

通俗的評價是:黃氏秉承蔣介石旨意,推行媚日外交。

其實,回過頭看看當時的中國與日本國力對比,用愛國者或者漢奸賣國賊來評判黃郛,都是有失公允的。

所以國共兩黨、官方和民間對黃郛的評價迥然不同更是無可厚非。

而黃郛,也因為承受巨大壓力,於1936年12月6日患肝癌去世,享年57歲。

中華民國最有爭議的人物,一生譽滿天下也謗滿天下,最後抑鬱而終

黃郛去世一年後,七七事變爆發,一場持續八年之久的大災難,在日本軍國主義的指揮刀下,不可避免在中國大地上上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站在牆頭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武功最爛,心腸最毒,卻對老好人盧俊義說:為人不可忘本!

TAG:站在牆頭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