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81年前的今天,與日寇激戰的西北軍拿的是大刀,吃的是棒子麵

81年前的今天,與日寇激戰的西北軍拿的是大刀,吃的是棒子麵

原標題:81年前的今天,與日寇激戰的西北軍拿的是大刀,吃的是棒子麵


八十一年前的今天,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抗戰終於開始了,向日本全面侵華打響第一槍的,是與日軍華北駐屯軍長期對峙於平津的29軍,南苑一戰,29軍佟麟閣、趙登禹兩位高級將領殉國,自此,29軍所部(後為第一集團軍、33集團軍)及孫連仲第二集團軍,這些老西北軍的雜牌,退也罷,敗也罷,傷亡慘重也罷,始終與日軍在第一線頂著打。


如果用個形象而悲壯的比喻,就是死纏爛打。


29軍為原馮玉祥的西北軍宋哲元部,中原大戰西北軍失敗後,被負責華北的張學良收編,1932年參與長城抗戰,參加長城抗戰的有原晉系的商震32軍,中央系的17軍、東北軍及晉綏軍傅作義部,分別擔負山海關迤西的冷口、喜峰口、羅文峪、古北口等長城關隘的作戰,日軍為關東軍第六、第八師團及獨立混成14、33旅團等主力,29軍取得著名的喜峰口大捷,後來,日軍從冷口攻入,29軍側後受到威脅,只能撤退 。


二十九軍在喜峰口夜襲的時候,帶隊長官命令部下一律不許開槍,力求隱蔽接敵,近身用大刀砍殺,這個決定是根據敵我作戰特點做出的,也是西北軍的無奈,裝備太差了,參戰的中央軍連帶雜牌軍,數29軍裝備最寒酸,山野炮只有十餘門,重機槍不過百挺,輕機槍每連最多兩挺,步槍多為漢陽造、老套筒和晉造六五步槍(仿三八式),剩下就是孫殿英自製的土造步槍,裝備最好的是東北軍,連一觸即潰的湯玉麟部,每連都有9挺捷克式輕機槍,每團各有迫擊炮和重機槍各一連,還有炮兵團。中央軍有錢,而山西、東北都有自己的兵工廠,西北軍太窮。


西北軍的特點非常鮮明,在民國有口皆碑 ,一是軍紀好,二是訓練硬,因為窮,所以只能突出練偏門,攀牆越障能力,凍土上構築工事,夜戰,劈刀,中原大戰時,中央軍是領教過的。西北軍在喜峰口面對日軍遠強於自身的火力,軍長宋哲元和馮治安、張自忠等人碰過後,馬上決定派隊乘夜繞襲,防禦中的主動出擊,在國軍里的叫法是「逆襲」,可惜在作戰中使用非常少,而這時才是1932年,也就是抗戰第二年,西北軍就有這樣揚長避短的戰術意識,更可見其訓練之強和攻擊精神之旺盛。


不開槍,一是顧及接火後打成膠著,火力本來就和日軍差的遠,必須堅決實行近戰 。二是勇氣,29軍從東北軍手裡接防後,馬上就和日軍打上了肉搏,日軍的白刃格鬥能力不可能不給29軍官兵留下深刻印象,白刃格鬥拼的就是勇氣,西北軍沒被日軍刺刀嚇到,這是毫無疑問的 。


我們現在可以坐在空調房裡,說什麼劈砍類冷兵器不如刺擊類冷兵器,這是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又來了,29軍得有肉糜才行,全軍刺刀數量極少,又不能造,不用大刀用什麼? 日軍的拼刺能力再強,近戰中畢竟還有還手的機會 。劈砍類冷兵器不行,精於訓練的日軍不知道?那日軍中伍長、軍曹、曹長乃至以上的尉官怎麼還佩軍刀,日軍的下士官是要帶頭衝鋒的,正是因為32年式軍刀(很好區分,有護手)威力不夠,才在長城之戰後改為武士刀形制。死守陣地只能被動挨打,前人既有犧牲勇氣,也不會比我們缺少理智 ,他們在面對生死 。


