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致敬歷史】不忘初心,崔永元《我的抗戰》

【致敬歷史】不忘初心,崔永元《我的抗戰》

原標題:【致敬歷史】不忘初心,崔永元《我的抗戰》


今天是七七事變81周年。山河日新,國力日強,但那段硝煙瀰漫的歷史依然清晰。「落日盧溝橋上柳,送人幾度出京華」,本事應送客人的門戶,卻在1937年7月7日遭受炮火侵襲。從此日軍長驅直入,但半個中國山河破碎、生靈塗炭,全民族抗戰的序幕也就此拉開,無數中華兒女挺身而出,為保衛祖國河山浴血奮戰。



如何全面了解那段歷史?今日聽「小崔說事」:歷時8年,耗資1.3億元,採訪3500人,集成影像200萬分鐘,搜集歷史老照片300萬張。被採訪者里,絕大多數人的年齡超過了80歲,90歲、甚至100多歲;他們中,既有八路軍、新四軍、游擊隊的老兵,也有國民政府軍隊的老兵。


崔永元評論自己這項賠錢工作:口述歷史,將給我們留下一個千百年後還可以和先人溫馨對話的機會!


《我的抗戰主題曲》詞曲:高曉松。演唱:崔永元


歌詞:離離原上喲,三軍無聲喲,一面旗幟飄在天之角。離離原上喲,歲月無情喲,一支戰歌唱著遠去了。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一隊老兵消失在戰場。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一縷忠魂何日歸故鄉。



《我的抗戰》1第一集《盧溝曉月》


《我的抗戰》1作品簡介


戰爭勝利已經六十五年(時年2010年,下同),全面抗戰爆發已經七十三年,九?一八事變距今已經七十九年,能親歷這場戰爭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事實上,《我的抗戰》涉及的採訪對象平均年齡超過九十歲,百歲老人也有不少,他們真正經歷了戰爭,他們的敘述既是對一生最珍貴的總結,也是活生生的故事。他們親眼看到的,親身經歷的,遠比書本和教材更讓你印象深刻。他們的眼神和表情,就是歷史最好的註解。


全部32集,可在網上搜索



《我的抗戰2》明星寄語——翁虹

《我的抗戰》2作品簡介


2010年大型歷史紀錄片《我的抗戰》在崔永元及其「口述歷史」團隊歷時8年的艱苦努力下製作完成,該片是一次「更接近口述歷史」的紀錄片嘗試,也是傳奇和夢想的結晶。 如今,夢想仍在繼續,講述和記錄歷史的腳步無法停止, 2011年,適逢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同時也是「918事變」80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6周年;在此社會背景之下,《我的抗戰2》現已全面啟動。 如果《我的抗戰1》是前哨是序曲,那麼《我的抗戰2》就是更加艱苦卓絕更加殘酷而警醒的戰爭史實和歷史記憶。


全部30集,可在網上搜索



同名書籍內容摘錄


一位老農打扮的老兵對著攝像機激動地說:「你們這些搞電視的,電視上的東西都是假的,知道什麼是打仗嗎?知道什麼是槍林彈雨嗎?那槍,真的就像林子一樣;那子彈,真的就像下雨一樣,那真的就跟下雨一樣啊!」出於禮貌,他老伴急忙插嘴:「拍電視嘛,哪有那麼容易。人家要是不拍,誰知道你們的事啊?」


活著並不意味著幸運,死去也不僅僅只是悲劇。


在戰爭面前,一切都只能是配角。松山戰役就是這一集的「男一號」,和他相比,所有的戰役親歷者都只能是配角。也許正因為是配角,他們的事迹無人知曉;他們的屍骨不知所終;他們的墓碑空無一字。


不能想也不敢想像,當一個日軍士兵被擊斃的時候,必須有五具、十具、甚至二十具年輕的中國軍人活生生地倒下!


「當殺死一個普通日軍士兵都是如此困難的時候,擊斃日軍高官,那將是個流盡更多熱血、犧牲更多年輕生命的任務。」

「戰爭節目做多了,生死的故事也遇到過很多。當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個體的生死故事擺在眼前時,我仍舊忍不住扼腕。很長一段時間我都難以清晰地辨別這生死一刻,所以會有這樣的解說詞——此時的張晉面部已經變形,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活著還是早已死去。遠處,日軍搜山的叫喊聲此起彼伏,由驚慌產生的心跳加速,才讓張晉意識到,自己還活著。」


「我們幾乎找不到全面的抗戰時期戰地醫療的資料,照片、影像,甚至是數據。我們除了那些援華的外國醫生,找不到自己同胞,那些中國戰地醫生的名字。他們是戰場上的天使,但有太多太多人沒有留下名字,等到我們想起他們的時候,卻都不知道從何說起。


…………



推薦語:


崔永元團隊,首次披露掩埋半個多世紀的抗戰真相!


無法忘懷的大國恥辱,強烈震撼13億中國人的魂!


無數無法安息的英靈,再次刺痛13億中國人的心!


大型電視紀錄片《我的抗戰》同名圖書11月15日與全國84家電視台同步面市!


歷時8年,耗資1.3億元,採訪3500人,集成影像200萬分鐘,搜集歷史老照片300萬張。

崔永元團隊,從電影傳奇走向民族傳奇!



媒體評論:


小崔說:口述歷史——給我們留下一個千百年後還可以和先人溫馨對話的機會! 


柴靜:他是一個在這樣的時代里,在這樣的夜裡,一直醒著的人。我只希望她能擁有那個只有水波和飛鳥的,寧靜的內心世界。  


姜文:戰爭是大人物決定的,是在普通人間進行的,普通人的犧牲成就了大人物的想法和地位,這是讓我們應該清楚的戰爭的本質。  


陸川:沒有崔永元就沒有《南京!南京!》 


高群書——著名導演,代表作《東京審判》《征服》:真的應該從歷史裡發現很多,包括做人的東西,我們現在稀缺的東西。 


陳曉卿——著名紀錄片導演,中央電視台《見證?影像志》欄目的製片人:最重要的,這是我們見到的冰山的一角。 


康洪雷——著名導演,代表作《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激情燃燒的歲月》:我覺得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覺悟,應該有這樣的良心,做這些能讓我們心安的事情。

曾海若——《我的抗戰》的總導演:若他們回憶時候的眼神,其實就是演員,甚至演員也演不出來。  張鈞——《我的抗戰》首席採訪記者:能和那麼多的老人一起,聽他們講過去的故事,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幸福的事情。 


張立憲——《讀庫》主編:在中國,有太多的事沒人干,有太多的人不干事。所幸我們今天見到了做實事的人。(文中內容及圖片來源網路、百度百科)


供稿:辦公室


編輯:趙小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鄭州一中國際航空港實驗學校 的精彩文章:

TAG:鄭州一中國際航空港實驗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