日軍混成14旅團長服部兵次郎記載,用日軍自己的野炮一連,和「沒收」(繳獲)的野炮一連,同時對長城牆體進行破壞射擊,只有日軍野炮能打穿。可想而知雙方火炮性能、彈藥質量的明顯差距。這個日軍少將的回憶錄很有料,不是只講戰略制定和戰鬥過程,有大量的具體戰鬥描述,特別是白兵戰,比比皆是,正如日軍操典所規定的,白兵戰是解決戰鬥的最有效方式 ,面對日軍陣地攻擊的基本戰法,不是我方想不進入白刃戰就不進入的,除非放棄陣地 ,放棄戰鬥。


服部兵次郎特別寫到,在炮火轟擊後,眼見沙石與遮蓋工事的木材漫天亂飛,以為工事里已經沒人了,等衝進塹壕,三三兩兩的29軍士兵從角落裡舉著青龍刀(日軍對中國大刀的叫法)和手榴彈又撲了上來,戰鬥意志極其頑強。

29軍的喜峰口之戰,極大鼓舞了918後的中國軍民,上海有個青年麥新,專門寫了那首著名的《大刀進行曲》, 原詞就是「二十九軍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當時的《大公報》等報紙都做了大量報道,報紙可能對真實的戰況有所拔高,但29軍的主動戰鬥意志和以我命換敵命的犧牲精神,把中國人憋在胸口的一口惡氣吐了出來,這才是當時的民眾最重要的 。


長城抗戰的失敗,除了雙方軍事實力相差太多,高級統率機關的能力低下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高級長官的做派更有愧前方將士,有辱軍人名譽 。


整個長城作戰,北平軍分會根本沒有一個縝密周祥的作戰計劃,只是規定了各軍團、各軍的防禦位置。


即使如中央軍部隊,戰前準備也非常不到位,各部從腹地倉促趕來,黃傑的第2師,臨上古北口前,才從北平倉庫里領到輕機槍,捷克式再好,就憑這種狀態也沒法和歪把子對射;關麟征的25師,已經三個月沒發軍餉,從地方借了筆錢好歹算開拔出來,到了北平穿的還是草鞋,靠著東北後援會朱慶瀾的奔走,北平各界支援,才穿上了棉衣棉鞋,兩個師上去相繼被打殘,關麟征重傷。劉戡的83師,德械裝備,上去又打的傷亡慘重,劉戡悲憤的要自盡,被手下拚命奪下手槍 。


中央軍各師曾組織小型別動隊破壞日軍後方,頻頻得手,卻被何應欽叫停,說這樣要激怒日軍,會越過長城線,這還是打仗嗎 ? 越過長城線算什麼,簽《塘沽協定》的時候,關東軍步兵就在北平近郊,飛機在古都上空盤旋 。

長城撤兵後,日軍壓向北平,傅作義領著35軍在懷柔死戰不退,簽停戰協定前,何應欽讓35軍撤退,傅作義氣的當場給懟了回去:在敵軍火力追擊下撤退, 我不會。長城戰場上與日軍作戰,多少次都是一退就潰,何好像根本不知道。傅深諳軍事,等對面關東軍停止攻擊才下令後撤 ,雖然這是他與日軍第一次交手。


29軍沒有肉糜吃,西北軍一天兩頓飯,早九晚四,最好的時候一頓白面,一頓棒子麵窩頭,冀東百姓送上些烙餅,官兵們就算飽口福了,前線陣亡士兵屍體橫陳冰天雪地,傷兵躺滿了後方醫院。戰區最高長官在後面幹什麼呢?


沒事打打高爾夫 。


再到頤和園打打獵,當年頤和園水面上有大群來越冬的天鵝,何應欽黃紹竑,一個是國府軍政部部長代理北平軍分會委員長,一個是內政部部長兼北平軍分會參謀長,問看園的能不能打,看園的委婉地回道,禁令倒是沒有,這是古都天然的美景不過沒有人打過。黃紹竑寫到這裡是大實話:莫說沒有禁令,有禁令還能管住我們這樣身份的人,就是把三貝子花園(後來的北京動物園)里的老虎獅子打了又能怎樣 。後來聽說,開槍打過以後,天鵝再沒有飛來過 。

最牛的,長城戰事的指揮中樞,北平軍分會召集各方將領開會,是在一個交際花的別墅里進行,緞庫衚衕五號,女人叫楊惜惜,這裡酒色財氣一應俱全,要人們你來我往,烏煙瘴氣,蔣交代下來的軍國大事,就是在這樣的地方商量處理 的。這是黃紹竑的親歷 。


日軍呢? 後來的關內侵華日酋總頭目,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當時任職關東軍參謀副長,受命到前線督導作戰,激勵士氣,這時,老鬼子正在前沿雪地里,拿著望遠鏡一遍遍琢磨國軍防禦陣地 。


北京大學有個教授徐炳昶,得知喜峰口29軍的戰事後,自己掏錢打了五十把大刀,送給29軍 。



徐炳昶是著名考古學家,是那種投身戈壁瀚海、歷險犯難做科學研究的真正的學者,不是躲在象牙塔里從書本到書本的「大師」。他是中瑞西北考察團的團長,和瑞典的斯文赫定博士帶隊進行了西北科考,當時沿內蒙去西北,鐵路到包頭就沒有了,要一路騎駱駝進新疆,他主持的西北考察團重要成果很多,隨便說幾個都驚世駭俗:發現白雲鄂博鐵礦,發現居延漢簡,確定羅布泊的遷移位置 。包鋼在我國軍工體系中的地位,稍有了解的都知道,建包鋼就因為白雲鄂博,羅布泊是後來核試驗基地,更不用多說了。


可是當年,徐教授除了給29軍捐50把大刀,還能怎樣表達自己的同仇敵愾之心?這 50把大刀,比什麼理性的評價、空洞的口號強百倍,大刀無言,教授有心。


七七事變後,29軍改為第一集團軍,各師編為三個軍,59軍,77軍和68軍,這三個番號,兩個數字加起來都是14,都是為了紀念77抗戰,退出平津後在津浦和平漢線和南進日軍頻繁血戰,台兒庄會戰,張自忠率59軍取得臨沂大捷,抗戰前期,抗擊的都是日軍的主力師團,如板垣第五師團,磯谷第十師團,1940年,張自忠在隨棗會戰與敵第十三師團作戰中殉國,時任33集團軍總司令,基本部隊就是59軍和77軍 。


另一支抗戰功績顯赫的西北軍,是孫連仲的第二集團軍,防守台兒庄的主力,此前,孫部西北軍有一大部投向紅軍,就是威震中央蘇區的董振堂紅五軍團,長征途中的鐵流後衛,可惜在西路軍進入河西時遭馬家軍圍攻,在高台犧牲。


抗戰勝利後,孫連仲在北平主持受降時,命令華北日軍頭目在投降儀式上奉交軍刀,而何應欽為了照顧岡村的面子,通知岡村可以在中國戰區總受降儀式上不帶軍刀。冷欣後來回憶,是怕在受降現場出現切腹,實際上,在美軍搶來受降的青島、天津,都命令日軍交刀,鬼子就是切腹,也要把天皇交給的事辦完,如陸軍大臣阿南惟幾開完會布置完畢才去自殺,日18軍的安達二十三,向澳軍投降交刀後才切腹,這是武士道所謂的忠君之道,不然死了白死。


29軍的59軍和77軍,在抗戰前期的作戰次數和戰鬥激烈程度,可以從武器的補充上得到反映,下圖是國軍軍械司的統計檔案:



僅從1937--1945八年中步槍的補充上,可以看到,這兩個軍的數量大幅高於其他各軍,特別是37-43年戰事頻繁時期,比五大主力之一的74軍及52軍等中央嫡系都高出不少,遑論其他那些雜牌番號,可見作戰之激烈,武器損耗之大 。


難道中央嫡系和雜牌,有不同待遇和補給是假的?不是,看看其他雜牌的數字和作戰經歷就知道了,還有輕重機槍和迫擊炮的數量,圖片限制沒截,雜牌和嫡系差遠了 。只是29軍的這兩支部隊一直被放在前面頂著打,步槍還是要保證的,29軍、張自忠在全國民眾中的口碑更不能不考慮 。實際上,早在長城戰事結束後的1934年,29軍就已經補充過一次德式步槍了。


再到後來,都知道,59軍和77軍在淮海戰役時,在張克俠、何基灃帶領下火線起義,加入人民解放軍 。


十四年抗戰,給侵華日軍以沉重打擊的,不可忘卻西北軍。


本文作者 :大雷岸,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微信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戰爭 的精彩文章:

此將軍曾截肢三次,淪落異鄉賣票為生,回國後做一件事名垂青史
李自成敗的太迅速,死的太離奇,萬里江山說丟就丟

TAG:這才是戰爭 |